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象州县城东小学【摘要】:在科学技术突飞猛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人们重视进行全面素质的概念教育,让我们的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都得到发展。但由于受环境影响,我们的孩子在一定的情况下心理比较脆弱,个别还存在心理问题。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犹其重要,因为心理教育能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教师应有意识地、自觉地尝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授予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关键词】: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当今世界,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加和教育上的失误,现在许多青少年都有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他们自私、唯我独尊、从来不会为别人考虑,在教育方面也会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这些现象更体现出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非常重要。在科学技术突飞猛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人们重视进行全面素质的概念教育,让我们的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都得到发展。但由于受环境影响,我们的孩子在一定的情况下心理比较脆弱,个别还存在心理问题。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犹其重要,因为心理教育能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同时对小学数学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课堂,是师生共同拥有的生命历程,是师生智慧的火花迸发的场所,应该焕发着生命的活力。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教学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学生。一个老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以一种亲切、信赖的目光;一句热情而饱含激励的话语,给学生以勇气,就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乐观的学习态度,以此感染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则可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学会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相反,教师情绪失控,对学生的行为不满,火冒三丈,严加训斥,不仅会使课堂气氛骤然紧张,而且会令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健康的数学教师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用其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引导和感染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学生的情感对其身心健康影响非常大。保持积极向上,乐观愉快的学习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数学学科中具有较多抽象的概念、生硬的法则、一成不变的定理、乏味的数的运算等,相对于语文等学科来说比较枯燥。因此,教师有必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做数学,体验快乐。比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口算时我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情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除此,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平台,使教学内容更富有趣味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等非常感兴趣。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翁,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愉悦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教授二年级上册的“分桃子”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猴哥猴弟俩上山摘了8个桃子,却因如何分桃子产生了争吵,弟弟说它最小应该多吃,而哥哥说它力气大应该多吃。这时,猴妈妈回来了,引出问题,如果你是猴妈妈,你会怎么分呢?小学生因此对新知识产生了求知欲望,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心理产生了我要学的积极情感体验。三、教师要重视课堂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力。在数学课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从而对他们的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对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的任何缺点,我们都能一分为二,从中找出一些“闪光点”而加以肯定,使学生从心理上将老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劝勉,同时也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回自信心,这样的课堂就必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四、教师要重视给学生提供适时援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个体差异,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遇到听不懂、啃不动的情况时,就会产生心理认知障碍,苦恼,急躁,对学习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等,进而会产生厌学情绪。此时教师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伸出关爱之手,给予及时恰当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化解所遇到的困难。提供援助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和波折,不要讽刺、挖苦,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五、教师要用爱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爱是教育的基础。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为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教师热爱学生,应表现为信任、尊重、关心、称赞和体贴学生,而不是训斥、厌弃、批评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缩小学生与教师心理距离。总之,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孩子的健康。重视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本文标题: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06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