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大学生儒学的发展论文
儒学的发展历程与当代价值班级:作者:【摘要】:儒学尊重人类传统,肯定人类文化的积极作用。儒学表现的是一种中正平和的大家气度,而不是一种偏激狭隘的反抗情绪。由于儒学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的优秀的传统中,所以儒学有民族生命作为其滋养的根基。儒学既能安立人生,又能稳固社会。儒学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生命的代表。当代中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借鉴西方国家发展的积极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也不忘从本土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仍具有不可忽略的价值。【关键词】:儒学;发展历程;文化代表;代价值;我国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烈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跟新,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冯友兰冯先生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高度概括为“旧邦新命”,这四个字使其“文约义丰”。“旧邦”就是具有古老的历史和文化,“新命”就是在历史的连续中不断地有新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是一部不断发展的历史,同时它更是一部不断解放的历史。儒学正是经过不断地发展进步逐步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下面首先谈谈儒学的发展历程:(1)百家争鸣中突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界出现大繁荣的时期。华夏文化早期大师老聃扬弃殷商文化的糟粕,发展出与自然十分接近的道家学说;孔子和墨子则扬弃老子学说中的消极部分,发展出注重政治实践和社会实效的儒家和墨家学说。孔子学说中的中庸的伦理学说,为统治者所发挥,成为社会管理的思想工具,而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经过庄子的发展则逐渐被压迫的社会阶层所接受,并成为反抗阶级压迫的思想武器。二者构成后世华夏思想对立统一的主要方面。(2)独尊儒术的建立西汉至魏晋时期,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由北方向南方迁移。伴随着这种迁移的是中华民族思想新的解放。西汉武帝时,因北部匈奴南犯压力所产生的巩固政权的需要,汉武帝利用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对原始儒学中强调人的能动性和原始民主的部分进行了修正,使之成为为封建专制服务的学说。至此,儒学的生命力开始枯竭。(3)儒学的衰落东汉之后,由于大规模战乱,儒学失去了支撑社会心理的功能,从而失去了它对社会人伦的约束力。在这种由儒学衰落造成的普遍的心理空虚中,由老庄无为学说糅合而成的玄学成为社会思潮。玄学的产生在当时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它在社会心理失衡时给人以新的心理支撑。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社会并并不具有社会关系变革的经济条件,因而,这种由北方游牧民族南犯引起的混乱,并没有给当时中国带来像日耳曼人和匈奴人带给欧洲那样的新前景,大动乱之后社会最终只有消极地回归到“无”的世界。(4)复古运动中的儒学唐代开始,建立在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华夏传统思想方法在生克融融溶的演进步入成熟的阶段。此时南方土地开发日趋饱和,生产由粗放经营转向精耕细作式经营;于相应,外来的佛学思想在与中国的儒学和道学交融后,在中国扎根并与道学一起在唐韩愈倡导的“复古运动”中,开始接受儒学的招安。(5)新儒学的形成宋时,中国南方开始有了微弱的商品经济。于此相随的是儒学和佛学思想中的理性意识开始向儒学渗透,与儒学产生共融,并由此诞生了以宋明理学为标志的新儒学。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朱熹把“理”推至无尚地位后,接着又把儒家社会规范纳入理义之中。“理”成了儒家的核心内容。同时,朱熹又把佛学禅宗中的灭除杂念的修行思想与儒学的修身思想糅合一体,提出“去人欲,存天理”的伦理规范,就这样,道释儒三家在宋明理学中得到天衣无缝的融合。(6)近现代的遭遇儒家在近现代的发展可再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宋明理学中的理性思想及老庄思想中的平均主义为基础理论的变革。第二阶段是太平天国及洋务运动的失败后,中华民族思想的再次解放,开始向西方学习。第三阶段是北伐结束后,中国开始出现外来思想在两种力量的斗争中扎根于中国的历程(7)现代化中的一波三折在现代化中儒学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文化大革命”时期儒学被彻头彻尾地批判,之后再恢复儒学的文化地位,发扬儒家精神,这也体现了儒家临折不败的坚韧精神。总之,儒学是中国两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正统文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有益的影响。儒学安立中华民族的名族生命,表达中华名族的民族精神,维护中国社会的安定和谐,养成中国人爱好和平与礼让的美德。儒家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又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儒学尊重人类传统,肯定人类文化的积极作用。儒学表现的是一种中正平和的大家气度,而不是一种偏激狭隘的反抗情绪。由于儒学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的优秀的传统中,所以儒学有民族生命作为其滋养的根基。儒学既能安立人生,又能稳固社会。儒学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生命的代表。当代中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借鉴西方国家发展的积极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也不忘从本土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仍具有不可忽略的价值。以下我就其发表我自己的看法:(1)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2)儒家的“仁”与“以德治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是孔子,而孔子最根本的思想就是“仁”。“仁”以立人之本为基础上升为立国之本,从个人修养的层面提升到治国理念,“仁”成为政权组织和建设者的主导思想,“仁政”也就成为政权和谐的楷模。而“仁政”在现代中国治国理念中便具体化为“以德治国”。儒家的“德治”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善良,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地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当代中国“以德治国”的基本内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便是体现了这一思想。(3)儒家在法律中的体现“依法治国”同样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某些方面。孔子倡导以德治国并不反对以法治国,他也认识到法令的重要性:“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且无耻。”执政者应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根本措施,而不应片面强调杀戮,只有这样,政权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否则,必然会引起老百姓的反对。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种以道德自律为主的社会机制,因为道德是法律文明的内在、深层的精髓与内核,是法律文明的价值追求和终极关怀的最终目标,是法律的最高原则。法律和道德是作为主体人参与社会活动要受到的两种控制力量,如果社会绝大多数成员都与法律相抵触,拒绝遵守法律,法律就会成为一纸空文,从根本上说,法律的社会认同离不开道德教化,只有借助道德教化的力量,使法律条文转化为道德的善恶判断标准,才能对社会成员产生实效,正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且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3)儒家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儒家在关于人的问题上表现的积极作用更为突出。它关注人的价值。而人的价值正是通过对待自我、他人、民族和国家以及自然的关系而实现的。在对待人与自我的关系方面,儒家思想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人格价值相比较,道德价值和人格价值更为重要,孔子的“杀身成仁”和孟子的“舍生取义”,就是儒家为了保全仁义道德价值而不惜牺牲个人价值。在对待人与他人的关系方面,儒家思想认为应保持人家关系的和谐,其“仁、礼、和、义、信”,就是关于人与他人关系的准则与规范。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所涉及的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就是体现了其思想吧。(4)儒家对“个人与民族关系”的作用在关于个人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方面,儒家的思想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过,公民对于国家的义务仍然可从某些方面借鉴其思想。有国才有家,国家赋予了公民权利,公民也有义务为维护国家的利益而斗争。从最后一点来说,我觉得最不可忽视的是儒家的教育思想,其中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根本。他的教育思想是很丰富的,涉及许多教育基本理论,他在两千年前的的某些看法对今天的教育理论研究仍有不少启迪作用,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5)儒家对教育的影响在教育的社会功能方面,孔子对于教育与社会、经济、军事、行政、法律的关系,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孔子看来,治国之民,政治、经济、军事、法律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最根本的还是教育。联系到春秋末期,统治者热衷于横征暴敛、苛政酷刑和武力征讨,而造成学校不修、文教不振的社会现实,特别强调教育的作用,抬高教育的地位,是有很强的针对性;孔子把教育提高到很高的地位,是有历史进步作用的。特别是在国际竞争激烈的今天,教育、人才作为综合国力的软实力,教育更是功不可没。总之,儒学信仰在伦理道德层面、艺术审美方面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价值,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应当充分重视并弘扬传统儒学信仰的积极意义。没有十全十美的文化,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在于继承各种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在实践中创新。儒学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环节,儒学的合理思想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信仰,构成了中华文化共同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累积的文化传统,渗透在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既深刻地影响着共同体的文化个性,又体现了中华文化对整个人类所作的贡献,是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方面。【参考文献】:《儒学与世界》(四川大学出版社贾顺先著)《儒教中国》(中国社会出版社李湘/李军/李方泽著)
本文标题:大学生儒学的发展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20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