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病原与免疫学教研室佟书娟一、免疫细胞表面功能分子细胞表面标志(cellsurfacemarker)指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层结构中的膜蛋白,包括膜抗原、膜受体及其它分子,为免疫细胞之间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也是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第一节免疫细胞表面功能分子和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种类•1、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受体、模式识别受体、细胞因子受体、补体受体、NK细胞受体、以及IgFc受体等•2、MHC分子•3、协同刺激分子•4、粘附分子(一)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differentiationantigen):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lineage)、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二、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白细胞分化抗原表达在:白细胞、红系、巨核细胞、血小板谱系、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等。大都是跨膜的蛋白或糖蛋白,含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质区。OKTLeu(二)CD的概念: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称分化群(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CD1~CD247常用的CD分子•参与T细胞识别与活化的CD分子•参与B细胞识别与活化的CD分子•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与T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1.CD3:传递TCR识别的抗原信息,促进T细胞的活化。2.CD4和CD8:参与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CD4-MHCⅠ类、CD8-MHCⅡ类)、CD4为HIV的受体。3.CD2:别名E受体、LFA-2,能与APC或靶细胞表面的CD58分子结合、增强细胞间的粘附、信号转导、E花环试验。4.CD28:与APC表达的CD80/CD86(又称B7分子)结合,提供T细胞完全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5.CTLA-4:活化的T细胞表达,其与APC表达的CD80/CD86结合,产生抑制T细胞的信号。6.CD40L:活化的T细胞表达,与B细胞表达的CD40结合,提供B细胞完全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与B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1.CD79a/CD79b:又称Igα和Igβ,传递BCR识别的抗原信息,促进B细胞的活化。2.CD19/CD21/CD81:促进B细胞的信号转导和活化。3.CD80/CD86:B7分子,与CD28分子结合,提供T细胞完全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4.CD40:与CD40L结合,提供B细胞完全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ImmunoglobulinFcreceptor1.CD64FcγRⅠ高亲和力IgGFc受体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具有调理吞噬的功能。2.CD32FcγRⅡ(FcγRⅡ-A与FcγRⅡ-B)低亲和力IgFc受体表达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粒细胞、B细胞和血小板。3.CD16低亲和力受体,(人IgG1、IgG3)表达于NK、MΦ和肥大细胞。介导ADCC,促进对颗粒性抗原的吞噬,促进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FcγR的功能:4.FcεRⅠIgE高亲和力受体,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第二节粘附分子(AdhesionMolecules,AM)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的统称。一、粘附分子的概念:粘附分子是以粘附功能来归类的,其配体有膜分子、细胞外基质、血清、体液中的可溶性因子以及补体C3片段。CD分子是单克隆抗体识别、归类和命名的,应用广泛,其中包括了粘附分子组,因此大部分粘附分子有CD的编号。二、粘附分子的主要特点:1、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为可逆性;2、同一种属的同类粘附分子基本相同;3、同一细胞表面可表达多种不同类型粘附分子;4、粘附分子的作用往往通过多对受体和配体共同完成;5、同一粘附分子在不同细胞表面可发挥不同作用,不同粘附分子可介导同一生物学功能;6、介导粘附作用,同时也启动信号传递。整合素家族(Integrinfamily)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superfamily,IgSF)选择素家族(Selectinfamily)钙粘蛋白家族(cadherin)其它粘附分子三、粘附分子的种类:四、粘附分子(adhesionmolecules)的功能(一)参与免疫细胞的识别与活化——免疫细胞识别中的辅助受体和协同刺激分子T细胞激活过程中的:TAPCCD4-----MHCⅡ类分子CD8-----MHCⅠ类分子CD28----CD80或CD86CD2-----CD58LFA-1---ICAM-1等B细胞激活过程中的:TBCD40L-----CD40LFA-1-----ICAM-1CD2-----LFA-3(二)参与炎症反应——介导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其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相互作用。三、介导淋巴细胞归巢(Mediatinglymphocytehoming)第三节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CD4的第一个V样结构域是HIVgp120的受体一、阐明发病机制:(二)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正常人CD4/CD8比值在1.7-2.0左右HIV感染后CD4/CD8比值迅速降低甚至倒置(三)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抗CD3,CD25等单克隆抗体(mAb)作为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用于防治移植排斥反应,取得明显疗效。
本文标题:CD分子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003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