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PD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箱纸板生产造纸废水的絮凝处理
环保与综合利用622014年2月第33卷第2期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前期项目(2005HZ1005)。作者简介:龚新怀先生(1985-),讲师,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造纸助剂、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等;联系电话:15280504996,E-mail:wyu_gxh@163.com。通讯作者:吴宗华先生,教授,研究领域:造纸湿部化学及化学品;Email:wuzonghua@fjnu.edu.cn。随着我国造纸废水排放新标准的实施,造纸企业面临更加严格的排放限制。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实行造纸废水封闭循环回用以至废水零排放,是造纸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根本出路[1]。但造纸废水高度循环后工艺用水中溶解的有机、无机电解质等有害物质不断富集,必将影响湿部造纸化学品的作用效果。因此造纸废水循环回用的关键在于造纸废水的有效处理,降低造纸用水中有害组分积累度[2]。絮凝沉降法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及处理效果好等,成为零排放造纸废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单元。聚合氯化铝(PAC)作为一种廉价的无机混凝剂而被广泛使用,但其絮凝效果一般,故多联合其他无机或有机絮凝剂用于各种造纸废水的絮凝处理[3-4]。厦戎联合造纸厂以废纸为原料生产挂面箱纸板,全部废水经网格筛过滤后进入废水贮存池,经絮凝、生化处理后进入二沉池,之后回用于制浆及抄纸中,实现废水零排放的清洁造纸生产。但在絮凝分离中采用的PAC联合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引入了氯离子,不断富集引起了电导率增加、设备腐蚀,且PAM成本高,单体毒性较大,易引起二次污染;同时电导率等的增加又使絮凝剂使用效果下降[5]。因此,需寻求新型低成本、无氯的高效絮凝剂。焦涛等[6]采用壳聚糖基混凝剂联合生化工艺处理造纸废水,实现了废水零排放造纸工艺。淀粉与壳聚糖都是来源丰富的廉价天然生物质资源,其分子链上富含羟基,经简单的氧化、接枝、酯化改性可制备不同性能的助剂产品,淀粉类助剂产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造纸生产企业,已成为一种性能优越的环保型助剂[7]。将氧化淀粉等阴离子型变性淀粉与阳离子型聚合物,采用原位共混法可制得性价比高的絮凝剂[8, 9],并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离子基团含量可控、对纸浆纤维吸附作用强等特点[9]。本研究团队前期报告了次氯酸钠氧化淀粉/聚胺复合物在石材废水的良好絮凝应用,及对再生纸浆等的助留助滤作用[9, 10]等。本文以芭蕉芋淀粉为原料,采用绿色试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制备芭蕉芋氧化淀粉并与PD原位共混制备复合絮凝剂,doi:10.13472/j.ppm.2014.02.016OS/PD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箱纸板生产造纸废水的絮凝处理●龚新怀1, 2,吴宗华2(1.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福建武夷山 354300;2.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 350007)摘要:研究芭蕉芋氧化淀粉/聚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OS/PDADMAC)复合物对箱纸板生产造纸废水的絮凝作用效果。考察了OS羧基含量、PD分子量及组分配比等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采用表观黏度测定、紫外光谱(UV)及胶体滴定探讨了OS与PD的复合作用及OS/PD复合物的絮凝机理。结果表明:OS3/PD2复合物对造纸废水絮凝效果最好,在w(OS):w(PD)为7:3,用量为100mg·L-1絮凝条件下,浊度去除率达91%;OS羧基含量、PD分子量影响复合物的絮凝效果。关键词:氧化淀粉;聚胺;聚电解质复合物;絮凝作用中图分类号:X7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309(2014)02-0062-06环保与综合利用63PaperandPaperMakingVol.33No.2Feb2014考察了OS/PD复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其对箱纸板造纸废水的絮凝作用效果,并研究了其絮凝机理。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箱纸板生产造纸废水,取自厦门市厦戎联合造纸厂中的废水贮存池。絮凝前经测定:pH6.85,浊度302.5NTU,水中悬浮物含量(SS)322.5mg·L-1。芭蕉芋淀粉,集市购买,工业级;过氧化氢、硫酸铜、溴化钾,均为分析纯;聚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简写为PD,其中PD1(Mw40万)、PD2(Mw100万),均为工业级,固含量均为40%;滴定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w为20万~35万);甲苯胺兰指示剂(TB);聚乙烯醇硫酸钾(PVSK,酯化度98.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NDJ-1型黏度计;DF-101S集热式磁力恒温加热水浴锅;380FT-IR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TU-1900双光束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QZ-201型散射式浊度仪。1.3 OS/PD复合物的制备按文献[11]的方法,以芭蕉芋淀粉为原料,水为反应介质,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硫酸铜为催化剂,制备芭蕉芋氧化淀粉(OS);再分别配制10g·L-1的PD(聚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OS单组分溶液,各移取定量单组分溶液,混合于烧杯中,室温下机械搅拌混合30min即得OS/PD复合物。1.4 OS/PD复合物的絮凝实验取250mL造纸废水,搅拌下加入定量复合物溶液,快速搅拌1min,再慢速搅拌4min,静置30min,取上层清液利用QZ-201型散射式浊度仪测定浊度。1.5 测试与表征1.5.1 氧化淀粉的测试与表征按文献[12]用淀粉糊滴定法测定氧化淀粉羧基含量;按文献[13]配制淀粉糊溶液,采用NDJ-1旋转黏度计测定其表观黏度;取少量淀粉样品,真空冷冻干燥10h,采用KBr压片法在380FT-IR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上测定其红外吸收谱图。1.5.2 OS/PD复合物的测试按文献[13]配制1g·L-1的PD、OS、OS/PD组分溶液,固定搅拌速度60r·min-1、温度25℃,采用NDJ-1旋转黏度计测定其表观黏度;配制一定浓度样品的PD、OS、OS/PD组分溶液,采用TU-1900双光束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壁池厚度1cm,在190~400nm范围内测定样品UV图;采用胶体滴定法测定OS/PD复合物、造纸废水的阴电荷及阳电荷需求量。2 结果与讨论2.1 OS理化性质的测试与表征2.1.1 反应条件对OS羧基含量及黏度的影响固定淀粉悬浮液浓度、反应pH、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条件,考察了氧化剂、催化剂用量对OS性质的影响,其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图1过氧化氢用量对OS羧基含量及黏度的影响图2硫酸铜用量对OS羧基含量及黏度的影响从图1可知:随着过氧化氢用量的增加,OS的羧基含量缓慢增加,而黏度则快速下降。淀粉分子链在氧化剂作用下,断裂的同时形成羧基,故羧基含量越高,表明其淀粉分子链氧化断裂作用越强,表观黏度越低。从图2可知: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加,OS羧基含量先快速增加,表明Cu2+对淀粉环保与综合利用642014年2月第33卷第2期的过氧化氢氧化具有明显催化作用,当催化剂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继续增大催化剂用量,OS羧基含量反而减小,这可能是由于Cu2+与淀粉上的-OH发生络合作用受到束缚,催化活性下降所致[11]。OS的黏度随羧基含量的增大快速下降,当羧基含量增大到0.4%左右时,OS的黏度测定值已经很小了,表明淀粉经氧化分子量大幅减小。2.1.2 OS的红外光谱(FTIR)分析采用FTIR比较了芭蕉芋淀粉氧化改性前后的结构差别,结果如图3所示。图3芭蕉芋原淀粉及氧化淀粉的红外光谱从图3可知,芭蕉芋淀粉氧化前后红外吸收峰大体相似,但氧化后出现了新的吸收峰。其中1250cm-1为淀粉分子链氧化环裂后,形成的分子间C-O醚键吸收峰;1730cm-1是羰基C=O特征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氧化形成了羧基。这些说明对芭蕉芋淀粉成功实现了氧化改性。2.2 OS/PD复合物对造纸废水的絮凝作用实验选取3个OS样品,记为OS1、OS2和OS3,其羧基含量分别为0.2477%、0.3991%、0.8772%;并选取两种不同分子量阳离子聚合物PD,记为PD1和PD2,其重均分子量分别为4×105g·mol-1、1×106g·mol-1。制备和研究不同羧基含量OS和不同分子量PD原位共混复合物对造纸废水的絮凝作用的效果。2.2.1 OS/PD复合物组分配比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在OS/PD复合物用量为100mg·L-1的絮凝条件下,考察了OS、PD配比对复合物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可知,在OS/PD1系列复合物中,组分配比对复合物絮凝效果影响较大,OS的分子量对复合物的絮凝效果影响较小。随着组分PD1比例的增加,OS/PD1复合物对造纸废水的絮凝效果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OS、PD1用量比为7:3时,复合物表现最佳废水絮凝效果;而在OS/PD2系列复合物中,组分配比对复合物絮凝效果也具有较大影响,但在OS、PD2用量比从8:2到6:4范围内,复合物絮凝效果变化不大,表明造纸废水对OS/PD2复合物有较宽的配比适用范围。2.2.2 OS/PD复合物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在废水絮凝沉降中,絮凝剂用量是絮凝剂性能重要的指标之一,并与废水处理的成本、企业利润直接挂钩。根据以上的絮凝实验结果,固定OS、PD组分用量比为7:3,考察了OS/PD复合絮凝剂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其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5可知:随着OS/PD复合物用量的增加,图4OS/PD配比对复合物絮凝效果的影响图5OS/PD复合物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环保与综合利用65PaperandPaperMakingVol.33No.2Feb2014造纸废水经絮凝沉降后浊度先逐渐下降,并在复合物添加量为100mg·L-1时,废水浊度最小,表明此时复合物对造纸废水的絮凝效果最好;但随着复合物用量的继续增加,絮凝效果反而降低。OS/PD2系列复合物比OS/PD1系列复合物对造纸废水具有更优良的絮凝效果,这可能是因为PD2的分子量和电荷密度更大,能发挥更好的絮凝作用;OS取代度的增加,复合物絮凝效果缓慢增强。在添加量为100mg·L-1时,OS3/PD2复合物絮凝水浊度已降至约25.2NTU,浊度下降超过91%。2.3 OS/PD复合物的絮凝机理探讨2.3.1 表观黏度法研究OS/PD复合物的形成结构不同的两种聚合物溶液进行混合,若发生相互作用,表观黏度将增加,可用表观黏度增加因子R表征两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混合溶液的表观黏度增加因子R计算如下[14]:lgη12(O)=xlgη1+(1-x)lgη2…………(1)R=[η12(C)-η12(O)]/η12(C)…………(2)式中,η12(O)为聚合物混合溶液的表观黏度理论计算值,mPa·s;η12(C)为体系表观黏度实测值,mPa·s;η1和η2为不同聚合物溶液实测的表观黏度值,mPa·s;x为聚合物溶液的质量分数,%。如果η12(C)大于η12(O),说明混合体系中存在某种分子链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大了分子链在流体中的运动体积,分子相互运动受到更多限制,导致黏度增加,对应R0。相互作用越大,黏度越大,R值也越大,表明复合效果越强,反之亦然。为了研究不同结构的组分及组分比例对OS/PD复合物形成的影响,采用旋转黏度计测定不同分子量的PD与不同氧化度的OS原位共混复合物的表观黏度,具体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6可知,实验制备的6种OS/PD复合物中,在不同的组分添加量下,复合物表观黏度实测值始终大于理论值,表明体系中OS与PD之间都通过氢键、静电引力或分子链的缠绕等某种作用缔合形成复合物。表观黏度影响因子越大,其复合作用越强,在OS/PD1、OS/PD2系列复合物中,随着OS羧基含量增大,R也增大,但R增大并不明显,这是由于羧基含量增大,OS所带负电荷增多,与PD的阳电荷形成更强的静电引力作用,同时氧化程度加深,OS分子量大幅减小[10],与PD分子链形成物理缠绕作用下降,二者作用部分抵消,导致R增加并不显著。而对于同种羧基含量的OS,OS/PD2复合物的R明显大于OS/PD1的R,表明PD组分对复合作用影响较明显,这是由于PD分子量增大,阳电荷密度增加,同时PD分子链越长,分子链间的作用点也越多,与OS发生更多的缠结等,复合增黏作
本文标题:PD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箱纸板生产造纸废水的絮凝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398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