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备课
青州市高柳镇饮马小学2008---2009学年下学期1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备课第一组单元教材分析: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那些前赴后继的建设者们,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为西部的再度辉煌,奉献着智慧和才干。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现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道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功课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1草原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二、检查预习1、读生字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3、学生互相解词: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青州市高柳镇饮马小学2008---2009学年下学期2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2、小声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四、作业1、抄写词语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二、组织自学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1、自由轻声读课文。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3、同桌互相讨论。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三、交流点拔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找出句子读一读。3、打出投影句子。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8、评读,该怎么读。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10、指名读。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青州市高柳镇饮马小学2008---2009学年下学期3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四、组织自学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五、交流点拔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①看画面。②学生说。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指图说)④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⑤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名读。在以下小节中,再谈谈。(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②指名说。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①学生说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④指名读(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②理解中有困难吗?③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六、总结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3、朗读课文附:板书设计草原青州市高柳镇饮马小学2008---2009学年下学期4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热情相见————气氛热烈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愉快联欢————载歌载舞,不忍离别教学反思:2丝绸之路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挂图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2.齐读课题。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二、检查预习情况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青州市高柳镇饮马小学2008---2009学年下学期5(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5.集体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4.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著名的──张骞。4.齐读课文13自然段5.你有什么体会?6.再读13自然段。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时板书。四、小结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板书丝绸之路{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青州市高柳镇饮马小学2008---2009学年下学期63白杨【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白杨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难点:领悟爸爸的心愿。【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向学生介绍沙漠和白杨树的有关知识。2.准备一幅能够分步拼贴的教学挂图和幻灯片。【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审题: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老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本文标题: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324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