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与启示PPT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和启示中国改革研究中心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我国的改革进程以来,弹指一挥间,中国的改革事业已经走过了40年的光辉岁月。40年来,我们历经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探索,我们从无到有构建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不断进行完善,我们扭转了文革的动荡混乱走向依法治国并不断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的改革事业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中国的改革事业当然也并非一帆风顺,改革的航程历经千难万险,改革的开拓却从未停歇。前言PREFACE中国40年改革的基本历程中国四十年改革的主要成就和突出矛盾中国40年改革的经验和启示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目录DIRECTORY中国40年改革的基本历程改革的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完善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中国40年改革的基本历程总的来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新全面展开的,到目前为止,这一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目标探索”,“框架构建”、“体制完善”和“新的探索”四个阶段。1234改革的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直到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坊经济体制,这一时期是改革的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从农村逐步向城市推进;从改革试点再逐步推广;从兴办经济特区向开放沿海、沿江乃至内地推进。一些地区率先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改革试验,这一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随后推广到全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推行两步“利改税”,逐步推进“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改革。废除了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逐步培育农产品市场。农村改革方面企业改革方面财税体制方面流通体制方面1以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标志,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基本内容。到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宏观管理体制方面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阶段。改革方向:这一阶段主要的改革措施有: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健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加快推进。实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了投资体制土地、劳动力、技术、产权、资本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水、电、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完善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自此,我国改革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选举产生了党的新一届领导核心。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相当不利的条件下取得了经济的中高速平稳增长。改革不再拘泥于经济体制改革领域,而是涵盖社会、政治、文化以及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的全面的改革。将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定的改革任务分解为336项重要举措,召开了三十八次会议。会议内容囊括了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过去的改革当中一直难以解决甚至回避的诸多议题,出台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试点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等一系列方案4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中国40年改革的主要成就和突出矛盾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改革开放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从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开放。改革开放推动国家从人治走向法治。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转向小康。中国40年改革的主要成就和突出矛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40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是体现在它推动我国实现或正在实现的五个方面的重大转变。1234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思想内核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1978年5月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打破了教条式的理论禁锢,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石。1正是由于有了这个转变,才可能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改变封闭半封闭的状况,进而迎来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1984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明确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走过的艰难的历程改革开放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经济基础。2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92年1993年2003年2012年国务院决定设立蛇口工业区这一阶段的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使国内商品市场丰富和繁荣起来,使市场因素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上升,有力冲击了计划经济的樊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作出了重大贡献。1979年初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国务院决定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进一步对外开放。1985年中央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中央推进形成了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流域开放带。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从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开放。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为使国内经济制度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中央政府部门清理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规19万多件,使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与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相一致。改革推动了开放,开放也在倒逼改革。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从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开放。3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一些长期难以突破的顽疾在这个过程中被顺利克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得到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迸发出更大活力。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吸收利用外资从弥补“双缺口”为主转向优化资本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转变,利用外资实现新发展,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不仅仅在局限于引进来,更拓展到了走出去的高度,“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立、G20峰会的召开都表明,中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坚定走依法治国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依法治国的要求更加迫切,因为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并把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极其鲜明地突出了法治的理念。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法治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动。改革开放推动国家从人治走向法治。4党的十四大党的十五大1999年3月2012年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改革开放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状况,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改善,人民生活从满足于吃饱穿暖转变到更加注重个性和享受的多层次消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一步步变为现实,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我国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无穷的活力。改革4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态势。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居民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4年的75岁。文盲率从1982年的22.8%下降到目前的4.1%,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转向小康。改革4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态势。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5中国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前期单边突进的改革遗留的问题越来越成为拖累经济社会进一步向前发展的障碍,而且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随着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的转变,我国需求结构开始发生明显变化,新的需求和旧的体制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新老问题同时并存,影响改革的深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的矛盾。税费过重与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并存的矛盾。依法治国的理念在实际行动中仍然有待落实。目前仍存在的矛盾有以下几个方面:123矛盾以当前最重要的“三去一降一补”为例,虽然整体战略上极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行政手段一刀切,专去民营企业的传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的矛盾。“三去一降一补”需要行政手段的配合,不过应尽量以市场的优胜劣汰为主要手段,让行政要求成为市场资源配置的砝码,这样虽然见效慢一些,但长期看会更加的健康。1降成本补短板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税费过重与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并存的矛盾。还是因为政府作为了投资的主体而没有成为创造环境的主体,财政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比重还不高,地方政府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追求经济总量的扩张上。我国已开始从私人产品短缺时代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公共产品短缺成为阻碍扩大内需、制约发展方式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2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宪法》明确的法院、检察院独立司法也受到意识形态领域反对“司法独立”的影响,律师尤其是刑事辩护律师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乃至以敌我矛盾予以处理,严重违背依法治国的理念。依法治国的理念在实际行动中仍然有待落实。市场经济当中利益主体各不相同,市场经济的运行实际也是各个市场主体之间利益交换、协调的过程,是不断产生矛盾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司法承载着保障这些矛盾有效、迅速解决,维护不同市场主体利益交换、协调通畅运行的重要功能,依法治国的理念必须贯彻到实处。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早已提出,但是行政部门职能缺位、错位、越位,行政审批门槛多、公共服务不到位、权力行使不规范等问题仍然时有发生,阻滞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法治状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相适应3中国40年改革的经验和启示03中国40年改革的经验和启示不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灵活运用改革方法,既先行先试、先易后难,又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国40年改革的经验和启示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立足基本国情,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借鉴有益经验,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积累的宝贵经验,突出的有:1234科学的理论是改革顺利推进的思想保证。改革的进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就是理论创新的过程。不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
本文标题: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与启示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460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