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东西方魔幻电影对比中西方魔幻电影的差异一、文本差异二、背景差异三、主题差异四、道具和武器五、电影特技的运用一、文本差异东方:称魔法为“仙术”、“道术”、“佛法”,东方文化中的仙术、道术的记载,大多见于神魔、志怪小说,如《西游记》、《聊斋》等等。一、文本差异西方:魔法一词,具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西方魔法的详细记述主要见诸以《指环王》、《龙枪编年史》为代表的奇幻文学中。中西方魔幻电影的差异一、文本差异二、背景差异三、主题差异四、道具和武器五、电影特技的运用二、背景差异东方:中国的神话传说和志怪小说多有着现实的年代背景和地点,并时常穿插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因此,改编自神怪小说的中国魔幻电影也多建立于现世之上。例如:《西游记》发生在唐朝,而故事中的唐僧等也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传奇性人物;《聊斋志异》虽没有写明故事发生的朝代,但是在对人物出生地介绍上却极为详细,如《聂小倩》里的宁采臣是浙江人,《画皮》里的王生是山西人等。二、背景差异西方:西方魔幻电影更喜欢架空世界。其一,奇幻小说大多发生在架空世界。奇幻世界从本质上讲是以魔法或其他超自然力量为基础构成的幻想世界,所以作者杜撰一个世界作为奇幻小说的故事舞台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其二,取材自神话传说的西方魔幻电影,有时也无法交代清楚时间地点。西方魔幻电影中涉及的神话传说来自多个国家和民族,因此,银幕上出现了希腊、北欧神话中的诸神操着一口流利英语的奇怪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例如:《指环王》的故事背景是中土世界;《纳尼亚传奇》的故事背景为纳尼亚大陆。中西方魔幻电影的差异一、文本差异二、背景差异三、主题差异四、道具和武器五、电影特技的运用三、主题差异东方:当下的中国魔幻电影倾向爱情主题。在众多题材中,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本就是爱情故事,因此由它们改编而来的电影也毫无悬念地以爱情作为主题。例如:《画皮》系列将原著中王生、女鬼、陈氏非常简单的三角关系延伸出去,通过对人物的再创造,突出表现人与人之间,妖与妖之间,人与妖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恨纠葛。《大话西游》系列则弱化了原著中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以至尊宝和紫霞仙子的爱情为主题,是典型的披着魔幻外衣的爱情故事。三、主题差异西方:西方魔幻电影更加注重彰显救世主般的个人价值和小团体的英雄主义,多是描绘在战争、种族或宗教争端背景下,某些英雄人物的传奇成长故事。例如:《哈利波特》中的哈利和伏地魔不能并存于世,于是哈利便寻找能杀死伏地魔的魂器,而哈利在寻魂器的路上不断被追杀,其法力不断的成长,最终战胜了伏地魔。中西方魔幻电影的差异一、文本差异二、背景差异三、主题差异四、道具和武器五、电影特技的运用四、道具和武器东方: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因此在《山海经》《搜神记》《西游记》等神话中对神兵利器的记录远超西方。中国魔幻电影中出现的武器有两大特点:第一,神兵利器多为持有人量身打造,往往具有灵性,会择主而栖,并且会随着主人一同成长,最终达到“人器合一”的境界。第二,中国魔幻电影中宝物的使用并不拘泥于宗教派别和种族,且普通人也可以发挥其巨大作用。如《倩女幽魂》中出身道教的燕赤霞可以使用佛教法宝,而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宁采臣也可以靠法宝消灭黑山老妖。四、道具和武器西方:西方魔幻电影中的武器多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物品,而且持有者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如《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书、魔法棒、飞行扫把等等。一般来说,矮人多使用斧头等重型武器;精灵多用弓箭;法师则多是魔法杖、魔法棒。中西方魔幻电影的差异一、文本差异二、背景差异三、主题差异四、道具和武器五、电影特技的运用五、电影特技的运用东方:中国魔幻电影从打斗方式和特技上多带有武侠片的特点,在对待特技的态度上,有一些电影过多彰显炫目的特技效果,却削弱了影片的故事性。五、电影特技的运用西方:西方魔幻电影的发展与电脑数码特技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特技效果的运用最大限度逼真地呈现了影片想要表现的种种荒诞离奇的想象。总之,通过对电影文本、背景、主题、道具和特技技术等方面的比较,我们加深了对魔幻电影本质的理解,看到了中西方魔幻电影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从而对中国魔幻电影今后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对比中西方魔幻电影的差异,想要做好中国的魔幻电影,我们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树立正确的“剧本意识”和“文化观”。即在挖掘电影商品性的同时,注重电影的文化性和叙事功能;重视观众的欣赏力和辨别力,防止出现电影视觉奇观化、故事空洞化。第二,树立良好的“市场观”,即找准电影的市场定位,确保电影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不断创新电影特技技术,在借用好莱坞的技术力量的同时,加强技术革新和自主开发。谢谢观赏
本文标题:东西方魔幻电影对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734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