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医基础教研室谢菁金匮要略1主要内容一.性质和沿革二.基本内容和编写体例三.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四.历代研究概况五.学习目的和方法绪言2一、性质与沿革3一、性质与沿革1、书名释义金:乃世间珍宝;匮:通“柜”,为收藏物品的器具。书柜。如《周书·金縢》篇“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皇史宬:藏放古代皇帝圣训、玉牒、实录以及重要档案的地方。金匮要略方论4金匮:指某种文献极为珍贵和重要,需要慎重保藏。如《汉书·高帝纪》:“与功臣剖符作书,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作为书名,如《金匮真言论》、《石室秘录》、《金匮玉函经》。金匮要略方论51、书名释义一、性质与沿革金匮要略方论6要略:就是简要、节略的意思,就是它经过人删减,不是一个全本,而是一个节略本。许慎认为:要略者,乃谓其医学精要之中最精要者”。高诱《淮南要略训》:“要略”二字“鸿烈二十篇,略数其要,明其所指,序其微妙,论其大体也。”1、书名释义一、性质与沿革金匮要略方论7方论:有方有论,以方言治,以论言理,所以,我们说杂病的疹疗体系,它理法方药、脉因证治全备。1、书名释义一、性质与沿革金匮要略方论:内容精要,有方有论,价值珍贵,应当保慎的一本医书。81、书名释义一、性质与沿革2、性质《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东汉时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治疗杂病的典范”权威性科学性指导性有效性9一、性质与沿革病种:涉及内外妇儿;病因病机:复杂多变。★被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华佗:“真活人书也”★徐灵胎:“如果能通金匮之理,天下无难治之症”★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权威性10一、性质与沿革临床价值徐忠可:“张仲景者,医家之周孔也,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家之六经也。而其金匮即为后世杂病方书之祖,乃有药味有方论之灵素也。”《医宗金鉴》:“先自张机书起,盖以前之书,皆有法无方,伤寒论、金匮要略杂病论,创立方法格式,始有法有方,诚医宗之正派,启万世法程,实医门之圣书也。”11一、性质与沿革创建中医诊疗体系——以病为纲,病症结合的辨证论治徐灵胎:与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之名而后求其之所有生,知其所有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病状所由异,然后考其治之之法。(《医学源流论》)创新性:①开创了临床医学发展的先河——内科、外科、妇科②开创了有效的剂型——洗剂、栓剂、烙法、熏法③开创了有效用具——棉签“以绵缠筯如茧”④开创了急救医学——卒死、溺死、自缢死等⑤发展了预防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科学性12一、性质与沿革•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天人合一的整体恒动观•治病求本•奠定“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指导性13一、性质与沿革3、沿革成书时期散佚时期整理校订公元200-210年公元220-256年公元1057-1065年14一、性质与沿革1.成书——东汉(公元三世纪初)★《伤寒杂病论》共16卷。2.遗失——西晋(东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王叔和搜集整理,将原书伤寒部分编成《伤寒论》十卷,未见到杂病部分。(部分内容散见于《脉经》、《千金要方》、《外台》等书)3.整理校勘——北宋(公元1057年)王洙发现《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金匮玉函要略方》。共三卷,上卷论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记载方剂及妇科病的治疗。林亿对节略本进行校订,保留中、下卷,仍编为上、中、下三卷,题书名为《金匮要略方论》。后人又将《金匮要略方论》简称为《金匮要略》。思考:遗失的原因?1516王洙(997年~1057年)。字原叔,一作源叔,一说字尚汶。北宋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少聪颖,博览强记,遍览方技、术数、阴阳、五行、音韵、训诂、书法,几无所不通。任翰林学士,于馆阁时偶然发现蠹简中有张仲景﹝张机﹞之《金匮玉函要略方》计三卷,上卷为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则载其方,并有疗妇人之法。后宋朝诸臣校订时,以杂病及饮食、禁忌编成今之《金匮要略》,共二十篇传世,实有功于仲景之学的功臣也。17二、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18•第1篇《脏腑经络先后病》属于总论性质。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都以举例的形式作了原则性的提示,在全书中具纲领性意义。•第2篇至第17篇论述内科病(37种)的证治。•第18篇论述外科病(3种)的证治。•第19篇论述趺蹶等五种不便归类病的证治。•第20篇至第22篇专论妇产科(20种)病的证治。•第23篇至25篇为杂疗方及食物禁忌。1、基本内容(共25篇)19二、基本内容与编写体例治疗手段药物治疗(内服药物:汤、丸、散、酒。外治药剂:熏、洗、坐、敷、滴耳、灌鼻、舌下含服等)非药物治疗(针灸疗法、饮食疗法)涵盖学科以内科学为主,包括妇科学,外科学以及预防医学、护理学、营养学等方面内容的古代临床医学著作。20二、基本内容与编写体例(二)编写体例1.条文叙述,分篇编排共有25篇。前22篇共398条二、基本内容与编写体例2.以病分篇数病合篇一病成篇(二)编写体例二、基本内容与编写体例数病合篇(病机、病位、证候)痉湿暍消渴、小便不利……分科归类——疮痈、肠痈……(外科病)不便归类——趺蹶……蛔虫病证相似——3.脉因证治一体(理法方药)《痉湿暍病》第27条太阳中暍——病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脉症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病因病机(理)一物瓜蒂散主之——方药(法)二、基本内容与编写体例三、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24(一)建立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施治的杂病诊疗体系。三、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251.以病为纲——确立了病名诊断的纲领地位。2.病证结合——辨病和辨证相结合,以辨证为主。1.重视整体、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辨证方法总论对发病、传变、诊断、治疗的认识中风分络、经、腑、脏辨证水气病——五脏水三、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262.据脉论理——脉证合参、证不离脉145条/398条;寸口、趺阳、少阴诊脉用于诊断:《血痹虚劳病》篇“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说明病机:《胸痹心痛病》篇“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确定病位:《脏腑经络病》篇“脉浮在前,其病在表;脉浮在后,其病在里。”指导治疗:《黄疸病》篇“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推断预后:《水气病》篇“……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三、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273.辨证施治同病异治——水气病腰以上肿——发汗腰以下肿——利小便风水——越婢汤皮水——防己茯苓汤异病同治——肾气丸——脚气、虚劳、痰饮、消渴、转胞三、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28祛邪宿食在上用涌吐法宿食在下用攻下法扶正(重视正气)注重因势利导注重随其所得而攻虚证重视脾肾——小建中汤、肾气丸虚实错杂注意扶正兼以祛邪—薯蓣丸慎用峻剂——大乌头煎4.扶正祛邪,重视正气三、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29急者先治表里同治表里同病新旧同病——先治卒病,后治痼疾5.标本同病,分别缓急三、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30养生防病早期诊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6.治未病三、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治未病31(二)创立了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的杂病经方。32三、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1.载方205首,应用广泛205首——18类解表剂泻下剂祛痰剂驱虫剂···三、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205方398条原文155味药33内科外科——金疮——王不留行散皮肤科——浸淫疮——黄连粉妇科五脏病(心、肺、肝、脾、肾)六腑病(胃、肠、膀胱)气、血、水、虫妊娠恶阻——干姜人参半夏丸产后郁冒——小柴胡汤脏躁——甘麦大枣汤三、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342.组方严谨精炼,化裁灵活一物瓜蒂汤——太阳中暍···百合地黄汤——百合病大半夏汤——胃反···清·尤在泾:其方约而多验三、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35配伍协同作用桂枝附子麻黄桂枝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桂枝加桂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乌头桂枝汤桂枝茯苓丸温经汤四逆汤白术附子汤薏苡附子散乌头赤石脂丸附子粳米汤大黄附子汤黄土汤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越婢汤厚朴麻黄汤射干麻黄汤乌头汤三、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36水逆不得卧——加半夏(瓜蒌薤白半夏汤)胁下逆抢心——枳实加厚朴(瓜蒌薤白桂枝汤)桂枝胸痹病瓜蒌薤白白酒汤37三、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3.重视药物专用与药物炮制煎煮方法专病专药···蜀漆治疟病···药物专用随证用药百合治百合病茵陈治黄疸喘加麻黄胃中不和加芍药气上冲加桂枝38三、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3.重视药物专用与药物炮制煎煮方法附子生——回阳救逆药物炮制乌头加白蜜——历节疼痛制——散寒止痛煎煮方法:先煮茵陈茵陈蒿汤后入大黄有利于利湿清热退黄疸39三、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40四、历代研究概况41(一)晋隋唐的传播(二)宋元明清的编次和注释★明代赵以德是注释原著的第一人——《金匮方衍义》(三)近代的集注等(四)新中国成立后对的研究42四、历代研究概况43五、学习目的与方法44(一)学习目的1.掌握杂病辨治规律,拓宽临床思路2.提高综合分析和诊治疑难病证的能力3.提高把握治疗疾病全过程以及阅读古医籍的能力六、学习目的与方法45(二)学习方法1.打好古文基本功,注意文法特点①省笔文法②倒装文法③夹注文法④约略之词六、学习目的与方法46(二)学习方法2.方证互测,前后联系①以方测证②以证测方③前后条文联系比较六、学习目的与方法47(二)学习方法六、学习目的与方法3.联系《伤寒论》,结合临床实际①理解更确切②理解更完整③理解更符合实际4849比较伤寒论金匮要略联(1)两书内容此详彼略或彼详此略,互参有助于加深理解愿意(2)均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为理论基础系(3)均以病脉证(并)治标明篇名,体现了病证结合(4)均以四诊合参并结合八纲辨证区别病因外感寒邪为主内伤自病为主发病多急骤,变化较多多缓慢,变化较少病机六经病机为主脏腑经络病机为主辨证六经辨证为主脏腑经络辨证为主治疗以祛邪为让以扶正为主兼顾正气兼顾祛邪(二)学习方法六、学习目的与方法4.对照教学大纲,熟记重要条文①有助于抓住重点②有助于深入理解③有助于指导临床50参考书目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吴谦:《金匮要略注》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陆渊雷:《金匮要略今释》谭日强:《金匮要略浅述》胡希恕:《胡希恕金匮要略讲稿》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51复习思考题①《金匮要略》书名含义、性质?②《金匮要略》编写体例、基本内容构成?③《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有哪些?52535455
本文标题:0.金匮要略-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203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