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编码:04000127制定单位:经济学教研室执笔者:翁媛媛审定时间:2012年3月7日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一、课程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经济学说史是一门年轻的社会科学,它是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是在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后产生的。它的形成是社会经济和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产生了多种经济学说,他们支间的相互矛盾与斗争,推动了经济学说的发展。经济学说史通过研究政治经济学及其各种规律和范畴产生发展的历史来解释历史上各种经济学说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思想渊源和发展规律,并探讨各种经济学说的产生、发展演变同当时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阶级斗争的发展关系。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及对前人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考察,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培养一种对经济问题的洞察力。通过对前人的理论思维足迹的追踪,寻求现代经济问题的理论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学任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全面准确掌握各个时期代表学说的基本思想、代表人物的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及其历史演进。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分析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指出其科学和庸俗成份,不断提高学生的辨析思维能力。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在学习《经济学说史》课程之前,必须先学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该课程是学习《经济学说史》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之后才能开展《经济学说史》课程的学习,学完本课程后将进一步学习经济类课程。4、教学时数分配章节内容教学时数(学时)备注绪论2本课程共56学时,其中第二篇的第九章,第四篇所有章节包括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六篇所有章节包括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七篇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3第二章重商主义经济思想3第三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4第四章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4第五章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4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4第七章李嘉图的经济理论4的第二十章共7章内容由学生自学。第八章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4第十章19世纪初期的西方经济学4第十一章19世纪30—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4第十五章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的经济学说4第十六章边际效用学派的经济学说4第十七章马歇尔的经济学说4第二十一章凯恩斯的经济学说45、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陈孟熙,《经济学说史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参考书目:(1)晏智杰,《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2)邓春玲,《经济学说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3)姚开健,《经济学说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4)鲁友章,《经济学说史(上、下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二版。6.考核方式:考试7.教学方式:普通二、课程内容从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对象、方法、基本问题出发,课程内容包括从前资本主义时期到凯恩斯时期的经济思想,涵盖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历史学派、边际学派、新古典学派和凯恩斯经济学等重要流派的思想。绪论【教学要求】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经济问题和基本方法;理解学习经济学说史的意义;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论。【知识点】经济学与经济学说史的性质、研究对象、体系结构、研究方法、学科任务以及意义。【本章重点】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对象。【本章难点】领会并运用其研究方法。【讲授内容】(1)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对象。(2)经济学说史的任务和经济学说的发展过程。(3)经济学说史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一篇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经济思想主要研究西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经济学说。第一章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学说【教学要求】了解经济学产生的背景;理解古希腊、古罗马几个具有经济学思想的代表性人物及其思想特征;掌握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代表人物、历史背景及其政策含义。【知识点】色诺芬的经济思想、阿奎那的经济思想。【本章重点】奴隶主经济思想中关于分工、货币、商品的观点。【本章难点】理解在崇尚自然经济的时期货币思想经济萌芽的出现。【讲授内容】第一节:古希腊的经济思想(1)概述(2)色诺芬的经济思想(3)柏拉图的经济思想(4)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第二节:古罗马的经济思想(1)概述(2)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3)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第三节:西欧中世纪经院学派的经济学说(1)概述(2)阿奎那的经济思想(3)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4)奥雷斯姆和莫利诺斯的经济思想【参考书目】[美]A·E·门罗,《早期经济思想》,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6页。第二章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学说【教学要求】了解重商主义的历史背景;理解重商主义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及其政策含义;掌握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知识点】早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本章重点】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异同。【本章难点】重商主义的研究对象为什么是流通领域?【讲授内容】第一节:概述(1)西欧重商主义的产生(2)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第二节:西欧重商主义的发展(1)早期重商主义(2)晚期重商主义第三节:托马斯·孟和柯尔培尔的经济思想(1)托马斯·孟的经济思想(2)柯尔培尔的经济思想【参考书目】马克思,《〈批判史〉论述》,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1版,第255页。第二篇17世纪中叶——19世纪初的西方经济学说该篇介绍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和完成的历史过程。第三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教学要求】了解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发展过程;理解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念;掌握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知识点】配第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价格、工资、地租、利息等问题。【本章重点】配第的价值理论、地租理论。【本章难点】配第的价值决定问题和价值理论的分析。【讲授内容】第一节:概述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第二节:威廉·配第的经济理论(1)配第的生平与著作(2)政治经济学的方法(3)一般经济理论—价值、分配和货币(4)经济增长理论的萌芽第三节:17世纪末—18世纪中叶英国经济思想的发展(1)配第以后的英国经济学家(2)配第之后英国经济思想的发展【参考书目】(1)马克思,《〈批判史〉论述》,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1版,第577—592页。(2)配弟,《配弟经济著作选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85页。第四章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教学要求】了解法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发展过程;理解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念;掌握法国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知识点】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思想及改革;坎蒂隆的价值、工资及重农主义思想。【本章重点】布阿吉尔贝尔的价值理论。【本章难点】坎蒂隆的重农主义思想。【讲授内容】第一节:概述法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第二节: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理论(1)布阿吉尔贝尔生活的时代(2)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思想及其经济改革计划第三节:坎蒂隆的经济理论(1)生平和著作(2)一般经济理论(3)重农主义思想萌芽【参考书目】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五章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教学要求】了解重农学派的基本思想;理解魁奈的经济理论及《经济表》的主要思想;掌握重农学派的思想特点于魁奈《经济表》的供给与缺陷。【知识点】重农学派的形成、特点及魁奈的经济学说。【本章重点】魁奈的经济学说【本章难点】魁奈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的缺陷和错误。【讲授内容】第一节:概述(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社会经济状况(2)重农学派的形成(3)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第二节:魁奈的经济学说(1)魁奈的生平和著作(2)“纯产品”学说(3)社会阶级结构(4)资本理论(5)魁奈的《经济表》(6)魁奈的经济政策和主张第三节:杜尔哥的经济学说(1)杜尔哥的生平和著作(2)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发展(3)杜尔哥的经济政策主张和社会改革【参考书目】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592-602页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教学要求】了解亚当·斯密的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理解斯密的经济思想;掌握斯密在价值论、货币论、分配论等重要经济领域的学术思想与贡献。【知识点】斯密的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货币理论、斯密的教条、看不见的手、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本章重点】掌握斯密的价值理论、三个阶级三种收入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本章难点】分析和批判上述这些理论。【讲授内容】第一节:工场手工业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亚当·斯密(1)斯密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平(2)斯密的著作(3)斯密的方法论第二节:价值与货币理论(1)价值的两个意义和两种价值规定(2)三种收入构成价值(3)斯密的货币理论第三节:工资与剩余价值理论(1)劳动工资理论(2)剩余价值和利润理论(3)地租理论第四节: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1)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2)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第五节:经济自由与国际贸易理论(1)经济自由主义(2)国际贸易理论【参考书目】亚当·斯密,《国富论》,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七章李嘉图的经济理论【教学要求】了解李嘉图研究经济问题的角度与研究方法;理解李嘉图在价值论上的学术贡献与理论缺陷;掌握李嘉图在分配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等方面的不朽贡献。【知识点】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价值理论的两大矛盾、相对工资理论、利润与工资对立学说、利润与地租对立学说【本章重点】李嘉图对斯密学说的发展。【本章难点】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及其矛盾。【讲授内容】第一节:工业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完成这李嘉图(1)李嘉图所处的时代与生平(2)李嘉图的著作(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结构和基本思想(4)李嘉图的研究方法第二节:价值与货币理论(1)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2)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缺陷与矛盾(3)货币及货币数量论第三节:分配理论(1)工资、相对工资论(2)利润论、工资与利润对立学说(3)地租论、利润与地租对立学说第四节: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理论(1)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动力与前景(2)资本主义财富增进的条件与途径(3)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经济政策第五节:李嘉图之后古典经济学的余波【参考书目】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华夏出版社,2205年9月第一版。第八章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教学要求】了解西斯蒙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双重地位;理解西斯蒙第的学说内容;掌握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知识点】内在价值和相对价值、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再生产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本章重点】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消费先于生产的理论、经济危机理论。【本章难点】如何理解消费先于生产的理论。【讲授内容】第一节:西斯蒙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特殊地位(1)西斯蒙第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2)生平与著作(3)西斯蒙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特殊地位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1)政治经济学的对象(2)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第三节:价值学说、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1)价值学说(2)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第四节:在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1)资本和收入(2)生产和消费(3)经济危机理论第五节:社会改革设想(1)西斯蒙第的社会改革主张(2)西斯蒙第社会改革思想的实质【参考书目】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商务印书馆,1995年2月。第三篇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说19世纪上半期资产阶级经济学有古典转向庸俗的历史过程。第十章19世纪初期的西方经济学【教学要求】了解马尔萨斯、萨伊的经济学说的基本内容;理解马尔萨斯、萨伊等人将李嘉图理论庸俗化;掌握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与萨伊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分法”及其价值学说。【知识点】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马克思的人口理论、萨伊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分法”、价值学说【本章重点】马尔萨斯、萨伊的价值理论。【本章难点】对
本文标题:经济学说史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10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