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常见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培训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一、呼吸道传染病概述二、流行性感冒三、猩红热一、呼吸道传染病概述呼吸道传染病的定义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呼吸道传染病的种类法定管理的传染病主要有:甲类:肺鼠疫;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麻疹、肺炭疽、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猩红热;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非法定管理的传染病但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普通感冒、水痘、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军团菌病?上述疾病在某种条件下均可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传播特点1、传染源:经呼吸道系统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复杂、种类繁多,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病毒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病毒引起,而下呼吸道感染中病毒和细菌均有重要位置。传染病病人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最主要传染源,尤其是那些不存在病原携带状态的传染病,如百日咳、麻疹、水痘等,病人是其唯一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或健康带毒(菌)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同时一些动物也可以成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传播特点2、传播途径:所有呼吸道传染病,都经空气传播,包括飞沫、尘埃、气溶胶等传播方式。一些呼吸道传染病也可经间接接触传播,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食具、公共玩具、床、被子等)被传染源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后,手-鼻-口等途径可以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者。呼吸道传播方式,决定了呼吸道传染病的调查和控制中需要重视作为传染源的人的控制管理。除做好呼吸道隔离外,病人或者易感者的手消毒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传播特点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婴幼儿、儿童、老人和免疫力低下者。人体产生的免疫力不持久,病原体型别较多或发生变异,都可造成类似病原体的再次流行。由于人群累计感染率或免疫水平不同,可表现为不同人群对某些传染病的罹患率不同。主要传播特点4、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在秋冬或冬春季,这与冬春季门窗紧闭,室内空气不流通,居住密集,以及气候寒冷或气温骤变使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但不同地区的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不尽相同,流感在我国的北方高发季节在冬季,而南方则在春夏季。主要临床特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几乎都有发热发疹性常见: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非发疹性有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肺鼠疫、肺结核、百日咳、白喉支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主要临床特点发热伴咳嗽、肺炎:SARS、支原体肺炎发热伴咳痰、肺炎:军团菌肺炎发热伴呼吸道、消化道及心血管表现:白喉剧烈咳嗽为主要表现:百日咳低热伴消瘦:肺结核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流感、普通感冒发热及两腮肿大:腮腺炎控制要点1、隔离治疗病人:传染病病人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最主要传染源,隔离治疗病人是控制流行的有效措施。2、追踪密切接触者:根据监测信息,确定爆发流行的影响范围和人群,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有效的观察,及时发现新病例。3、环境清洁与消毒:呼吸道传染病会通过感染的人或动物污染环境,并通过环境进行扩散,因此,应当结合可能污染来源和污染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环境进行必要的消毒。控制要点4、保护易感人群:在流行季节前进行疫苗接种,在爆发流行时对易感人群特别时青少年儿童和老年人预防性服药。5、健康教育:开展和加强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手的卫生,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口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远离病人或可能染疫动物。二、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流行性感冒-一个古老而沉重的话题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人类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危害大、也容易被轻视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传染病之一。人间百年流感史时间名称病毒类型死亡人数1918-1919西班牙流感H1N14000万-5000万1957-1958亚洲流感H2N2200万1968-1969香港流感H3N2100万1977-1978俄罗斯流感H1N11997年以来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流感为什么如此受到重视?几次全球性爆发的惨痛教训病毒的变异与整合使人类缺乏免疫力与SARS类似的呼吸道传播途径不容易控制至今缺乏流感的特效药物和疫苗病原学属正粘液病毒,80-120nm球形颗粒,单股RNA病毒,有三层结构流感病毒里层中层外层为单链核糖核酸蛋白:具有型的特异性分为A、B、C三型(A—甲型流感病毒,B—乙型流感病毒,C—丙型流感毒)无特殊意义血凝素(HA):16亚型主要H1、H2、H3神经氨酸酶(NA):9亚型主要N1、N2病原学对人致病:1、甲、乙、丙型均致病。2、主要致病亚型:人源甲型H1N1、H2N2、H3N2.3、乙型致病力低,传播力低于甲型,可在一定范围内流行,不曾大流行。4、丙型致病力、传播力低,可以传染,难以流行对禽致病:1、所有甲型病毒均致病。2、主要致病亚型:H5N1、H7N7、H7N3。对猪致病:主要是猪源甲型H1N1、H1N2、H3N2。对其它动物:马(H7N7、H3N8)、狗(H3N8)、猫科(H5N1,“猫感染禽流感”)等。病原学生存条件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级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病原学流感病毒不断发生抗原漂移与病毒转换由此发生抗原性、传播性、致病性的变化新型流感病毒产生的可能性抗原漂移抗原转换相对变化小,频率高,累及效应,新的流行株(量变)变化较大,频率低,新的强毒株(质变)流行病学1、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猪、牛、马等动物可能传播流感。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污染的日用品。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流行病学4、流行特征(1)流行特点:突然暴发,迅速扩散,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大约6~8周,常沿交通线传播。(2)一般规律;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单位,后分散居民。甲型流感: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约2~3年发生小流行1次,根据世界上已发生的几次大流行情况分析,一般10~50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乙型流感:呈爆发或小流行,丙型:以散发为主。(3)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北方以冬春季为主。南方全年流行,高峰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发病机理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病毒颗粒人人传播。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进行复制,借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从细胞释放,在侵入其他柱状上皮细胞引起变性、坏死与脱落。并发肺炎时充血、水肿,肺泡内含有纤维蛋白和渗出液,呈现支气管肺炎改变。临床表现1、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临床表现2、临床分型(流感诊疗方案2011版)(1)单纯性流感(2)中毒性流感(3)胃肠型流感临床表现3、症状及体征(1)单纯性流感:最常见。突然起病,高热,T39-40℃,伴畏寒、寒战;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头痛等;呼吸道卡它症状轻微,常有咽痛,少数有鼻塞、流涕等;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临床表现3、症状及体征(2)中毒性流感:极少见。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3)胃肠型流感:除发热外,以呕吐、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2-3天即可恢复。临床表现4、特殊人群的临床表现儿童老年人妊娠妇女免疫缺陷人群临床表现5、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1)流感病毒性肺炎:季节性甲流所致的病毒性肺炎主要发生于婴幼儿、老年人、慢性心肺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2009年甲型H1N1流感还可在青壮年、肥胖人群、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和妊娠妇女等人群中引起严重的病毒性肺炎,部分发生难治性低氧血症人禽流感引起的肺炎常发展成急性肺损伤(ALI)或ARDS,病死率高。临床表现5、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2)肺外表现:心脏损害:不常见,主要由心肌炎、心包炎。神经系统损伤:脑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等。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罕见。主要症状有肌无力、肾功衰竭等。危重症患者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甚至死亡。并发症1、继发细菌性肺炎2、其他病原菌感染所致肺炎3、其它病毒性肺炎4、Reye综合征(脏器脂肪浸润引起的以脑水肿和肝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综合症。死亡率高)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的肝、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年龄为12~16岁,退热后出现恶心、呕吐、继之嗜睡、昏迷、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肝大,无黄疸,脑脊液检查正常。可能与服用阿斯匹林有关。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增高,若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上升。2、病毒分离:急性期病人口咽含漱液接种于鸡胚可分离出病毒。3、血清抗体检测:患者早期(发病头3天内)和恢复期(2~4周后)2份血清,抗体效价四倍以上为阳性。4、快速诊断:取患者鼻黏膜压片染色找包涵体,免疫荧光检测抗原为阳性。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WS285-2008)流行及大流行期间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但流感早期散发病例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1)流行病学史:冬春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1-2日内即有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发生,或某地区流行,均应作为依据。(2)临床表现:起病急骤,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表现较轻等。诊断与鉴别诊断(3)实验室检查:①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增高。②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③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阳性(可采用免疫荧光法和胶体金法),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作综合判断。④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⑤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学检查②③④⑤中任何一条鉴别诊断1、普通感冒2、其他类型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3、下呼吸道感染4、其他非感染性疾病流感普通感冒致病原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流感病原学检测阳性隐形传染性强弱发病的季节性有明显季节性(我国北方为11月至次年3月多发)季节性不明显发热程度多高热(39-40℃),可伴寒颤不发热或轻、中度热,无寒颤发热持续时间3-5天1-2天全身症状重。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轻或无病程5-10天5-7天并发症可合并中耳炎、肺炎、心肌炎、脑膜炎或脑炎少见治疗1、基本原则2、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3、重症病例的治疗4、中医治疗预防1、控制治疗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2、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医护人员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预防3、保护易感人群:疫苗预防灭活疫苗:效果较好,接种对象为老人、儿童、严重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及可能密切接触患者的人员;接种时间为每年10-11月中旬,每年接种1次,2周可产生有效抗体。下列情况禁用:对鸡蛋过敏者;急性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早期,6个月以下婴儿。减毒活疫苗:采用喷鼻法接种预防4、药物预防用于易感人群可能感染而未发病者,金刚烷胺100mg/口服,2次/日,10-14天;对甲型流感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乙型流感无效。5、中医预防猩红热scarletfever全国2011年猩红热比去年同期显著上升疾病名称2011年第一季度去年同期例数增长(%)乙脑308275猩红热6917220021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0902003104风疹8289465578流行性腮腺炎740714190177出血热2184126373钩体病271850百日咳42528748010002000300040005000123456789101112123月份发病数2010年2
本文标题:常见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847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