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社会认知交互训练(SCIT)-寇耀时
社会认知交互训练(SCIT)………………………………………………………………………………………….1目录1社会认知的概念2SCIT的目的和适用人群3课前材料准备4训练阶段和课程内容5操作人员要求及开展频率………………………..21.社会认知的概念…………社会认知理论(SocialCognitionTheory)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教育理论,9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社会认知指的是在“社会人际交互的过程中,觉察他人意图和性情的能力”。在这个定义里,对精神分裂症社会认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31.社会认知的概念.....................情绪知觉:即通过他人的面部表情和声调来推断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心理理论:即根据他人的言行来推测他人的想法和意图的能力;归因偏差:即个体在解释一些模糊的社会事件时,所表现出的个人的习惯性和倾向性。如有的人倾向于将不好的事情解释为偶然事件,而有的人则倾向于怀疑这些事情是他人故意所为。41.社会认知的概念…………………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认知和神经认知相互独立。也就是说,即便是记忆能力和集中注意能力保存相对完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能存在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社会认知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损害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事实上,社会认知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比神经认知更密切,更直接。因此,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认知加工水平可能有助于其社会功能的恢复。这正是我们发展SCIT技术的主要原因和关键所在。5社会认知损害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被认为是社会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临床尚缺乏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手段,我们设计了社会认知交互训练(SCIT)技术,旨在通过小组训练的形式,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认知加工水平,进而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2.SCIT的目的和适用人群…..6SCIT设计最初定位于18岁以上的、因患有精神障碍而导致人际交往困难的人群。现有研究证实,不仅适用于成人患者,同样适用于青少年人群。就疾病谱而言,SCIT不仅适用于精神分裂症人群,也可用于双相情感障碍人群和分裂型人格障碍人群。SCIT不仅适用于住院患者,也可用于门诊病人。SCIT对严重认知功能受损的个体(比如,IQ低于70)、严重物质滥用和严重物质依赖的个体收效甚微。2.SCIT的目的和适用人群…..73.操作人员要求及开展频率…..SCIT要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熟练掌握问题解决指导技术和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如苏格拉底是辩论、讨论引导和自我暴露)。对治疗重性精神障碍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如心理学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社会工作者、职业治疗师、护士及上述专业人员的助手)是SCIT的最佳操作人选。改编的SCIT小组干预每周上1次课,每次课45~60分钟,共12周(2~3个月)。84.课前材料准备…………….每次课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黑板和粉笔、白板或者活动挂图和记号笔。部分课程可能还需要以下材料:•海报纸(可以贴在教室的墙上)•PPT幻灯片•电脑和投影设备•练习材料95.训练阶段和课程内容………..本训练课程内容是根据汪永光译:[美]戴维.罗伯茨(DavidL.Roberts)等著《社会认知交互训练手册(SCIT)》改编的。SCIT课程分三个阶段:•阶段Ⅰ—情绪培训•阶段Ⅱ—“草率定论”与干预•阶段Ⅲ—综合应用105.训练阶段和课程内容……….课程阶段课时课程内容阶段Ⅰ情绪培训第1~4课社会认知概念(1节课)、定义情绪(1节课)、情绪猜测和模仿训练(1节课)、理解“偏执”的定义(1节课)阶段Ⅱ“草率定论”与干预第5~9课定义草率定论(1节课)、猜测与草率定论的识别(1节课)、对负性事件进行多种归因(1节课)、区分事实与猜测(2节课)阶段Ⅲ综合应用第10~12课每位患者自己举例,对所经历的事件进行剖析、验证和核实,共3节课训练课程结构安排11阶段Ⅰ(第1~4课)目标……….建立团队同盟介绍SCIT课程和社会认知概念小组成员彼此分享个体情绪体验,学习把这些情绪体验和当时的社会情境相结合定义7种基本情绪灵活地区分不同面部情绪类型把偏执定义为一种情绪类型12建议采用以下定义:即社会思维,在社会情境中,你的想法和情绪会影响到你的行为。你的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到你的想法和情绪。在SCIT中,我们将讨论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如图1:阶段Ⅰ—第1课:社会认知概念……….13让我们举例说明如何理解和使用这个三角模式图。比如:昨天,我心情不好。一个朋友打电话问我,想不想和他一起看一场电影。我拒绝了,还和他说“这部电影很烂”。之后,我觉得这样对朋友不好,因此我心情变得更糟。因为心情更糟,我又会想:真蠢,怎么会去看这种电影。每次和别人交谈的时候,情绪、想法和行为这三种因素都在共同起作用,而且三者之间又会相互影响。情境分析看看在社会情境中,想法、情绪、行为三者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阶段Ⅰ—第1课:社会认知概念……….14情境1中,有两个人在互相交谈。请想一想,他们每个人的情绪和想法是如何影响行为的。提示:情境1中发生了什么?他们每个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当李淑媛走进房间时,江娇玉有什么样的感受?(答案:心烦、懊恼、沮丧)阶段Ⅰ—第1课:社会认知概念……….情境1江娇玉坐在房间里整理文件。她无意中打翻了一杯水,水洒在很重要的文件上,这让她很沮丧。正在这时候,李淑媛进来了,跟江娇玉热情地打招呼。江娇玉还在为刚才的事恼怒,淡淡地敷衍了一下李淑媛。李淑媛局促地离开房间,看上去有点难过。15•为什么江娇玉会有如此感受?(答案:因为她刚刚把水弄洒了)•江娇玉是如何对待李淑媛的?(答案:冷淡、粗鲁)•江娇玉的态度让李淑媛有什么样的感受?(答案:难过、受伤、生气)请小组成员彼此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情绪是如何影响想法和行为的。如果小组成员不肯拿自己举例,康复师可以举自己的例子来说明。要求小组成员分享时,可进行如下提示:有没有因为你自己心情很好,所以对别人也很好的情况?你能否举一个例子说明,由于自己不了解别人的想法而误会别人的情况?你能否举一个例子说明,因为误会让自己和别人都感觉难受的情况?阶段Ⅰ—第1课:社会认知概念……….16家庭作业建议请小组成员写下两件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想改进的事情。请小组成员记录有关社会交往中产生误会的例子(从他们最近一周生活的所见所闻中选取,也可以是电视节目上的内容)。阶段Ⅰ—第1课:社会认知概念……….17对情绪名称和心情名称开展头脑风暴。请小组成员列举他们所能想到的情绪或心情,并写在白板或挂纸板上。定义基本情绪7种基本情绪见表1。阶段Ⅰ—第2课:给情绪下定义……….18阶段Ⅰ—第2课:给情绪下定义……….19请小组成员举例说明上述基本情绪。课程中应要求小组成员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会有上述情绪”。努力让每个小组成员至少举出两个及以上的例子。如果有的成员感到有困难,可以给他们一些提示,或从其它小组成员举出的例子中给予启发。康复师还可以让他们想象一个会引起某种情绪的社会情境。家庭作业建议请小组成员描述自己近一周来的情绪体验。请小组成员描述会引起某种情绪的情境或活动。阶段Ⅰ—第2课:给情绪下定义……….20上课前,准备好电脑和投影仪屏幕,为小组成员安排座位,准备播放情绪猜测和模仿训练幻灯片。跟上次课一样,请小组成员简单说说他们现在的心情/情绪。为小组成员作示范,营造轻松氛围。情绪和面部表情向小组成员介绍,这节课要学习根据面部表情来猜测人的情绪,同时要模仿图片上的面部表情。模仿他人的面部表情有助于对其内心感受作出更好的猜测。阶段Ⅰ—第3课:情绪猜测和模仿训练….21猜猜并模仿他们的情绪在情绪猜测练习中,可按下列步骤对每幅图片进行讨论:1.在屏幕上展示人物面部形象。2.请小组成员列举有关面部情绪线索并进行情绪猜测。注意:先要列举面部情绪线索,而不是直接进行情绪猜测。3.请小组成员模仿面部表情并设想:“当我的面部表情像这样的时候,我有什么样的感受?”4.继续播放要求小组成员选择答案的幻灯片。阶段Ⅰ—第3课:情绪猜测和模仿训练….225.请小组成员选出他们的答案(根据面部表情线索、表情模仿对猜测作出信心估计,对图中人物感受到的情绪作最佳猜测)。6.走到每个小组成员面前,询问他们的答案。7.向小组成员展示“最佳猜测”答案。8.询问选对答案的小组成员,他们是根据什么面部情绪线索来帮助作出判断的。询问选错答案的小组成员,他们根据的是什么面部情绪线索。对他们猜测准确性的信心估计进行比较继续讨论下一张幻灯片。阶段Ⅰ—第3课:情绪猜测和模仿训练….23阶段Ⅰ—第3课:情绪猜测和模仿训练(?)….24“最佳猜测”答案阶段Ⅰ—第3课:情绪猜测和模仿训练….高兴—感到愉快、兴奋、开心。有什么好事发生时,你会感到高兴。面部表情线索:嘴巴微张、嘴角扬起、露出牙齿、脸颊鼓起、眼睛有神25阶段Ⅰ—第3课:情绪猜测和模仿训练(?)….26“最佳猜测”答案阶段Ⅰ—第3课:情绪猜测和模仿训练….悲伤—感到不开心,情绪低落,就像你丢了什么东西一样。面部表情线索:噘嘴、眉毛中间突起、前额收紧、低头、眼里满是泪水、哭泣27阶段Ⅰ—第3课:情绪猜测和模仿训练(?)….28“最佳猜测”答案阶段Ⅰ—第3课:情绪猜测和模仿训练….愤怒—感到要发疯了,就像某人对你做了什么不公正的事一样。面部表情线索:眉毛中间凹进、眉头皱起、面部肌肉收紧、牙关紧咬、红着脸29家庭作业建议练习模仿和猜测面部表情。阶段Ⅰ—第3课:情绪猜测和模仿训练….30SCIT把偏执看作是一种情绪。目的是提高患者对偏执感受的意识,帮助患者认识偏执感受对偏执思维的影响。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有妄想症状的患者,产生偏见的共同原因都是根据一次认知的异常感受状态来作判断。更重要的是,把偏执看作一种情绪感受状态,有助于除去“偏执”头上的恶名。如果把偏执看作一种有危害的个体体验,患者就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偏执感受。除此之外,康复师在讨论偏执感受时,也可以先列举并讨论自己生活中的偏执或猜疑体验,以帮助患者接受偏执体验并使偏执体验正常化。阶段Ⅰ—第4课:理解“偏执”的定义….31阶段Ⅰ—第4课:理解“偏执”的定义….为了帮助患者根据生理指标识别情绪,康复师可以和小组成员共同制作下面的图表(由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高唤起/低唤起组成)。如图2。32阶段Ⅰ—第4课:理解“偏执”的定义….33阶段Ⅱ(第5~9课)目标……….学习识别“草率定论”。学习区分外部归因、内部归因和情境归因。学习从三个不同视角进行因果归因。学习接受无法获悉真相的模糊情境。练习收集更多证据而不是草率定论。提高对“结论正确性”信心估计的能力。34阶段Ⅱ—第5课:定义草率定论…….今天开始上SCIT课程的第二部分,共有5次课。在SCIT课程第一部分,我们主要关注社会情境中的情绪(指着三角模式图的情绪一角)。接下来,我们将着重关注社会情境中的想法(指着三角模式图的想法一角)。35阶段Ⅱ—第5课:定义草率定论…….请注意:SCIT三角模式图的任何一角都会对其他产生影响。我们看看想法是如何影响行为的。在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要想侦探一样依循蛛丝马迹,找出事实的真相。这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避免误会的极好的方法。但是,在学习这种思维方式之前,我们首先要聊一聊想法是如何给我们的社交制造问题的。情境分析描述情境2和情境3,并让小组成员参与有关草率定论的讨论。在实际的SCIT干预中,草率定论可以用“妄下结论”替换,这样可能更便于理解。36阶段Ⅱ—第5课:定义草率定论…….康复师引导患者对情境2的内容展开讨论。下面的问题可供讨论中参考:•1.情境2中发生了什么事情?•2.是不是有的人想法不对?•3.这种想法错在哪里?情境2罗杰和张丽影在谈晚饭吃什么。张丽影说想吃汉堡。罗杰说汉堡太“油腻”,想吃点清淡张丽影觉得罗杰是在说她胖,有点冒犯她的意思。罗杰说,他不是这个意思
本文标题:社会认知交互训练(SCIT)-寇耀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044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