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061211公路勘测外业验收实施细则
─1─附件:公路勘测外业验收实施细则1总则1.1为贯彻执行“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勘察设计理念,使我院公路各专业外业勘测规范化和程序化,确保勘测、调查资料完整、真实,满足相应勘测设计阶段要求;使项目总体设计、线位及工程方案科学合理;使设计产品成为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高质量、高品味的设计作品,特制定本细则。1.2我院承担的公路、独立大桥、隧道、互通式立交等大型工程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应根据《院处两级技术责任制细则》规定的管理职责与权限,由相关部门组织勘测阶段的外业验收,只有通过外业验收确认后,才能开展设计工作。1.3外业勘测阶段,应对测前、测中和测后等环节进行有效质量控制。承担任务的生产处室,在测前准备环节,应编制计划、收集资料、研究方案、踏勘现场、汇报方案;在野外勘测环节,应培训人员、检校仪器、测量、调查、测量自检和工地核对;在外业验收环节,应基本完成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不含专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并对外业勘测成果进行必要的整理,形成相关资料。承担任务的院级技术管理部门,应对项目各环节进行实时动态管理。测前准备环节,应编制项目《技术指导书》、预审和确认方案;野外勘测环节,应视项目具体进展情况进行中间检查和指导;外业验收环节,应检查和评价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内容、成果、工作量等,对外业成果进行评价,形成验收意见。1.4院属各生产处室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照执行交通部等发布的行业标准、规范,并严格执行级标准、规定、细则。2外业验收的组织与管理2.1外业验收的组织公路勘测外业成果执行《院、处两级技术责任制细则》有关规定,实行院、处两级─2─分层管理。根据管理职责,组织外业验收。处级管理项目由测设处组织外业验收,验收情况报分管院级领导及总工办备案。院、处两级管理项目由院总工办组织验收。外委分项工程由采购管理部门等按《采购过程控制程序》实施管理。2.2外业验收的申请对明确由院、处两级技术管理的项目,生产处室根据技术指导书、方案预审意见和中间检查意见、设计咨询或设计监理意见(若有)等优化设计方案,落实工程措施,签署相关协议,勘测和调查等基础资料收集准确、齐全,完成相关设计图纸和工程量的初步估算,完成《外业勘测报告》编制。经处级外业验收,认为其基本材料、工作深度达到相应勘测设计阶段外业验收要求时,视为具备院级外业验收条件,这时可向总工办提出验收申请。对明确由处级技术管理的勘测设计项目,生产处室完成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对测量、调查和中间成果进行整理,参照本细则条款进行处级外业验收。2.3外业验收工作程序通常情况下,一个项目的外业验收,要经过处级、院级和业主等过程。1)处级外业验收。检查技术指导书、方案预审意见(若有)和中间检查意见、设计咨询或设计监理意见(若有)等执行情况,检查勘测工作量、勘测和调查成果的真实性,有效性,并对照本细则及有关标准、规范等组织验收。2)院级外业验收。一般应经过如下程序:①召开首次会议,外业验收组成员召集承担任务的各生产处室开会,听取各生产处室勘测、调查工作汇报;②查看工点,根据各专业检查和关注要点,现场查看重要工点、工程敏感区、测量标志等;③查看资料,外业验收组成员应认真查看项目外业验收资料清单和清单所列资料内容,填写《检查验收及评审记录表》;④形成外业验收意见,验收组成员召开会议,听取各专业意见,按本细则第3条对勘测外业成果进行质量评定,并形成外业验收的结论。⑤召开末次会议,召集承担任务的各生产处室开会,宣布外业验收意见,并将外业验收意见和《检查验收及评审记录表》等书面意见交付承担任务的各生产处室,生产处室必须按意见要求进行补充、修改、完善、核实,并请相应专业主审人签署确认。3)业主外业验收。一般应安排在院内部外业验收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处室应认真消化─3─院内部外业验收意见,对地勘资料、工程方案、工程数量、《外业勘测报告》等应进一步纳总和深化,各分项工程图表内容应齐全、清晰,编制《外业验收汇报材料》,将所有勘测成果分类、汇总、出版,验收资料形成文件册,汇报演示文稿应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言简意赅,表达直观,可视性强。应打印汇报挂图和野外视察工点相关图件。项目组成员应与业主等单位实时沟通、协调,落实和解决相关问题。3外业成果质量评定3.1外业验收评定的依据1)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土地管理法》、《水法》、《公路法》、等系列法规;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如《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124-88等;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规范、规程等,以交通部发布的现行有效版本为依据,内容涉及路线、路基、路面、排水、桥涵、隧道、环保、试验、地勘、测量、安全性评价等各专业和环节。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0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等;4)顾客、业主特殊要求(符合国家政策法规);5)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标准,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6)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院级管理有关规定,如《公路勘测外业验收实施细则》、《公路控制测量管理暂行规定》等;7)项目的技术指导书、作业计划、质量计划等。3.2外业验收评定内容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不同阶段,文件编制的目的和要求不同,为此,结合不同的研究、设计阶段,提出了具体的外业验收材料和工作深度要求。具体请详见本细则第4条外业验收内容及附表。─4─3.3外业验收评定标准验收组根据相应阶段外业测量、调查、收集和设计的部分中间成果等基本材料内容,对外业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成果及工作质量等进行总体分析,评价其是否符合工程实际、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评价其是否满足相应阶段文件编制的需要,评价其是否按院质量体系文件进行项目质量控制等,明确提出需要改进和补充的工作内容。验收组内部应召开预备会议,听取各专业意见并形成外业验收的结论。验收结论分两类:1)暂缓验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暂缓验收,并把本次验收列入中间检查处理。①路线方案存在重大调整,需补充测量和收集资料;②测量不规范或数据处理不科学,导致在较大范围内存在系统性偏差,需重新对控制点进行检测、复测和数据处理;③存在重大工程方案未落实,可能对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有重大影响;④各项基础资料收集和调查不充分,工作深度明显不满足相应阶段验收材料要求。2)验收通过:外业工作按院要求执行,验收时工作深度达到下列两种情况之一,应视为验收通过。①路线和工程方案基本确定,各项验收资料齐全和完整,完全满足相应阶段文件编制的需要。②路线和工程方案基本确定,各项验收资料比较齐全和完整,仅需对个别工点或专业补充部分测量、调查,或仅需补充完善外业阶段的部分内业工作内容等。4外业检查验收内容及勘测要求4.1外业检查验收内容1)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外业验收基本材料详见表4.1。工程可行性研究外业验收基本材料表4.1序号外业验收内容目的技术要求备注1交通经济部分1.1社会经济状况:拟建项目社会经济外业资料调查收集清单上(经院、处审1、进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和主要社会经济指标预测,为交通需求预测提供依据;外业调查收集资料应齐全、真实、适用、有效;满足相关规定和要求。─5─定的)所规定的主要内容2、为论证拟建项目功能、地位和作用提供依据。1.2交通运输状况:拟建项目交通运输外业资料调查收集清单上(经院、处审定的)所规定的主要内容通过交通运输现状资料的收集和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区的交通运输网络构成,发展水平与特点,公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交通分析及预测,进而作为确定公路建设项目技术等级、工程设施规模以及经济评价的基础。1、对研究区内水、陆、空交通资料进行收集;2、除不适宜采用“四阶段预测法”或可适当简化、或用其他预测技术(业主同意、院技术指导书明确)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原则上须对研究区内公路网进行OD调查。3、外业调查收集资料应齐全、真实、适用、有效;满足相关规定和要求。2工程部分2.11、地形图2、交通图3、规划或设计图4、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若有)通过基本图纸资料的收集和准备,为方案研究提供必要条件。1要求收集研究区1:10000~1:100000地形图,收集研究区城镇、交通等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收集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若有)等。2、必要时测绘研究区1:10000数字地形图,便于计算机应用软件数据采集。2.2技术标准的确定通过技术标准的确定,为具体技术指标的采用提供依据。1、根据公路网发展规划,并考虑项目与其它工程的衔接情况,以及上阶段研究结论,结合交通量预测中间成果等进行通行能力分析,,确定公路等级及其车道数。2.3建设条件通过对研究区自然地理、人文环境的调查和认识,研究其与建设项目的相互影响。1、收集研究区区域地质报告,必要时对研究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2、踏勘调查研究区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必要时进行专项地质调绘;3、踏勘、调查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4、社会环境条件调查,听取当地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等对建设项目的意见等;5、建设项目与研究区城镇、其它交通的衔接情况等。2.4方案拟定做到方案不遗漏。通过对研究区可能存在的方案结合上阶段研究结论,根据确定的技术标准,以及路线主要─6─各方案的平纵面图、主要工程数量估算表和初步的比选结论,提出备选方案。进行研究、综合论证比选,提出备选方案。控制点和总体走向等,对沿线地形、地质、地物、气候、地震等各种可能影响路线走向的问题进行研究,对所有可能的工程建设方案进行实地踏勘和调查,粗略比选论证,筛选出具有比较价值的备选方案。2.5备选方案踏勘调绘、调查资料通过实地踏勘,了解和熟悉各备选方案地理、社会环境条件,调整和优化路线及工程方案。1、用手持式GPS导航仪,备选方案路线平纵面图等,对各备选方案进行充分的现场踏勘和调查研究;2、初步查明控制方案的主要因素。如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因素,沿线城镇、交通等发展规划,以及其它控制方案的因素。3、各备选方案与相关规划的关系及沿线政府和职能部门对方案的意见。2.6工程环境影响调查收集资料及中间成果资料通过对备选方案沿线环境特征调查和资料收集,避免或减弱路线方案工程环境敏感区的影响。1、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社会人文环境调查;2、土壤植被、水土保持、野生动植物资源及保护情况调查;3、土地属性及人均占有可耕地数量等调查。4、路线方案及工程对策中间成果资料。2.7主要建筑材料单价及征地、拆迁赔偿标准等经济资料的调查和收集通过基础资料的调查和分析,为投资估算的合理确定提供依据。研究区征地拆迁政策及其计算基础资料,特殊重大项目拆迁代价,沿线各类筑路材料价格、运距。2.8备选方案踏勘报告中间成果通过各方面的资料收集、调查和现场踏勘,调整优化备选方案。1、调绘、调查、收集的相关图件及资料。2、各方案主要工程的平纵面图、主要工程规模和初步的比选结论。3、编写踏勘报告。3有关问题3.1问题汇报通过汇报有关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需注意的事项,引起各方面和各部门的重视。─7─2)初步设计阶段文件经审查批复后,则为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和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依据,也为主要材料、机具、设备的采购,重大科研试验项目的安排,占地、拆迁的联系报批等提供依据。初步设计阶段初勘工作外业验收,应基本确定设计方案,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被验收相关单位应实时提供初步设计外业验收基本材料,具体要求如表4.2。初步设计外业验收基本材料表4.2序号外业验收材料目的技术要求备注1上阶段资料学习、
本文标题:20061211公路勘测外业验收实施细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09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