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17年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1月6日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一、2016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是一江两岸新铜陵扬帆起航之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铜陵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应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组织实施“生态建设提升年”、“规划引领突破年”、“精准扶贫和棚改攻坚年”活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负重奋进、砥砺前行,圆满完成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指标好于预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顺利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亿元,增长9%,增幅居全省第6位。财政收入153.8亿元,增长5%,其中地方收入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1196亿元,增长12.5%,增幅居全省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4亿元,增长11.8%。城镇居民收入3046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0元,分别增长8.8%、9.2%。节能减排实现年度控制目标,万元GDP能耗降幅居全省前列。这一年,我们顺利完成行政区划重大调整。枞阳县、铜官区、义安区区划调整平稳有序,高效实施。江南江北发展规划、思想观念等加速融合,工作标准、民生待遇等加速接轨。两岸协调发展全面布局,全省新建里程最长的国道347等重大项目陆续开工,枞阳人民期盼多年的梦想正在化为现实。这一年,我们推动转型发展取得重大成效。产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8.8%提高到30.6%,居全省第2位;铜材加工突破175万吨,超过电解铜产量43万吨;铜产业朝全链条、高价值方向延伸,新能源汽车从部件生产向整车制造、智能制造迈进,电子信息产业由元器件、印制电路板向手机等终端产品拓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5.4%,提高2.3个百分点。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绩效连续两年考核优秀,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唯一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优秀的城市,打造循环经济升级版做法在全国推广。这一年,我们争创国家各类试点示范取得重大成果。狮子山国家高新区即将获得国务院批准。铜官区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我市成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综合示范市、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西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命名在即。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基本达标。大通镇成为首批中国特色小镇。枞阳县获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群心村成为我市第二个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年度测评成绩名列全省前茅。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四连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受到文化部好评。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市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实现全覆盖。这一年,我们奋力夺取抗洪救灾重大胜利。面对历史罕见的降雨强度、河湖水位和险情灾情,我们紧急动员,周密部署,及时转移安置群众5万多人;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奋力抢险,实现了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万亩圩口不决堤的目标。灾后迅速启动恢复重建,744户倒房户11月底前全部“回家”,3500多处水毁设施完成修复,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安排有序有力有效。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第一,围绕提质增效,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坚持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全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和配套措施,着力推进“去降补”任务落地见效。关停落后产能企业14家,淘汰小矿山7家,关破重组一批“僵尸企业”,成功化解PCB产业链债务风险。通过放开落户限制、推行货币化安置、租售并举等房地产调控举措,盘活商业地产47万平方米;减少商品住房库存42万平方米,去化周期由上年底18个月下降到13个月。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化解企业不良资产43亿元,规上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1.33个百分点;争取置换债券化解政府债务49.7亿元,政府平台融资成本控制在6.5%以内;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35亿元,用电大户全部实现直供电。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系列稳增长政策,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深化“暖企行动”,选派109名干部入驻企业,帮助解决问题360多个。设立过桥资金3.77亿元,充实国有担保机构资本金3.25亿元,“政银担”在保余额位居全省第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大关。组建运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多支基金。投入产业扶持资金3.3亿元。推动企业完成直接融资120亿元,是上年2.8倍;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全年新增规上企业45家、“专精特新”企业14家。第二,坚持创新发展,加快“调转促”步伐。研究出台了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知识产权产出指标爆发式增长,新增发明专利510件,是上年2倍;新增著名商标22个,增长15.8%。企业技术创新平台不断发展,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0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PCB国家质检中心获批建设。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1个,为历年之最。全面厚植发展新动能。创新创业成效显著,建成众创空间17家,其中3家成为全国首批农业创新创业平台;新建一批电商产业园区,新业态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5%,快递业务量增长105.6%;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20.6%。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健康发展,铜基新材料集聚基地投资增长25%,产值达686亿元;首批4家市级基地建设全面启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持续发力,全年技改投资突破400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70%,135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评估审核,传统动能焕发生机。服务业发展提质提效,新增4A级景区2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92家、家庭农场281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90亿元,是农业产值2.3倍,现代农业加快成长。第三,强化项目带动,持续扩大有效投入。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开展“项目建设协调月”活动,促进各类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全年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70亿元,增长58.3%。民间投资累计完成886亿元,增长9%,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安博电路板,松宝、耐科、零点机器人等106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皖能第二台百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艾默生电器、诚创手机、沃特玛电池项目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投产;有色“奥炉”改造、泰新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加大项目转化力度,南夹江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新谋划亿元以上项目315个,其中78个项目挤进省计划盘子,G3长江公铁大桥、庐铜铁路连接线等项目进入预可研阶段。加大征收拆违力度,累计征收房屋150万平方米、土地1.4万亩,拆除违章建设13.6万平方米,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抢抓国务院大督查表扬激励政策机遇,获批发行企业债251亿元,发债额是上年2.25倍;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58.5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29.6亿元。第四,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年度41项任务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府权力清单在全省率先上线,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清单制度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五证合一”营业执照全省首发。“多规合一”联合审批系统在全省率先运行,建设项目总审批时限由257个工作日缩短到56个,试点经验全省推广。市、县(区)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基本建成。国企国资改革深化,铜陵有色员工持股计划顺利实施,铜化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股权转让阶段;盘活国有资产取得阶段性成效,清理盘活资产4.8亿元。PPP合作模式取得突破,城市排水一体化项目实现运营,华山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全线开工。“营改增”顺利实施。社会事业改革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阳光分班”成为中央改革办推介的典型案例;校长职级制改革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医联(共)体实现四级全覆盖,“医养结合”试点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确权颁证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突破亿元大关。国有林场和供销社改革稳步推进。不动产登记实现统一发证。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招商引资势头良好,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其中新兴产业项目占79.4%。在建省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480亿元,增长9.6%,增幅居全省第6位;新批外资企业9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52亿美元,增长8.7%。港口经济发展迅速,铜陵港跻身亿吨大港,与宁波舟山港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进境水果指定口岸主体工程完工。港航投资集团组建运营。全市73家企业与“一带一路”4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外贸进出口完成省调度计划。第五,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对接国家和省区域发展战略,出台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枞阳县城总体规划,江北港新区等重点专项规划。规划体系不断完善。交通建设再掀热潮,坝白路、沿新路、站前路建成通车,国道236铜芜段完工,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完成632公里。新区建设成效明显,市一中西湖校区、恒大小学开学,溪潭幼儿园建成,市儿童医院主体完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快速向新区布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新建改造义安大道、天山大道等城市主次道路与微循环道路25条;新增清洁能源公交车79辆;新建立体停车场3座;整治天桥新村、爱国东村等老旧小区10个;大铜官山公园启动建设,滨江生态生活岸线向北延伸,板栗山儿童公园焕然一新;市烈士纪念馆、老年学习活动中心建成开放,市档案馆、史志馆、城建档案馆主体完工。乡村面貌深刻变化。16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完成整治,建成美丽乡村30个省级中心村、18个市级中心村,6679个自然村村容村貌得到改善,乡村魅力日益彰显。第六,强化生态建设,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着力推进气水土污染治理。安排环境治理项目118个,总投资152.9亿元,已完成投资74亿元。皖能5号机组、国电1号机组超低排放完成改造,六国化工、金隆铜业、冬瓜山铜矿等一批废水治理工程建成使用。坚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突出企业物料堆场、机动车尾气和秸秆焚烧整治,78个物料堆场实现“车间化”管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4270辆。全年PM10平均浓度77.8微克/立方米,下降12%,G20峰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任务圆满完成。坚持大力治理水体,在全省率先建立“河长制”,形成了行政首长负责的“八大水系”管理体系。黑砂河、秀水河、幸福渠基本实现水清岸绿。三大入江口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环境监管实现随机化、常态化。坚持推进生态修复,人工造林2.86万亩,绿化提升308万平方米,新增森林长廊示范段和城市绿道128.4公里,新增街头绿地(游园)20个,恢复矿山植被2077亩。山水园林城市品质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第七,实施精准扶贫,持续发力改善民生。脱贫攻坚首战告捷,1.9万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21个贫困村满足出列条件。完善了精准扶贫脱贫政策体系,建立了“一结双包”定点帮扶机制,在全省率先实现“领导联系、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队驻村”四个全覆盖。扶贫责任落实精准,核查识别精准,信息采集精准,因户施策精准,政策兑现精准。财政与社会各方投入资金4.4亿元,22个村集体和2350户光伏电站并网发电。精心实施38项民
本文标题:2017年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990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