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管理学基础第13章 领导
管理学基础主编:方振邦副主编:李超平胡平胡威张红霞张秀智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3.1领导概述13.2经典领导理论13.3新型领导理论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第13章领导关于领导有各种理论,但其有共同之处:1.领导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存在于领导者身上的一种特点或性格;2.领导能产生影响力;3.领导过程存在于群体环境之中,单个人不能形成领导;4.领导活动是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中展开的,组织的存在是领导产生作用的背景;5.领导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标,组织目标是领导活动的指向标,也是领导活动的归宿。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3.1.1领导的定义领导:某一个体(团体)对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整个组织施加影响,使其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13.1.1领导的定义领导者运用权力作为实现群体目标的手段组织中,有两种类型的权力:奖赏性权力•职位权力强制性权力法定性权力专家性权力•个人权力参照性权力13.1.2领导与权力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管理与领导的区别:13.1.3领导与管理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管理领导应对复杂性应对变革计划和预算确定方向组织和配备人员结盟控制和解决问题鼓舞和激励管理者和领导者的特征比较:13.1.3领导与管理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管理者领导者目标源于需要而非欲望目标源于欲望而非需要缓解个人及部门间的矛盾寻求潜在的机会及回报抚慰组织内的方方面面以自身的魅力激励下属、激发创新确保日常工作的顺畅运行与雇员及合作者的关系紧张工作环境秩序、稳定工作环境混乱,缺少结构性以试验过或已经证明过的方法做事以冒险和开辟新途径的方式做事19世纪末开始研究领导理论14.1.4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23主要研究领导者特质(20世纪20-40年代)主要研究领导者行为(20世纪40—60年代)3新型领导理论(20世纪60年代至今)13.1领导概述13.2经典领导理论13.3新型领导理论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第13章领导特质:是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个人特点,包括体型、外貌、年龄、性别、人格特点、价值观及社会交往能力等;特质理论:认为这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这就是特质理论(traittheories)。13.2.1特质理论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3.2.1特质理论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领导者的六项重要特质:领导愿望诚实与正直洞察力自信才智工作相关知识斯托格迪尔斯托格迪尔洛克和柯克帕里特克鲍莫尔才智成就内在驱动力合作精神机敏韧性领导愿望决策才能洞察力洞察力诚实与正直组织能力责任感主动性自信恰当授权主动性自信心智慧应变能力韧性责任感工作相关知识责任感自信心协调能力创新力社交能力宽容风险承受力影响力尊重他人意见社交能力品德超人与领导力有关的特质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特质理论的优点:•特质理论为领导者的选拔提供了一些标准。特质理论的不足:•特质理论没有考虑情境因素。•在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方面还没有足够的证据。•研究者过分关注特质与领导者之间的联系,却未曾尝试将这些特质与其他结果,如生产力或员工满意度相联系。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3.2.1特质理论13.2.2行为理论行为理论(behaviortheories)行为理论认为,任何人只要采取恰当的行为方式,都可以成为有效的领导者。因此,它主要关注领导者做什么和如何做,并致力于揭示:是领导者的行为方式而不是他们的个性特征使其成为一个领导者。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相关理论1.艾奥瓦大学的研究最早研究领导行为,提出三种领导风格:•独裁型风格•民主型风格•放任型风格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3.2.2行为理论2.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四分图理论”•将领导行为分为两个维度:结构维度和关怀维度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低关怀维度高低结构高关怀高结构高关怀低结构低关怀高结构低关怀低结构维度高图13–1四分图理论13.2.2行为理论3.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认为领导行为有两种完全对立的类型:•员工导向(employee-oriented)•生产导向(production-oriented)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3.2.2行为理论4.管理方格理论:•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罗伯特·布莱克(RobertBlake)和简·莫顿提出。•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二维的管理方格理论(managerialgrid)如下图所示: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3.2.2行为理论5.PM与CPM:•PM是一个群体功能的概念,群体一般包括两个基本功能:一为工作绩效P(performance);二为团体维系M(maintenance)。•PM理论认为,一个领导者,不论他的P因素多么强,总包含有某种程度的M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PM理论的中国化研究以及CPM模式的提出。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3.2.2行为理论•1981年,徐联仓、陈龙等人把日本三隅二不二的PM领导理论引入中国,并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了修订•在徐联仓等的研究基础之上,凌文辁等人提出了中国领导行为评价的CPM模式:即P因素、M因素和C因素,其中C因素为品德因素(characterandmorals)。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3.2.2行为理论6.家长式领导:•家长式领导的定义:在一种人治的氛围下,显现出严明的纪律与权威、父亲般的仁慈及道德的廉洁性的领导方式。•家长式领导包含三个维度,即权威领导、仁慈领导和德行领导,与其相对应的员工行为包括敬畏顺从、感恩图报和认同效法。•总的说来,家长式领导对于组织、团队的领导效能具有不可忽视的解释力和预测作用。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3.2.2行为理论行为理论小结首先,行为领导理论是对领导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行为理论与特质理论的另一个不同在于,它认为卓有成效的领导是可以学会的。也存在不足之处:行为理论也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在所有情境中通用的行为模式。13.2.2行为理论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3.2.3权变理论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模式的有效性会受到领导行为发生时的外部环境的影响,解释了特定环境中领导模式与有效性的关系。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费德勒模型:•认为,高效领导取决于领导者的风格和适当的情境相互配合的程度。•设计了一套最难共事者问卷(leastpreferredco-workerquestionnaire,LPC),用来测量领导者是任务导向还是关系导向的。•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情景变量有三种:领导者—成员关系(leader-memberrelations)、任务结构(taskstructure)职位权力(positionpower)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3.2.3权变理论关系导向任务导向好绩效差有利中等不利领导者—成员关系好好好好差差差差任务结构高高低低高高低低职位权力强弱强弱强弱强弱图13–3费德勒模型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3.2.3权变理论2.情境领导理论•1969年由保罗·赫塞(PaulHersey)和肯·布兰查德提出;•也认为领导风格由两个要素组成:任务导向(指导维度)和关系导向(支持维度);•情境理论的本质在于领导者的行为要与下属的能力和责任心相适应,将此模型划分为两个部分——领导风格和下属的成熟度。•它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被广泛应用,它直观易懂,可以很方便地运用于不同的情境中。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3.2.3权变理论情境领导模型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3.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LMX):•由格雷恩(Graen)和丹赛劳乌(Dansereau)在1972年首次提出;•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领导者在工作中要区分不同的下属,分为“圈内下属”和“圈外下属”。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3.2.3权变理论4.路径—目标理论:•由伊文斯(MartinEvans)和豪斯(RobertHouse)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其核心在于领导者的任务是帮助下属达成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他们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目标一致。•认为有两个权变变量会影响对领导方式的选择,即环境和下属。•提出了四种领导方式:指导型、支持型、参与型和成就导向型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3.2.3权变理论5.领导者—参与模型:•由维克多·弗洛姆(VictorVroom)和菲利普·耶顿(PhillipYetton)共同提出的;•它着重分析不同级别的参与型领导,以及不同级别的参与程度对决策质量和可信度的影响;•修订后共有12个权变因素;•包含了高度独裁到高度民主的五级领导风格:从专断型到放权型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3.2.3权变理论权变理论小结权变理论,在领导行为的研究中加入了权变变量,强调在选择领导风格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变量。也存在不足之处:权变理论相对更为复杂,结合了许多与领导力相关的权变因素,因此在运用时难度更大,对领导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3.2.3权变理论13.1领导概述13.2经典领导理论13.3新型领导理论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第13章领导最早由伯恩斯在1978年《领导力》一书中提出,指出领导是一个连续体;•变革型领导(transformingleadership)•交易型领导(transactionalleadership)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了伯恩斯的概念,认为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应该是两个独立的概念。13.3.1变革型领导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变革型领导与交易型领导的特征比较变革型领导领袖魅力:向下属提供愿景规划和组织使命,解释任务的意义,引发自豪感,赢得尊重和信任。感召力:传达高期望,用工作意义激励员工去努力工作,用简单的方式表达重要目标。智能激发:不断用新观念、新手段和新方法对下属提出挑战,激发下属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个性化关怀:给予下属个别的关怀、区别性的对待,有针对性地给与指导和培养。13.3.1变革型领导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变革型领导与交易型领导交易型领导权变式奖励:根据下属的努力、业绩及对目标的认识给予奖励,可被视为为获得员工支持而提供的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交易。积极的例外管理:密切监督防止问题的发生,并对偏离规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加以矫正。消极的例外管理: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加以干涉,但不作指正,只在问题严重时介入。放任型:放弃责任,避免做决定,逃避领导职务和责任。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3.3.1变革型领导13.3.2魅力型领导指下属所认为的具有特定的个人特质、能力和行为,并且对下属的情感、价值、信仰、态度和行为有着异乎寻常的强烈的影响力的领导者的某种属性。魅力型领导者的八种典型行为特征:角色模拟、形象塑造、愿景规划和清晰表述、表达较高的期望和信心、承担个人风险、表现出非常规行为、对环境的敏感性、行为方式富有表现力。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对领导者高度尊敬、信任、接受和忠诚对领导者高度的情感投入和依附对领导者、工作和组织非常满意高度的组织承诺高度自信、自立、感受到工作有意义高度的个人和团队绩效压力和工作消耗程度低对领导者可能产生憎恨和下属对财物的破坏魅力型领导对下属的影响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3.3.2魅力型领导13.3.3领导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团队领导指领导者通过规划团队目标,开发和构建团队来实现其使命,它对于有效团队的绩效有重要影响。自我领导指的是个体控制自己行为的一系列过程。有效的领导者能够培养下属的自我领导能力和意识,帮助他们实现自我领导。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道德领导指领导者在其行为中明是非,走正路,追求公平、诚实、善良和正义。诚信领导指一种把领导者的积极
本文标题:管理学基础第13章 领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3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