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农村妇女骨干参与村民自治能力建设培训者培训
1农村社会工作实训(5)——农村妇女社会工作实训项目第教案142一、实训目标•学生了解社会性别的基本概念•学生了解村民自治的内容和程序,特别是其中的社会性别议题•学生掌握针对农村妇女骨干参与式能力建设的基本方法3一、社会性别的基本概念和村民自治4(一)社会性别的基本概念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区别社会性别分工和角色社会性别角色定型及社会化社会性别机制从社会性别视角认识妇女与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5生理性别(生理性别(SexSex))•生物性的•荷尔蒙染色体•普遍的•不随时间变化•不随文化变化6社会性别社会性别((Gender)Gender)•社会建构的;•有关男人/男孩、女人/女孩的气质、行为、特点;•不普遍;•随时间变化•随文化变化7讨论•谈谈你在生活或工作中一件:–你喜欢的、符合传统社会性别规范的事–你喜欢的、不符合传统社会性别规范的事–你不喜欢的、但符合传统社会性别的事•对于这些,你分别有什么感受?8社会性别角色和分工社会性别角色和分工•社会赋予的男女不同角色和分工:–比如要求男性承担起挣钱养家的主要责任;要求妇女照顾好孩子和家庭。•随着地区、时代的不同而内容不同:–如在有些地区,妇女负责挤奶工作,而在有些地区则主要由男性负责这项工作;–再如,一些地区在过去男性多参与植树的工作,而灾难性外出打工的情况下,妇女承担了植树等以前由男性承担的工作。9国栋和淑兰故事的思考:在童年时期家庭对国栋和淑兰有什么期待?在青少年/青年时期时期,村社文化/学校等对国栋和淑兰有什么影响?所有这些对国栋和淑兰参政分别有什么影响?在中年时期,国栋和淑兰在家庭和社区都承担了哪些责任?有什么角色?这种角色是否还会传递给他/她们的后代?10(二)社会性别角色定型及社会化•社会性别角色定型用文化和习俗将男人、女人的性格和责任定型:–如“男主外、女主内”…•社会性别角色定型影响男女在农业中的角色和责任:–如“男耕女织”、女的负责养鸡鸭,男的负责到市场卖家禽…•这种定型由家庭、学校、传媒等社会环境培养起来(国栋和淑兰的例子。。。)11社会性别机制社会性别观念男女社会家庭角色责任分配两性身份、权力关系(支配和服从)在社会中继续被强化决定权的分配用于完成责任的资源分配与角色相关的能力及特长的发展对两性的评价社会性别体制化与规范化政策/法律执行/机构12评论•在这个机制中,每个环节都互为因果关系,相互关联,共同形成社会的规则和制度。•制度(政策/法律)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性别机制,并会反过来强化和复制原有的社会性别关系。•这些因素如果反复重复,就会限制女性和男性的平等和全面的发展。13对我们分析农村妇女与村民自治的启示?14二、从社会性别视角认识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15社会性别不等于妇女社会性别不等于妇女•社会性别议题与妇女密切相关,但是,却是不同的概念;–社会性别强调两性之间的社会差异;–社会性别强调在同一性别内部,由于年龄、阶层(财富和教育水平)、城乡差别等因素,存在着社会差异和不平等;•妇女参政是社会议题,不简单是“妇女问题”,因为各种机制性的因素影响妇女参政。16社会性别机制村民社会性别观念社会支持网络/资源决策权的分配继续被强化等对两性的评价选举工作委员会(有关选举信息发布等)选举时间、地点、选票、讲演等与角色相关的能力及特长的发展社会性别体制化与规范化政策/法律执行/机构17总结:应当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妇女参政制约因素,制定有效措施,才能真正促进从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18男、女状况和地位,包括性别分工、获取和控制资源、决策等社区国家市场家庭影响因素,包括对妇女不利的文化、制度等机制了解目标人群:制定工作策略如果没有社会性别分析,容易将妇女作为“问题”,将妇女的‘素质低’作为她们不利地位低的主要原因分析妇女分析社会性别关系和机制+19“针对妇女”和“针对社会性别关系/机制”的区别针对妇女:•从妇女自身寻找她们处于不利地位的原因;•重点分析妇女的素质,她们的能力、水平:–如妇女不如男性那样有文化、有信心、有能力等等;•以男性为标准,不分析原有的社会性别结构。针对社会性别关系/机制:•关注男女的社会关系,重点分析:–男女不同的分工、机会、资源、决策等;•机制如何固化社会性别关系,重点分析:–政策过程、市场运行、组织文化等等。20三、村民自治与社会性别21•村民自治简介•村委会选举中妇女骨干的参与•村委会选举的原则和方法•妇女骨干如何参与:知识及对策n选举准备阶段(成立选举机构、宣传动员)n选民登记及提名候选人•竞选演讲及投票选举•模拟村委会选举22(一)村民自治中的社会性别议题•村民自治的历程•有关保障妇女参与的法律和政策•妇女参与村委会面临的挑战23村民自治历程和特点•第一阶段:村民自治的产生(1980-87)•第二阶段:村民自治的初步试验(1987-97)•第三阶段:村民自治的制度化和全面推进(1997-)特点: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4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8)第四十八条有关保障妇女参与的法律25有关保障妇女参与的法律,续:村委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1998)第九条26有关保障妇女参与的法律,续: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利保障法》(1998)第九条27有关保障妇女参与的政策: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要占一定比例——《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二、(一)528有关保障妇女参与的政策,续:在民主选举过程中,鼓励妇女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积极参与选举,提高妇女民主参与的程度和比例。扩大基层民主,鼓励和推动妇女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保障妇女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妇女代表会主任作为候选人提名,经选举进入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中女代表的比例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二、(二)229有关保障妇女参与的政策,续:一、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重要性的认识。二、采取措施,确保《村委会组织法》关于“村委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的法律规定落到实处。三、加强对农村已当选女村委会成员的培训,提高妇女干部的自身素质,巩固选举成果。四、积极吸收妇联组织参与指导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民政部关于努力保证农村妇女在村委会成员中有适当名额的意见》(1999年7月30日民发[1999])14号)30有关保障妇女参与的政策,续:要保证妇女在村民委会选举中的合法权益,使妇女在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占有适当名额。——《关于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02]14号,2002年7月14日31妇女参与村委会面临的挑战•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32民主选举•一些妇女被推为候选人是出于无奈;•在那些各方面条件不好的村,当村委会的职位不那么吸引人时,妇女更易于被推举为候选人;•一般来说,妇女候选人所竞标的多为妇女工作和计划生育的职位。因此,当更多的妇女候选人的出现时,会意味着妇女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33民主选举,续担任村民会议代表•村民代表大会往往以家庭户为单位派代表参加,由于家庭往往以男性为户主,妇女参与的机会相对较少。•在担任村民小组组长村民小组长中的妇女比例随地区而有所不同。有的地区出于计划生育工作的考虑,要求村民小组中有一位女性组长,而且这位女性组长同时也兼任妇代会的妇女小组组长。即使是这样,妇女组长多为副组长。总的来说妇女作为村民小组长的参与低于男性。34民主选举,续入选村委会委员和村长:•《人民日报》2003年9月18日的报道:全国83万个村委会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女性仅占1%,村委会成员的女性比例目前只有16%,任正职的女性仅占1%。•已当上村干部的女性,任正职、负责全面工作的少,任副职、负责某一方面工作特别是妇女工作和计划生育的较多。35(二)妇女参与民主决策•妇女参与村民主议事:表现在一般由男性作为户主代表参与村民会议;妇女即使参加,她们的呼声也很难得到表达和关注。•在村民议事中代表妇女的利益:在一些地区,包括女性在内的大多数村民认为,经济发展、社会治安、基础设施建设是村中的大事,而那些妇女关心的议题,如健康、孩子的教育、家庭暴力、给嫁入不久的妇女分土地,相对来说是次要的事。36妇女参与民主决策,续•推进决策的公开化透明化,促进民主决策:许多地方的经验表明,被选进村委会班子中的妇女,不但扎实工作,而且勤政廉洁:凡村中大事,注意听取群众呼声。一些女村委会主任带头落实民主制度建设,财务实行规范化管理,村里的事情样样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解决了多年的难题,深受村民拥护。37妇女参与民主管理•参与村民代表会议或民主理财小组:对于妇女通过参与村民代表会议或参与民主理财小组的考察和研究并不多见。这表明了这个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参与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定:虽然对于妇女参与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制定的考察和研究也不多见,但是,从一些有关村规民约不利妇女的土地分配的报道(《检察日报》,2001年6月20日第一版)可以看出,妇女参与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定并不充足,妇女的声音和利益没有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38妇女参与民主监督•村务公开及财务检查:还没有研究显示男女村民对村务公开参与及受益情况的差异。•民主评议:民主评议方面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还没有翔实的数据展现男女在民主评议中参与的差距,以及男女村干部所获得的评价方面有什么不同39主要影响因素分析长期的结构性因素:社会偏见家务劳动的性别分工资源/机会获取的不足婚嫁方式政治文化的男性化色彩法律/政策执行的不力40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续经济改革中具有时代性的影响因素:妇女由于从事家庭经济创收,劳动负担加重,可用于参与公共事务的时间更少;进入村委会的门槛加高;税费改革后人口相对少的小村村委会职数减少41村委会选举的过程-知识、机会和对策一、选举准备二、成立选举机构三、宣传动员四、选民登记五、提名确定候选人六、竞选演讲七、投票选举八、选后•(见民政部,2004,《妇女参与村委会选举实用手册》第166-224页)42四、农村妇女妇女骨干参与式能力建设培训设计及实施43如何进行需求调查如何设计培训计划如何实施培训:方法与活动如何进行评估与后续活动培训方法要点44如何进行需求调查一、为什么要进行需求调查及其目标二、应收集哪些信息和数据三、如何进行需求调查45如何设计培训计划一、培训对象二、为什么要对这些人进行培训三、培训时间四、培训地点五、培训内容六、培训方法七、监测与评估八、预算46如何实施培训:方法与活动一、培训方法(介绍十几种常用的参与式培训方法)二、设计培训活动(设计培训活动时要注意的问题)47如何进行评估与后续活动一、评估二、后续活动48五、对妇女骨干培训内容参考49自我分析与自我定位目标:向培训对象介绍知己知彼的方法,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增加获胜可能性。内容要点:一、优势/劣势、机会/障碍分析二、因素分析总论:(略)方法:(略)资料:(略)50分析选情目标:培训对象了解分析选情的方法和步骤,以便于竞选时更容易得到村民的认同。内容要点:一、如何分析村情二、如何分析民意三、如何分析竞争对手四、如何定位自己总论:(略)方法:(略)资料:(略)51寻求支持目标:培训对象了解为什么要寻求支持,以及如何寻求支持。内容要点:一、如何寻求家人二、如何寻求村民支持三、如何寻求村级组织和上级组织的支持总论:(略)方法:(略)资料:(略)52制定详细竞选计划目标:使培训对象了解制定竞选计划的必要性和方法,增加竞选成功率。内容要点:一、制定竞选方案的重要性二、如何制定竞选方案l谁来制定竞选方案l什么时候制定竞选方案l怎样制定竞选方案l以什么为目标制定竞选方案总论:(略)方法:(略)资料:(略)53参加竞选内
本文标题:农村妇女骨干参与村民自治能力建设培训者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92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