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方案
-1-《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泉州东海湾实验学校课题研究小组2012年10月-2-“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背景一:当前全球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使人才竞争、科技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人才的背后是教育,教育的影子是科技,科技和经济的根基在教育,教育竞争才是根本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经济其实就是教育的经济。因此,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便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当前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是否真的有效?于是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便被凸现出来,在教学中要植入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以适应时代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背景二:新课程实施已经几年了,大家对先进的教育理念也能说上一二三,各级各类公开教学中课改的味道也很浓,但是部分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又回到了习惯了的老路上去,课后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益不高。这样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比较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3-背景三:作为一所刚创办三年的民办学校,我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自己平时的教学中还有一段距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持续的教学行为,表现在教学上还抱着“熟能生巧”的信条,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不高。目前我们学校正以高昂的斗志,开拓进取的精神,向“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泉州名校”的新目标迈进。(二)课题研究的意义面对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发展,我们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下,选择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学习方式以及有效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评价体系。这对于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通过本课题的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的品位,从而跻身于泉州名校的行列。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逐渐-4-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同仁的密切关注。“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夸美纽斯从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角度考虑有效教学,提出“班级教学规模”,实现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很多学生的目的。杜威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由此开发出来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纠正了传统教育中流行的教学方式,这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显示出它的魅力。但是它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理想教育。当前有效教学实验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上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基础。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高慎英和刘良华在《有效教学论》中对有效教学的进行了理性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阐述。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对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也进行了阐述。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有效教学的实践经验,如“自学辅导教学”、“八字教-5-学法”、“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等。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现在比较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同样缺乏针对性,未能形成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联系:本课题的研究与国内外同行一样,其目的都是总结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重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区别: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小学教学实践,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农村教育环境,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的有效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教学评价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评价体系,努力铸造我校有效教学特色。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6-知识经验的过程。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谋求教学效果的高效益。从根本上讲,有效教学应该是一种建构性教学、策略性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体现教师主体性的教学。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则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以外,至少还有其他5种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在合理分析每个学生的语言、逻辑、运觉、节奏、交际、自省等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充分备课,形成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其次应在以创新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基调,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最后应围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事实上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多元智能得到有效发展的教学。3、科学主义的代表人物加涅认为: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因为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的。加涅把一个人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认知结果又包括三个方面: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7-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尤其是注重学生“大智慧”基本学习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奠基;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倡导“在教育教学中享受人生的真谛”,与学生一起成长。4、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其中有两个最为重要的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效果是以限定的时间标准为前提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得到最大教学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提高,不仅要知识,而且要能力,更要情感与态度得到提高和发展。四、课题的核心概念和界定课题名称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教学是在教学目标的规定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8-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教学策略:策略是指对手段、方法的计谋性思考,教学策略就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在内容构成上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指影响教学处理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倾向;第二层次是对达到特定目标的教学方式的的认识;第三层次是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又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具有三个特征:(1)对教学目标的清晰意识和努力意向;(2)对有效作用于教学实践的一般方法的掌握和设想;(3)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具体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和创造。鉴于以上分析,本课题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将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宗旨,广泛收集整理有效教学方法,在重新审视教学现状,反思教学行为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科学借鉴、实践比较、注重创新、形成适应教学实际,针对各学科特点,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一套较为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有效教学评价体系。五、研究的目标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和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四个方面:一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有效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总结-9-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二是通过课题研究建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三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智慧型人才。四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力求成长一批市、区级骨干老师。我校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不断学习、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评价体系,汇编和推广我们的研究成果——《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论》。六、研究的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研究、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研究、有效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和整合四个研究。1、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是课题研究的重点,以“教师有效的教”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10-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二是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应该关注的,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关注学生,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只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其创新思维的发展才能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其次,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是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发展。教学策略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准备策略,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整合、教学行为选择的研究等。二是实施策略,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三是反思策略,主要是做好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和教后反思的研究,对于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来说,教学评价的过程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2、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开展有效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有效练习的研究,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完成知识的建
三七文档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917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