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设计期末复习题】试题1
2020学年城市设计期末复习题一、简答1.简述城市设计的目标任务。答:①城市设计是要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宜人、方便高效、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和社会环境。②城市设计是要为城市社区建设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空间之需和社会秩序。③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设计规划工作,要求综合各个专业的需要,做到合理安排,协调发展。④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合理设计,主要立足于现实,又要有理想和丰富的想象力。⑤城市设计目标是城市空间环境上的统一,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最有;社会生活上的协调,有机。2.简述古希腊和古罗马城市设计的特点。答:古希腊:①选址地势较高,山势险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②布局特点方格网式道路,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尺度规格一致,有良好的视觉效果。③城市随地形自然蜿蜒,街道规格和城廊承担不同的功能。古罗马①享乐主义特征②实用主义特征③炫耀主义特征3.简述中世纪设计特点。答①城市空间小,空间封闭,尺度宜人。②选址与地形相结合,利用山、水、林、人工环境与自然相互依存。③城市特色鲜明,建筑形式和城市色调各有特色。④城市整体一教堂为中心呈放射性路。⑤广场的空间设计,具有较好的围合性,规模尺度适合,不追求对称规则,周边建筑具有良好的视觉空间和尺度的连续性。⑥街道蜿蜒曲折,有良好的街景。4、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出了哪五大城市景观组成因素?答:道路、边缘、地域、节点和标志五大组成因素。5、伊利尔.沙里宁倡导的城市建设原则主要为那三点?答:1、表现的原则2、相互协调的原则3、有机秩序的原则6、城市设计的工作特点?答:1、城市设计的综合性2、城市设计的持续性3、城市设计的地域性4、城市设计的控制性7、城市设计的对象和任务答:1、物质空间环境2、功能活动与人3、管理机制1、城市环境研究:正确认识城市设计涉及相关要素间的关系,寻找发展存在问题、发展目标与发展对策。2、城市空间环境:创造一个形式宜人,功能活动安全方便,具有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3、城市社会空间:促进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秩序建设,建立合理融洽的社会环境,提高公众利益。4、城市经济发展:建立可行的发展模式,鼓励城市不同形式的经济活动产生,促成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可持续。5、管理与控制:合理控制城市的发展,维护城市环境良好状态,保护城市文化遗存,维系城市生态平衡。8、简述城市空间格局的几种形式并举例。P131答:(1)中心集结型在确立核心的基础上,该格局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呈放射状或同心圆排布建筑、道路和绿化系统代表城市:大连市(2)条带延伸型有一条交通主干线贯穿其间,沿线良好的交通可达性并形成一系列的空间节点和节奏变化代表城市阿纳姆城(3)格网型该格局的等级关系体现向心与庄重代表城市老北京城(4)自由生长型往往结合地形水流,因地制宜,强调道路线型的柔和顺畅和建筑布局的自由活泼代表城市瑞典魏林比新城9、开放空间在城市结构体系中的特征。P147答:边缘:即开放空间的限界。连接:即开放空间的限界。绿楔:这是一种真正的城市开发中的“呼吸空间”。焦点:一种帮助人们组织方向和距离感的场所或标志。连续体:作为体系的基本特征,这不仅仅是个数的概念,而更多地意味着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一体化联系,即自然河道、公园绿地。广场空间、水域乃至室内外步道等都可以形成连续系统。10、绿地设计的主要原则p190答:(1)便利舒适原则(2)景观丰富原则(3)生态效益原则11、城市广场在选址时具有的特点。P180答:(1)城市重要、特殊的公共建筑或区域,如政府建筑。剧场建筑、体育场馆、历史区、商业区、以及历史事件发生地附近。(2)某些空间序列的节点位置,如城市轴线道路广场,步行街空间序列广场等。(3)城市入口门户,此位置的广场多为火车站、汽车站、轮渡站等大型交通枢纽的站前广场等。(4)自然体边缘,位于溪流、江河、山岳、林地等自然景观资源附近的广场往往景观优美、生态价值突显,是市民最为喜爱的广场用地。(5)交通可达性良好,临近承载一定人口密度的沿街空间,大多数的城市社区广场多位于此。12、城市设计社会调查共有哪四种常用方法以及优缺点。P284答:(1)文献调查法优点:受时空限制较小,有利于资料获取缺点:具有滞后性和原真性缺失的局限性(2)观察法优点:设计者亲身体验,具有真实、直观的优点缺点:观察会有一定的误差对结果产生影响(3)访谈调查法优点: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用范围较广,可以较好控制调查过程,可保证回复率,因此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可靠性缺点:过程受调查者主观影响较大,某些敏感问题回答率低,对答案真实性又一定负面影响(4)问卷调查法优点:范围广,容量大,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较为低廉并且指向性较强缺点:调查问卷经过统一设计,答案的伸缩余地较小,因此覆盖面较小,弹性和灵活性较差13、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对建筑物等实体性节点及空间的主观感受的过程。P278答:(1)选定有待分析的标志性节点。(2)通过询问受试者及调查者自身的判断来确定能够观察到标志性节点的地点。(3)让受试者绘制意象草图或进行拍照,必要时还可附加文字详细说明观察地点与标志性节点的关系。(4)让受试者对各个观察点的感受进行评价,确定观察点的优劣。(5)收集调查成果,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具有共性的结论。14、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的有效接轨需要遵循的原则P337答:(1)连续性与相容性原则(2)刚性与弹性并举原则(3)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原则(4)渐进性与统一性兼顾原则15、城市设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P345答:(1)分析能力得培养:主要是对规划基地现状、规划环境与背景调研进行分析的能力培养。(2)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总平面规划与形体设计,清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3)创新能力得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研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以及在应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二、论述1、简述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异同点答:相同点:①在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上的一致性。在同一个城市的具体规划目标也应该是一致的。②两者都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③两者在学科特点上都是多学科的交叉,在工作方法上都需要多部门、多专业的协调与合作。④两者的成果形式都以图件和文本为主。相异点:①城市规划具有战略性;城市设计偏于战术性。②城市规划偏重宏观层面的研究,城市设计偏重微观层面的研究。③城市规划基本上是二维的(但也考虑三维),城市设计基本上是三维的(但不等于可以忽视二维的思考)。④城市规划以研究经济、社会、环境要素为主;城市设计以研究物质形体环境为主(但也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背景)⑤城市规划具有计划、控制性质;城市设计基本上是设计性质。⑥城市规划经过批准后具有法定性;城市设计是方案性、指导性。2、论述城市设计的基本理念(五点)1.体现城市性质,注重文化传承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城市性质,不同的城市性质使其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城市是各不相同的,城市设计者应充分认识一座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差别,在设计构思及整个过程中突出其能代表城市的某几个或某些特征,以展示城市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文化传承和不同的城市精神。文化复兴:1)保护城市传统文2)创造新的城市文化3)复兴城市、创造未来2)设计2.尺度应与城市规模相适宜在城市设计中,应注意设计尺度与城市规模相适宜,既要保护和突出原有城市特色,又要力求形成新的不同于其他城市的风貌与特色3.突出城市特色,重塑城市形象从本质上讲,任何一项城市设计项目均是对城市形象重新塑造的过程,重新塑造过程是在设计构思中凸现、继承、维护原有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深化和升华,形成现代城市社会、生活中人们悠然自得的场所,形成新的城市形象4.强调以人为本,满足市民社会生活需要城市的社会生活场所有许多层次和各种表现方式,但人始终是社会生活场所中的主角、拥有者和支配者5.人性化设计,强调安全设计理念包括心理安全,行为安全,防卫安全,灾害安全3、论述城市中心区设计开发的原则。答:(1)促进土地使用种类的多样性:城市中心区土地使用布置应尽可能做到多样化,有各种互为补充的功能,这是古往今来城市中心存在的基本条件。(2)强调空间安排的紧密性:在现代城市中心的规划布局考虑上,其开发项目不论是直接为本市居民服务的,还是间接为本市居民服务的,甚至不为本市居民服务的,都有集中布置的趋势。紧凑密实的空间形态有助于人们活动的连续性。(3)提高土地开发的强度.城市中心区都应具有较高密度和商业性较强的开发,只是需注意不要对城市个性和市场潜能造成过大的压力,对交通和停车要求也应有周详的考虑。(4)注重均衡的土地使用方式,城市中心区各种活动应避免过分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土地使用上。不同种类的土地利用度应相对均衡地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内,并考虑选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5)提供便利的出入交通车辆和行人对于街道的使用应保持一个恰当的平衡关系。(6)创造方便有效的联系:在空间环境安排上考虑为人使用的连续空间,使人们采取步行方式就能够便捷地穿梭活动于城市中心区各主要场所之间。(7)建立一个正面的意象:应在城市中心区具有令人向往、舒心愉悦的积极意义。4、近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1)霍华德与“田园城市”他提出建设一种新型的“田园城市”,把农村和城市的优点结合起来,并用这一系列田园城市来形成反吸引体系,把人口从大城市中吸引出来,从而解决大城市中的种种问题。霍华德对田园城市的规模、布局、空间结构、公共设施等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2)赖特与“广亩城市”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有某些细微的差别:从社会组织方式上看,霍华德是一种“公司城”的思想,在花园城内试图建立劳资双方的和谐关系,而赖特则是“个人”的城市,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从城市特性上看,“田园城”是一种既想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想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是一种折衷方案,而赖特则抛弃城市的所有结构,真正融入自然乡上之中,从对后世的影响上看,“田园城市”模式导致后来的新城运动,而赖特的“广亩城市”则成为后来欧美中产阶级的居住梦想和郊区化运动的根源。3)机器主义城市设计工业化大生产确实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需要研究解决城市是如何在工业社会的条件下寻求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城市中的各要素依据城市本质要求严格地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那么城市就会像一座运转良好的“机器”高效而顺利地运行,那么城市中的所有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4)戛涅与“工业城市”戛涅的工业城布局是依据工业生产的要求而定的,而且首次把不同的工业企业组织成若干群体,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工业,例如高炉,尽可能使其远离居住区,而让纺织厂靠近居住区。他把城市中各种用途的用地划分得相当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5)马塔与“带形城市”带形城市的主要出发点是城市交通,马塔认为这是设计城市的首要原则。在他设计的城市中,各要素都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而且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这两条原则。马塔以一条宽度不小于40m的干道作为城市的“脊梁骨”,电气化铁路就铺设在这条轴线上,两边是一个个街坊,街坊呈矩形或梯形,其建设用地的1/5用来盖房子,每个家庭都有一栋带花园的住宅。工厂、商店、市场、学校等公共设施按照城市具体要求自然分布在干线两侧,而不是形成旧式的城市中心。“6)柯布西耶与“光明城市”他所设计的城市格局由严谨的城市格网和大片绿化组成,绿化空间中富有雕塑感的摩天楼群是几何形体之间协调与均衡的体现。在光明城里,他延续了其前期城市设计思想,创造了一座以高层建筑为主的、包括一整套绿色空间和现代化交通系统的城市。建筑的底层架空,全部地面均由行人支配,建筑屋顶设花园,地下通地铁,居住建筑位置处理得当,形成宽敞、开阔的城市空间。
本文标题:【城市设计期末复习题】试题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45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