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简答题•1.简述如何培养幼儿想象力•答:–1.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3.保护幼儿的好奇心–4.利用各种艺术形式激发幼儿想象–5.在游戏中激发幼儿想象•2.简述幼儿游戏的基本指导方法•答:–1.准备工作:充分考虑游戏的时间、地点,游戏材料,孩子经验等等–2.观察游戏:教师通过细致观察,时间,材料,经验–3.介入游戏:水平差异,教师指导•3.简述活动过程的评价内容•教师•师幼互动•组织形式•结构安排•4.简述影响学前幼儿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营养•疾病•体育锻炼和劳动•生活制度•药物•季节和气候要素•社会因素•5.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社会实践相结合•6.简述良好幼儿园环境的设计标准•安全健康•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重视发展幼儿潜力•充实生活经验•培养学前儿童沟通和交往能力•有利于教师管理•有利于教育目标实现•论述题•简答+阐述•材料分析•1.判断材料内容(知识点+正反面)•2.组织知识点•3.结合材料阐述观点•4.总结•活动设计•分析题干•重视形式•内容完善•卷面整洁幼儿园教案的结构•班级+领域+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点:•活动难点:•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名称•大班语言《母鸡罗斯去散步》•小班音乐《好听的叮叮》•班级领域名称活动目标•活动目标结构•知识•情感•能力•活动目标的禁忌:主语不一致•活动目标的写作常用语•活动目标的参考格式目标用词情感态度目标乐意、愿意、兴趣、喜欢、激发、热爱、支持、遵守等知识技能目标认识、知道、了解、理解、领会、记住、说出、区别、比较、表现、制作、创编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发展、培养、形成•举例:小班美术活动(绘画):画妈妈•目标设定:•1.通过观察妈妈放大的照片学习画妈妈妈的脸,能画出脸的主要部位,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分析:•行为:能画出妈妈的脸•条件:通过观察妈妈的照片•标准:能画出脸的主要部位小班社会活动“妈妈的节日”中的《我为妈妈挑新衣》活动目标:①学习关心妈妈,增添亲情;【情感态度目标】②辨认服装颜色、式样、花纹、饰物,发展美感;【能力培养目标】③学习数数和分类。【知识技能目标】活动准备•物质条件的准备:材料,如故事、图画、纸张、笔等•知识经验的准备:有……的经验,学习过……,玩过……游戏等活动重难点•重点是活动的主干:就是最主要的目标相关内容•活动难点:幼儿在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活动和过程•一、导入•二、活动开始,教师带入•三、活动进行,幼儿参与度提升•四、活动结束活动延伸•跟活动相关的内容:举例•给爸爸妈妈看、讲、唱•到大自然中去看……•在家里找一找……•举例,小班五大领域教案•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好听的叮叮••活动目标:1、听辨特定声音“叮叮”,感知曲式。2、认识铜碰钟。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栗子、三角铁和圆舞板。2、物质准备:音乐、小魔棒、魔袋;三角铁、圆舞板各一个;铜碰钟、托盘、栗子若干。•重点:通过乐器和道具感知“叮叮”和曲式。难点:引导幼儿探索铜碰钟的外形、音色和材质。•活动过程:1、准备活动:听音乐《慢慢走》,跟老师做动作。2、感知“叮叮”。(1)做游戏:出示魔棒,跟着魔棒一起说“叮叮”,指身体的各个部位。(2)听“叮叮”的音乐,在音乐“叮叮”的时候,引导幼儿拍身体的不同的地方。A段:“叮叮”——拍奏肢体。B段:扭动身体。•3、认识乐器铜碰钟,并用乐器来感知曲式。(1)出示魔袋:里面放有三角铁、圆舞板、铜碰钟。(2)教师分别敲响这i种乐器,请幼儿闭上眼睛听,根据乐器的音色猜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3)幼儿分别说出三角铁、圆舞板两种乐器的名称、材质、演奏方法。•①认识铜碰钟:介绍乐器的名称——铜碰钟。②倾听和分辨三角铁和铜碰钟的音色——都发出“叮叮”的声音。③探索铜碰钟的材质——木质和铜质。④探索铜碰钟的演奏方法——可以变换各种造型。(4)用乐器来感知“叮叮”和曲式。•主题活动设计举例
本文标题:保教知识与能力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386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