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3-高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9《高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课题类型:定边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微型课题批准文号:DWX13019课题负责人:邹英课题组所在单位:安边中学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在数学教学中,从概念的形成与深化,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是围绕着“问题”展开,并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可以说问题设计的质量决定着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我校的“12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以问题为主线设计导学案。但在实施新课改的最初阶段,部分老师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在问题设计上还存在许多虚浮和无效的现象。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偏离教学内容的关键,或仅仅限于低水平而流于形式;有的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缺乏思维挑战性,学生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答案,没有探究的兴趣和愿望;有时教师设计的问题很凌乱、繁杂,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等等。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导学案中的问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数学结论、公式而设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以死记硬背代替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这样大大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导学案问题的设计,应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样既践行了我校“12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方面有基础性的作用。二、课题研究界定1、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另一方面也要帮10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牢固、完整的知识体系。2、导学案问题设计是导学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在这个意义下,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应避免走两个误区。一是以习题化代替问题化;二是问题设计“肤浅化”。而应本着“知识问题化”的基本原则,并要体现“问题层次化”要求。通过对问题的设计来呈现“导问”、“导学”、“导思”、“导练”、“导测”、“导评”等功能,以此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和自主发展。以问题形式来切入教学,重新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发创造的潜能。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有效教学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2、高效课堂。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四、研究目标、内容研究目标是重点在于解决导学案中问题设计的实用性、切合性,以提高导学案的使用效率。有意识地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逐步掌握全新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在此基础上摸索出符合安中学生实际情况的导学案问题设计模式。研究内容为首先对高一、高二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导学案的使用情况及导学案中所设计的问题是否科学合理。将收集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最初的结论。根据所得结论完成《高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问卷调查报告》一份。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导学案问题设计的新方法,在教学中逐步积累经验,完善导学案问题设计的模式。完成《对我校高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的几点看法》。五、研究对象、方法研究对象为我校高一、高二部分学生。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调查分析法,11经验总结法,行为研究法,比较法。文献法,查阅文献资料,归纳提炼问题教学法与导学案问题设计有效性的基本理论。调查分析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前我校数学导学案在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我校教师在导学案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方面提出一些建议。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基本经验、原则和措施,归纳出带有倾向性或规律性的结论。行为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注重教学反思与总结,把研究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比较法即通过将导学案问题设计模式完善后的教学效果与研究前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六、研究步骤第一阶段(2013年4月末——2013年6月初)问卷调查,了解导学案在课堂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调查学生在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过程中对问题的评价与要求。第二阶段(2013年6月初——2014年3月末)依据学生对导学案问题设计的评价反馈,在学校总的模式下探索导学案问题设计的新方法,逐步积累经验,并初步形成导学案问题设计的模式。第三阶段(2014年4月初——2014年6月)根据积累的经验,重新设计导学案中的自主预习部分、合作探究部分的问题,通过实际教学检验观察课堂效果,并逐步改进,最终形成新的导学案问题设计思路。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本课题由负责人(邹英)独立完成。八、预期成果1、调查报告一份。2、导学案若干份。3、对我校高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的几点建议。4、结题报告。九、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我校领导对课题建设高度重视,支持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有能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此项课题。十、参考文献12[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奚定华、查建国、陈嘉驹.《高中数学能力型问题》[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李让琼.《浅论数学问题解决》[J].教育科研,2008-4.
本文标题:3-高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2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