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生物化学实验复习题-2
生物化学实验复习题:1.试述旋光法测定淀粉含量的实验原理。在加热及稀盐酸的作用下,淀粉水解并转入盐酸溶液中。在一定的水解条件下,不同谷物淀粉的比旋光度是不同的。其在171~195之间,因此可用旋光法测定粗淀粉的含量。2.淀粉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几种?比较各方法特点。淀粉是由多个葡萄糖缩合而成的多糖,测定淀粉的方法主要有酸水解法、酶水解法和旋光法等。1、酸水解法:面粉经乙醚除去脂肪,乙醇除去可溶性糖类后,用酸水解淀粉为葡萄糖,按还原糖测定方法测定还原糖含量,再折算为淀粉含量。2、酶水解法:面粉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淀粉酶水解成双糖,再用盐酸将双糖水解成单糖,最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3、旋光法:在加热及稀盐酸的作用下,淀粉水解并转入盐酸溶液中。在一定的水解条件下,不同面粉淀粉的比旋光度是不同的。其淀粉的比旋光度在171~195之间,因此可用旋光法测定淀粉的含量。3.简述旋光法测定淀粉的关键步骤。1.样品的处理在电子天平上称取小麦粉2.5000g置于三角瓶中→加入50ml1%HCl混成浆状(不能有结块)→沸水浴中准确加热15min→先加1ml30%ZnSO4混匀→再加1ml15%亚铁氰化钾混匀→移至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混匀后过滤→弃去最初15ml收集其余滤液。2.旋光度测定取滤液20ml置于旋光管中,先用1%HCl调节旋光仪“0”点,然后将样品溶液放入旋光仪中测α4.写出计算粗淀粉含量的公式并说明各符号的含义。5.试述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实验原理。含氮的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时,其中的碳、氢二元素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氮则转变成氨,并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浓碱可使消化液中的硫酸铵分解,游离出氨,借水蒸汽将产生的氨蒸馏到一定浓度的过量硼酸溶液中,硼酸吸收氨后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然后用标准无机酸滴定,直到恢复溶液中原来氢离子浓度为止,最后根据所用标准酸的摩尔数(相当于待测物中氨的摩尔数)计算出待测物中的总氮量。6.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几种?比较各方法特点。定氮法,双缩尿法(Biuret法)、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和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凯氏定氮灵敏度低,适用于0.1.0mg氮,误差为±2%费时10小时将蛋白氮转化为氨,用酸吸收后滴定非蛋白氮(可用三氯乙酸沉淀蛋白质而分离)用于标准蛋白质含量的准确测定;干扰少;费时太长双缩脲法(Biuret法)灵敏度低20mg中速20~30分钟多肽键+碱性Cu2+®紫色络合物硫酸铵;Tris缓冲液;某些氨基酸用于快速测定,但不太灵敏;不同蛋白质显色相似紫外吸收法较为灵敏50~100mg快速10分钟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在280nm处的光吸收各种嘌吟和嘧啶;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灵敏度高5mg慢速40~60分钟双缩脲反应;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被Tyr和Phe还原硫酸铵;Tris缓冲液;甘氨酸;各种硫醇耗费时间长;操作要严格计时;颜色深浅随不同蛋白质变化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灵敏度最高5mg快速5~15分钟考马斯亮蓝染料与蛋白质结合时,其lmax由465nm变为595nm强碱性缓冲液;SDS最好的方法;干扰物质少;颜色稳定;颜色深浅随不同蛋白质变化7.简述凯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关键步骤。1、消化:在电子天平上称取小麦粉0.2000g--0.4000g置于凯氏试管底部→加混合混合催化剂0.5g和3ml浓硫酸置于消化炉中高温加热至淡绿色透明(2h左右)取出放入通风橱内至不冒白烟,向其中加20ml水,并移至100ml容量瓶定容→即得样品消化液。同时每4组8人做1空白实验:0.5g混合催化剂+3ml浓硫酸置于凯氏试管中放入消化炉加热至淡绿色(1h左右)→冷却后加水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得空白消化液。2.蒸馏与吸收:吸取10ml2%的硼酸于三角瓶中→加4d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若变绿色则用0.01mol/LHCl调至紫红色)。将其置于冷凝管下端并使管尖插入液面以下,再吸取5ml消化液从漏斗上方加入蒸馏室内用水洗两次,并加入10ml40%NaOH后水封(注意:勿使漏斗内玻杆取下以防漏气),然后打开通气阀进行加热蒸馏,直至吸收液由紫红色变成绿色,计时蒸馏3min→先移去吸收液再停止加热以防倒吸。3.滴定:用0.01mol/LHCl滴定吸收液由绿色退去变红色为止,记下耗去标准盐酸的体积(V1.V0)。8.写出计算蛋白质含量的公式并说明各符号的含义。9.试述淀粉酶活力测定的实验原理。淀粉酶主要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两种。α-淀粉酶可作用于淀粉中的α-1,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等还原糖,β-淀粉酶可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进行水解,生成麦芽糖。淀粉酶催化产生的这些还原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淀粉酶活力的大小与产生的还原糖的量成正比。用标准浓度的麦芽糖溶液制作标准曲线,用比色法测定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后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麦芽糖的量表示酶活力。淀粉酶存在于萌发后的禾谷类种子中,,其中主要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两种淀粉酶特性不同,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以下迅速钝化。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15min钝化。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采用加热的方法钝化β-淀粉酶,测出α-淀粉酶的活力。在非钝化条件下测定淀粉酶总活力(α-淀粉酶活力+β-淀粉酶活力),再减去α-淀粉酶的活力,就可求出β-淀粉酶的活力。10.淀粉酶活力测定的方法有几种?比较各方法特点。11.简述淀粉酶活力测定的关键步骤淀粉酶活力测定①α-淀粉酶活力测定吸取原液1ml于具塞试管中→70℃保温15min用于钝化β-淀粉酶→加1ml1%淀粉置于40℃水浴中保温5min→加1%3.5一二硝基水杨酸2ml沸水加热5min后加水至20ml混匀测A1(用1#管调零)②总酶活力测定吸取稀释液1ml于具塞试管中→加1ml1%淀粉40℃保存5min→加入1%3.5一二硝基水杨酸2ml沸水加热5min后加水至20ml混匀测A2(用1#管调零)12.写出计算淀粉酶活力大小的公式并说明各符号的含义。13.试述SDS-PAGE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实验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各蛋白质组分的分子大小和形状以及所带净电荷多少等因素所造成的电泳迁移率的差别。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使所有蛋白质颗粒表面覆盖一层SDS分子,导致蛋白质分子间原有的电荷差异消失,此时,蛋白质分子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分子量大小。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5000~200000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呈直线关系。14.试比较已做实验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方法的异同点。SDS-PAGE超速离心凝胶过滤粘度法生物质谱技术15.简述SDS-PAGE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关键步骤。1.电泳槽的安装:取两块玻璃板→将带玻璃条的板(高板)放置桌面上→在上面放置“U”型橡胶条→最后将凹槽玻璃板(低板)压在高板上,置于电泳槽内,用锲子压紧。2.凝胶液的制备与灌装:配置20ml凝胶液:在小烧杯中依次加入5ml30%凝胶储液,10mlPH7.2凝胶缓冲液(用前混匀再取),2ml1%TEMED,2.6ml重蒸水,0.4ml10%过硫酸铵混匀后→立即沿高板内侧倒凝胶液于两板之间直至低板上沿→插上梳子置于35ºC培养箱中放置15min,待胶凝后取下“U”条→重新将胶板放置于电泳槽内→向外槽内加三分之一槽深电极缓冲液→向内槽加入电极缓冲液没过低板→最后拔出梳子。3.加样:用微量进样器加入10μl标准蛋白于中间胶槽内→其余槽内加入10μl下列样品①牛血清蛋白②绿豆分离蛋白4.电泳:连接电极线,高板外侧接正极,低板内侧槽接负极,打开电源→调电流120mA→电泳2h(当指示剂前沿超过二分之一胶长时停止)5.剥胶:取下胶板倒去电极缓冲液→测量指示剂迁移距离和染色前胶长,然后将胶板置于水龙头下方冲玻板四周直至胶与玻璃板分离6.染色与固定:将胶板放入染色盒内→向其中加入0.1%考马斯亮蓝R250使其浸没置于摇床上染色过夜7.脱色:用10%乙酸溶液脱色至谱带清晰,测定脱色后胶长及各谱带迁移距离。16.写出电泳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公式并说明各符号的含义。17.试述赖氨酸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蛋白质中赖氨酸的含量是谷物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由于动物及人类不能合成,须从食物中得以补充,为此培育高含量赖氨酸的谷物,对于提高营养价值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分别用茚三酮溶液显色法和染料结合法,测定小麦种子中赖氨酸含量。谷物蛋白中赖氨酸残基有自由的ε-NH3与茚三酮试剂可发生颜色反应,生成紫红色物质,其颜色深浅与赖氨酸残基的数目成正相关,而其它氨基酸没有自由氨基,不能发生这一反应。选用碳原子数目与赖氨酸相同的亮氨酸,配成标准溶液,做出标准曲线,可用以测定谷物蛋白内赖氨酸的含量。18.氨基酸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几种?比较各方法特点。常用的有,半定量法:纸层析法;定量法:HPLC柱前衍生化法.19.简述测定赖氨酸的关键步骤。1.标准曲线的制作(每2组4人做1标准曲线)2、样品的处理与测定:在电子天平上称取小麦粉10mg于具塞试管底部→加1ml2%碳酸钠于80℃水浴中保温提取10min→加2ml茚三铜试剂80℃水浴中保温30min后冷却至室温→加5ml95%乙醇和5ml蒸馏水充分混匀后转移至离心管中3000转/分离心3min(离心前必须平衡)→取上清液测A(以1号管调零)20.写出计算赖氨酸的公式并说明各符号的含义。21.试述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氮的实验原理。常温下甲醛能迅速与氨基酸的氨基结合生成亚羟甲基化合物,使上述平衡右移促使NH3+释放H+,从而使溶液酸度增加,滴定终点移至酚酞的变色域内(pH值9.0左右),根据滴定终点时所消耗标准碱的量即可算出反应体系中存在的游离氨基即氨基氮的含量如果样品为一种已知的氨基酸,即可算出该氨基酸的含量。如果样品为未知氨基酸或几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则只能算出其氨基氮的含量。22.简述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氮的关键步骤。已知氨基酸溶液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取3只三角瓶编号①2ml1%甘氨酸②2ml1%甘氨酸③2ml水(空白)均加5ml水和5ml中性甲醛(用前加2滴0.5%酚酞滴加0.1mol/LNaOH调至淡红色),及4滴0.5%酚酞混匀→用0.1mol/L滴至粉红色出现为止→分别记下耗去标准碱的体积(V1.V2.V0)23.写出甲醛滴定法测定甘氨酸的公式并说明各符号的含义。24.试述纸上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的实验原理。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滤纸纤维上的-OH具有亲水性,因此能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而通常把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有机溶剂自上而下流动,称为下行层析;自下而上流动,称为上行层析。流动相流经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使物质在两相之间不断分配而得到分离。25.氨基酸分离的方法有几种?比较各方法特点。氨基酸的分离提纯方法主要有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电渗析等离子交换法,根据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这一特征,以及目的氨基酸与杂质氨基酸pK、pI值的差异,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各种氨基酸吸附能力的不同对氨基酸进行分离纯化。离子交换法的分离步骤主要包括树脂的处理、装柱、平衡、加样、洗脱等步骤沉淀法,沉淀法是历史最悠久的分离纯化方法,目前仍在工业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氨基酸工业中常用沉淀法有等电点沉淀法,特殊试剂沉淀法和有机溶剂沉淀法。沉淀法原理是根据某些氨基酸可以与某些有机或者无机化合物结合而形成沉淀,可以利用这种性质向溶液中加入特定的沉淀剂,使目标氨基酸沉淀,与其他氨基酸分离,在分离后再将氨基酸与沉淀剂分离即可。萃取法,萃取法主要包括反应萃取法、溶剂萃取法、反向微胶团萃取、液膜萃取法等。其中,反应萃取法是选择适当的萃取剂,使萃取剂解离出来的离子与氨基酸解离出来的离子发生反应,生成可以溶于有机相的物质,从而使氨基酸从水相进入有机相,进而分离氨基酸。溶剂萃取法,由于
本文标题:生物化学实验复习题-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35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