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7年云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1/6云南省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答案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描述,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而被选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是禅让制的体现。故选择A项。【考点】禅让制2.【答案】C【解析】汉武帝时期,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加强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故选择C项。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郑和七下西洋,均不符合题意要求。【考点】丝绸之路3.【答案】B【解析】北魏孝文帝为了加强统治,推行了一系列向汉族中原文化学习的改革措施,其内容有:迁都洛阳,改官制、易服装、说汉话、通婚姻、改汉姓等。“重农抑商,推行县制”是商鞅变法的措施之一,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符合题意,故选择B项。【考点】古代重大改革4.【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可知该史书是《资治通鉴》。在这部书里,司马光总结出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故B项正确。【考点】对重要史书的辨识5.【答案】A【解析】1839年,受命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在广东虎门对缴获来的大量走私鸦片进行了集中销毁,史称“虎门销烟”。故选择A项。【考点】虎门销烟6.【答案】D【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掠夺了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是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故选择D项。【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7.【答案】B【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故B项正确。2/6【考点】基础知识8.【答案】C【解析】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最早采用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矿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革,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本题选择C项。【考点】五四运动的影响9.【答案】A【解析】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该事件,将每年的8月1日定为建军节,故A项正确。【考点】南昌起义10.【答案】A【解析】通过图片中的有效信息“沈阳”“北大营”“日军”“柳条湖”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故意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故选择A项。【考点】九一八事变的爆发11.【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抗战胜利前夕”“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故C项符合题意。【考点】党的历史上几次重要会议12.【答案】D【解析】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故D项正确。【考点】战略进攻的序幕13.【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联合制碱法”“化学家”等关键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题描述的是侯德榜。詹天佑主持设计并修筑了京张铁路;邓稼先为我国研制原子弹、氢弹等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项。【考点】著名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贡献3/614.【答案】C【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大跃进”时期在工业上“以钢为纲”的现象。故正确答案为C项。【考点】大跃进运动15.【答案】A【解析】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A项正确。【考点】中国军队建设历程中的史实16.【答案】B【解析】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成立,这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考点】中国军队建设历程的史实17.【答案】D【解析】“改革开放前”,即1978年底以前。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了《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者均是改革开放前取得的外交成就。2001年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外交成就。故排除含有③的选项,本题选择D项。【考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8.【答案】C【解析】分析图片所示内容,A项属于古埃及文明,B项属于两河流域文明,D项属于古代中国文明,只有C项与古印度文明有关。故正确答案为C项。【考点】古代西方文明19.【答案】B【解析】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战争中,雅典人在马拉松平原以少胜多打败了波斯。雅典人获胜后,随即派战士菲迪皮茨返回雅典报捷,他一口气跑完了漫长的路程,刚一进城,就向雅典人呼喊:“雅典得救啦!”说罢便倒地气绝而死。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人们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故选择B。【考点】马拉松赛跑的历史渊源20.【答案】A【解析】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抵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故A项正确。【考点】新航路的开辟21.【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的内容“人人生而平等”“殖民地”“自由独立的合众国”“杰斐逊”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内容出自1776年北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故D项正确。《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期间拿破仑颁布的,《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4/6阶级革命结束后颁布的,《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A、B、C三项均与材料描述不符。【考点】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22.【答案】C【解析】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文化,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19世纪60年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学习欧美先进文化,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的过渡。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百日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故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C项正确。【考点】日本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影响23.【答案】A【解析】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巴黎公社战士同攻入巴黎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由于力量悬殊,成千上万的公社战士最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这就是著名的“五月流血周”,故选择A项。【考点】巴黎公社24.【答案】C【解析】1938年,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会议,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该事件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也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故C项正确。【考点】绥靖政策25.【答案】A【解析】中东问题错综复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为了争夺领土和水源而屡屡发生冲突,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教徒也相互争斗,以取得对耶路撒冷的控制权,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故正确选项为A。【考点】中东问题第Ⅱ卷二、非选择题26.【答案】(1)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2)疆域:清朝。措施:设台湾府。(3)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4)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或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解析】(1)需要紧密结合材料,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等方面回答秦始皇的历史功绩。(2)第一小问,需识记古代重要朝代的典型事物,通过地图中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乌里雅苏台”5/6等可知,该图是清朝疆域。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前期加强对台湾地区统治的措施。(3)西藏和平解放意义,回忆所学知识不难回答。(4)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寻找共同点进行表述即可。【考点】我国从古至今的国家统一大业问题27.【答案】(1)运动:洋务运动。目的:维护清朝统治。结局:以失败而告终。(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历史功绩: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3)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事件:开国大典。(4)事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干到户、包产到户)【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李鸿章”“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可知实践其主张的运动是“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答出其目的、结局。(2)第一小问,对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进行了直接的设问考查,比较容易。第二小问,需要注意“根据材料二”这一要求,从推翻清王朝、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不要脱离材料。(3)较简单,根据基础知识即可作答。(4)较简单,根据基础知识即可作答。【考点】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指导思想28.【答案】(1)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事件:萨拉热窝事件。(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图5:两极格局。(或美苏“冷战”,或雅尔塔体系)(或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图6:一超多强。(或多极化趋势)(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只有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才能避免战争,维护和平。【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即可作答。(2)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达成的决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即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以简明的图示展现了二战后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即从“两极格局”到“一超多强”。(4)以时事性的文字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形势、用历史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答案开放、灵活,在作答时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考点】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历程,一战背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两极格局,当今世界的多极化格局6/629.【答案】(1)半坡遗址(或大汶口遗址)河姆渡遗址。(2)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物:瓦特。(3)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信息时代。(4)主要观点:①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②物质文明史可分为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几个阶段;③各国各地区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解析】(1)考查中国古代原始农耕文化,注意设问的细节要求“黄河、长江流域”“遗址”。(2)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难度不大。(3)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难度不大。(4)阅读理解材料并进行准确归纳,在作答时,观点表述简明扼要。【考点】人类文明历程,原始农耕文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
本文标题:2017年云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05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