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智慧的结晶、进步的阶梯。“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读书,不仅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同时更是一个人提高文化素养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一、期末考试小结:时间过得很快,一晃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对于五年级的语文试卷,我们似乎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牢固程度估计过高,当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我的心理很不是滋味,一遍又一遍的翻着试卷,一题又一题的做着分析,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试卷做以全面分析。二、班级情况分析:我班共12名学生,本次测试中最高分96分,最低分43分,85分到100的7人,占58.3%,平均分83.4分。这次期末质量测评试题,基本上反映出了我班的水平。这次语文试卷检测的内容全面,难易也适度,重视基础性、灵活性、综合性、多元性、课内外适度延伸,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语文知识掌握情况。三、本次试卷的特点:本次语文试卷满分为100分。三大部分:卷面书写占5分;积累积累占25分(填写词语为4分,选择题为10分,积累语句为6分,我会分类为5分);阅读理解占40分(课内阅读为13分,课外阅读为27分);真情习作占30分。试题突出了第三学段语文的训练重点,侧重考查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本测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智慧的结晶、进步的阶梯。“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读书,不仅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同时更是一个人提高文化素养试卷特点主要体香在以下三个方面:1.重基础:作为语文学科而言,打好基础非常重要,如果连生字都不认识,谈何理解?学生进入五年级,掌握了几种基本的汉字方法,所以孩子在平时预习是就应该基本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但本试题中唇线出现较多略读课中的生字,做为教者的我并没有重视,在课堂上亦没有落实扎实,以致学生十分较多。。2.重实践:课内阅读实践、课外阅读。3.重运用:真情习作,要求学生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与读书有关的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从整个卷面来看,填写题掌握较好,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失分较多,习作部分失分较多少,选择题部分失分最少。(一)、卷面书写。【卷面分】(5%)1.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5分,此题考查学生卷面书写情况,由于五年级语文自己学校批改,因此比较宽松,都给分了。(二)、基础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词语,基本上都能写对,就1位同学失分了。基本上错的是“品味”和“殿堂”这两个词。2、选择题答题情况较为乐观,只有个别学生的各位题目出错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智慧的结晶、进步的阶梯。“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读书,不仅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同时更是一个人提高文化素养3、书籍分类,错了4人。《地球的故事》和《时代广场的蟋蟀》属于哪一类书,分不清。(三)、阅读理解。课内阅读失分较少,课外阅读失分较多。(四)习作。写一写你与书之间的一件事,由于本学期开展了多次读书交流会,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又因为改卷老师也比较宽松,所以失分不多。四、改进措施.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本次检测,识字和积累部分得分率最高,说明学生把握得最好。对此我们不能松懈,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要鼓励学生背大段的课文,整篇的课文。从课堂教学的精细化入手,强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入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2.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精读课的教学,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3、习作教学要在指导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智慧的结晶、进步的阶梯。“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读书,不仅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同时更是一个人提高文化素养认真审题、结构安排、表达真情实感、文从字顺上上下功夫,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出现错别字,继续抓学生的书写规范。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后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5、促进中等生,生成优秀生,抓好后进生转化。通过等级比例,可以看出后进生与优秀生差别很大,我们班就是因为这部分学生而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成绩。
本文标题: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78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