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2017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状元笔记
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下载第二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考点1】著名的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曾经总结了八种研究管理者职能和角色的途径(重点)1、古典学派。他们将管理者的角色用一套综合的职能予以描述。最典型的是法约尔提出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以及控制。在30年后,行政学家古利克进一步以POSDCRB代表公共管理者角色,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直到现在,这种描述仍然在管理著作中占统治地位。2、伟人学派。他们试图通过对历史上以及现实中杰出人物的家庭、教育、社会交往、事业、个性等加以描述,将他们作为楷模和典型。3、企业家学派。他们更多的将管理者视为创新者、创造性思考者以及机会的发现者。4、决策理论学派。他们更多的将管理者视为复杂环境下的决策者。5、领导有效性学派。他们将领导特质以及管理风格视为导致有效绩效的因素。6、领导行为学派。他们通过对领导行为的观察和研究,研究成功领导的行为以及技能。7、领导权力学派。他们关心的是领导者的权力和影响,以及如何最大化地行使他们的权力。8、工作活动学派。他们运用归纳方法,以调查研究资料为基础,对管理的工作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然后确认管理者的活动。的确,尽管出版了大量的管理著作,我们对于管理者角色的了解还是很少。正如有些学者所说的那样,“我们对于新几内亚或其他地方的原始人的动机、习俗和最隐秘的秘密的了解,比我们对尼莱佛商行的那些管理人员了解要多。”严格来讲,有关管理职务的描述仍然处于原始的状态。【考点2】一般管理者的角色(重点)管理者的十大角色——明茨伯格的观点哈佛大学教授,管理学大师明茨伯格1973年在其巨著《管理工作的性质》中,对管理者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论述。他通过大量的、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得出结论:一个管理者同时起着不同的作用。这些作用和工作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人际关系方面的工作,信息方面的工作和决策方面的工作。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着重于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系,具体包括下列三种角色:(1)挂名首脑。由于其正式的权戚,管理者是组织的象征,有责任和义务从事各种活动,如会见宾客、代表签约、剪彩、赴宴、致词等等,有些属例行公事,有些具有鼓舞人心的性质。但全都涉及人际关系的活动,没有一项涉及信息处理或决策。(2)领导者。负责对下属激励和鼓励,负责用人、培训和交际。管理者通过领导角色将各种分散的因素整合为一个合作的整体。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下载(3)联络者。负责同他所领导的组织内外无数个个人和团体维持关系,建立和发展一种特别的联系网络,将组织与环境联结起来。2.信息方面的角色管理者在其组织内部的信息传递中处于中心地位,事实上是组织的“中枢神经”,他既是获取外部信息的焦点,也是传递信息的来源。信息角色包括下列三项:(l)监听者。作为监听者,其角色是寻求信息,使其能够了解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找出问题和机会。(2)传播者。将收集到的信息传播给组织的成员。有些信息是关于事实的信息,有些信息是关于价值的信息,即某人有关“应该”是什么的主观信息,目的是指导下属正确决策。(3)发言人。作为正式的权威,代表组织对外发布信息,以期争取公众、利害关系人的理解与支持,维护组织形象。3.决策方面的角色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也许就是担任决策角色。管理者对他的组织战略决策系统负有全面的责任,也就是组织的每一项重大决策皆与管理者有关。包括以下四个主要角色:(1)企业家。作为企业家,管理者是组织中大多数可控变化的设计者和发起者,即按其意志进行变革的全部活动,包括发现利用各种机会,促进组织的变革。(2)故障排除者。企业家角色把注意力集中于可控的变革,而故障排除者角色则处理非自愿的情况以及部分地非管理者所能控制的变革,如对一件未曾预料的事件,一次危机或组织冲突的处理和解决。(3)资源分配者。资源分配是组织战略制定的核心,战略是由重要的组织资源的选择决定的。作为正式权威,管理者必须进行资源分配,这里所说的资源包括时间、金钱、物质材料、人力以及信誉。所谓资源分配主要是安排时间、安排工作、批准行动等。(4)谈判者。代表组织与相关组织和人士进行协商和谈判,进行资源的交易。奎恩等人的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以奎恩为代表的一群学者,对管理行为进行了广泛的实证研究,出版了一本巨著---《成为一位卓越的管理者》,他们发展出竞值框架,并以此界定了八种看似相互矛盾又必须兼顾的管理角色。兹将这八种角色说明如下:1、导师。一个管理者如能恰当扮演好导师的角色,他将是一位关怀的、设身处地的管理者,表现出对下级的体恤与关怀。但如果太过分强调导师的角色,则会成为心软的、放纵的管理者。2、促进者。一个能扮演好促进者角色的管理者,是一位重视过程、促进互动的管理者,但如果太过强调参与,则会变成过度民主,进而损害管理生产力。3、监督者。能扮演好监督者角色的管理者,是一个对业务十分娴熟的技术专家,主要从事相关信息的收集活动,能使下属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完成组织的目标。但这种角色扮演过分,则会导致缺乏想象力、墨守成规和吹毛求疵。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协调者。一个能扮演好协调者的角色,他将会是一个可靠的、可信任的管理者,对维系组织的团结有很大的帮助;但过度时,则会成为一个事事责难、追踪、要求,甚至过分多疑的管理者。5、指导者。管理者如能恰当地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他将会是一位果断的、英明的管理者,能为下属提供处事的框架、原则和方向。但若过分,则会论为抱残守缺、刚愎自用者。6、生产者。作为一个生产者,他是一位工作取向、发起行动的管理者。然而,如果过分沉溺于这一角色,则可能产生个人主义、爱出风头的印象。7掮客(Broker)懂得扮演掮客角色的管理者,是一位资源取向的、政治上十分机敏的管理者,能为组织争取和获取资源。然而过度热衷于争取资源的管理者则可能变成狂热的机会主义者。8、革新者。一个能恰如其分扮演为革新者角色的管理者,是一位有创造力、聪明的、能预见变革的、带领改革的管理者。但是,过度求变有时会导致不切实际、理想化,进而浪费资源。【考点3】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重点)1945年公共行政学者保罗·阿普里伯曾说:“政府是不同的,因为政府是政治的”。他同时从三个方面:范围的、影响的广度与深度、公共责任和政治特质来分析政府组织的不同。公共管理者和一般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肯定有许多相吻合之处,因为管理(无论公与私)都会涉及对一个组织拥有的资源——人力资源、财政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和协调,以有效的方法去实现组织目标。然而,管理工作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其环境适应性,即管理者不断依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价值、角色和行为。公共管理的多元性、政治性以及公共性这些特质,也决定了公共管理者承担与一般管理者不同的角色。对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许多学者作了很好的阐发。阿普里伯认为公共管理者除不能忽视政治角色与公共性质外,应成为民主价值与公共利益的保卫者和提倡者。哈特认为公共管理者应先具有公民和良民的身份,并在公共服务使命的召唤下,经由法定程序任命,所以他不仅应娴熟政策执行技术,更应坚持与捍卫立国精神,保障和提升公民道德,如此方无愧为民主行政的卫士--高尚官员。他认为高尚官员应至少具有四项责任:重视道德、关爱公民、道德企业主义和责权并重。在许多对公共管理者特殊角色的论述中,1983年魏姆斯利等人在《黑堡宣言》中对公共管理者在民主社会治理中的角色的阐述,最具典范性。在我们看来,他们对公共管理者在民主宪政治理中角色的论述,的确反映了公共管理者的特殊使命和角色。一、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公共管理者在就职时已宣誓要护宪及行宪,行宪的预期目标是营造一个稳定且有效运作的政治体系,而终极目标则是增加机会,促进平等以及持续地改进和提升全民的生活品质。这是公共管理者的天职。二、人民受托者的角色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下载公共管理者受人民的托付,在治理过程中扮演正当与重要的角色,不能屈服于强烈短视的压力,应考虑长远的全民利益。公共管理者要不惧强权,更不能妄自菲薄,只把自己当成工具,应以追求公共利益为职责。三、贤明少数的角色公共管理者要能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可人云亦云,要扮演贤明的少数,而不是随波逐流追求时尚的“喧嚷的多数”或有权的少数,他们有责任通过吸引民众参与公共事务,使贤明的少数变成多数。四、平衡轮的角色公共管理者必须对外在环境有回应或有反应,但绝不是像地震仪一样忠实地从事刺激反应的记录,或像忠诚的仆人一样只听命行事,也不能只是很有技巧地在各种利益集团间躲闪、求存。公共管理者要肩负专业责任,也就是要以维持公共利益及宪政运作为职志,公共管理者应以其合法权力及专业判断在治理过程中的各种势力中,扮演平衡轮的角色。五、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公共管理者应该或必须能够有意识地了解自己决策的价值体系与假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提出合理说明并尽量将人民纳入治理过程。公共管理者应扮演分析者与教育者的角色,以增加民选领导、民意代表、所有在治理过程中的参与者,乃至一般民众对公共事务的了解,并向他们灌输公共利益的观念。总之,公共管理者在民主治理中营扮演重要的、有价值的、正当的角色,而不能将自己混同于一般的管理者。【考点4】公共管理者的技能公共管理者为扮演好其角色,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管理技能。所谓技能,系指后天发展起来的处理特定的人、事、物的能力。管理技能不同于一般的业务能力,业务能力系从事某种具体工作的能力,如市场调查、产品设计、服务营销、研究发展等等。一般而言,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多半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当然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人未必就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一.技术性技能技术性技能主要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现代公共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其日益变为一个专业化的活动,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拥有完成专业性工作所需的技术能力。例如,对于一个政策分析者而言,他必须掌握复杂的定量分析的方法。特别是电脑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以后,对电子计算机和网络能力的了解和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对来说,管理层次超低的管理人员就越需要具有技术技能。特别是一线的管理者,技术技能尤为重要,因为,一线的管理人员大多从事训练下属人员或回答下属人员有关具体方面的工作,因此,他们必须知道如何去做下属人员所做的各种工作。二.人际关系技能正如瓦尔多所言,公共行政管理的本质在于其是协作性的人际活动,协作活动的核心在于人际的互动。一个管理者的大部分时间和活动都是与人打交道的:对外要与有关的组织和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下载人员进行联系、接触;对内要联系上下级,特别是要善于激励诱导下属人员的积极性(即做人的工作)。一个管理者只有拥有人际关系技能才,能将人员整合到各种协作性的活动之中。人际关系技能十分复杂而且不易概括。最低限度包括一种他我意识(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种对他人的关怀和敏感,对自己责任的体认,对别人权益的尊重,做事符合人情事理等等。许多研究表明,人际关系技能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技能中最重要的技能。这种技能对各层次的管理人员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在相同条件下,一个具备这方面技能的管理者肯定可以在管理中取得更大的成功。三.概念化技能所谓概念化技能,系指公共管理者所具有的宏观视野、整体考虑、系统思考和大局把握的能力。卡兹认为概念化技能包含着一个管理者体认到组织的功能是相互依赖的,并能够从大的背景上为组织的未来勾画愿景。一位优秀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现状与趋势,从组织之中超脱出来,将组织视为大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而建构愿景、发展战略,以保证组织的永续生存和发展。中国古词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身在局中不识大体的道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中国古代之寓言井底之蛙、坐并观天、夜郎自大等说明的是人不可缺乏概念化的技能的道理。四.诊断技能所谓诊断技能,是指针对特定的情境寻求最佳反应的能力,也就是
本文标题:2017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状元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732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