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八单元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
第八单元)(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课文)单元概述本单元围绕“观察”这一主题,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3篇课文。这些课文都是以动物为主人公,内容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学生的阅读口味。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是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和借助图画阅读课文的能力。另外,通过教学本单元,要让学生们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们做朋友”,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旨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园地八”有5项内容,分别是“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1.认识本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和偏旁,会写要求会写的生字和笔画。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1.认识本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和偏旁,会写要求会写的生字和笔画。2.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3.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小蜗牛爬行慢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雪地里的小画家2课时乌鸦喝水2课时小蜗牛2课时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1课时语文园地八2课时,12雪地里的小画家)雪后的大地,多像一张洁白的画布呀。瞧,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里留下了不同的“作品”。哎呀!怎么没有青蛙?它正在睡觉呢!这就是《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描述的画面。这一课以韵文的形式,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子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们要有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知识与技能】1.认识1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1个笔画。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通过学习感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课文。难点正确区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脚印,知道青蛙冬眠的特点。教师:课件,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标本或图画。学生:预习新课。2课时1.知道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揭题激趣我们班有许多画画得很好的同学,大家都叫他们小画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个小动物(展示课件中的四种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齐读课题,注意读好轻声“的”。为什么说它们是小画家?它们都画了哪些画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文中有几句话。(6句)3.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再读一读。三、早晨,当你拉开窗帘,发现外面下雪了,你是什么心情?(我特别高兴,一边欢呼着下雪啦,一边跑到雪地里又蹦又跳,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小画家”们和我们一样兴奋地跑向雪地,它们边走边欢呼,你能读读第1、2句话吗?把自己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四、这几个小画家都画了哪些画?为什么说它们是小画家?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学习第3~6句话。1.小组内互相质疑、讨论、总结,你们读懂了什么?2.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准备全班讨论。五、汇报学习情况1.学生甲:我们小组知道了小画家们都画了这些画: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1)看书上的图,找找图上的画都是谁画的。(2)与标本或图比一比,你们看小动物画的画像不像?因为它们的画画得好,和真的一样,所以称它们是“小画家”。(3)指导朗读第3句话,速度稍快,语调一起一伏,表现出生动活泼的画画场面。(4)启发学生想象:为什么它们画的画不同?(因为小动物们的爪(蹄)子的形状不一样)2.学生乙:我们小组从第4句话中知道了小动物是怎样画画的。它们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图。(1)我们画画时,一般是先用铅笔画,再用水彩笔涂颜色,而小动物们画画时,就不用这些东西,它们在雪地里走几步就画好了一幅画。你们说这些小动物画画的技术怎么样?(画技高)真不愧是小画家!(2)指导朗读第4句话。“几步就成”读重些,读出小画家的自豪感。(3)看课件,了解这些小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和它们是怎样画画的。3.学生丙:我们小组知道了青蛙没有和这些小画家一起画画的原因:它在洞里睡着了。(1)青蛙没有来画画,书上是用哪个词来说明的?(没参加)你能用“参加”说一句话吗?(①今天我病了,没有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②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2)想一想,青蛙这时候睡觉和我们平日睡觉有什么不同?(平日我们只晚上睡觉,青蛙这时候要睡一冬天,整个冬天青蛙不吃也不动,这个特点叫冬眠。)(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冬眠?鼓励学生多读书。(蛇、龟等)(4)指导朗读第5、6句话。“睡着啦”读得轻松、稍快,突出青蛙在冬眠,注意“着”的读音。(5)用欢快的儿童舞曲创造气氛,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6)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甲:小动物的爪(蹄)子的形状不同。学生乙:青蛙是冬眠动物。)雪地里的小画家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青蛙巩固识字,学会正确书写本课生字。一、复习检查1.复习词语:下雪啦睡着啦青蛙洞里2.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呀?(练习说话,复习课文内容。)3.联系课文用“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说一句话。(引导学生用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两种说法:(1)文中的句子。(2)小鸡在________走,留下的脚印像________。4.背诵课文。(1)背诵课文,填空法:(课件出示)()啦,()啦!()来了一群()。小鸡画(),小狗画(),小鸭画(),小马画()。不用()不用(),几步就()。()为什么()?他在()睡着啦。(2)看提示自己试背。(3)不看提示背。(指名背、齐背)二、识字1.识记生字交流。小组学习。个人汇报:竹(与“林”比较记忆)组词:(竹子、竹竿、竹叶)牙(熟字减偏旁)组词:(牙齿、月牙)马(旧字记新字)组词:(小马、马上)用(旧字记新字)组词:(有用、用途、用处)几(与“儿”比较记忆)组词:(几个、几次)2.同桌互相检查记字情况。三、写字指导:“竹”“牙”“马”“用”“几”1.出示今天要写好的5个生字。2.提出写字要求:笔顺笔画正确,位置合适,书写匀称。3.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及笔画,同桌互相说说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4.教师范写。边写边说笔画名称及所占田字格的位置。5.学生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5个字。6.学生临写后互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整体美。7.展示较好的字。雪地里的小画家竹牙马用几本课是一首融儿童情趣和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儿歌创设了下雪的环节,描述了生动、可爱的动物形象,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了调动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教师可运用情境创设的手法,伴随着生动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进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初读环节,教师可让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在读中初步识字;然后,让学生把生字圈出来认读;再与同桌合作,互相检查读音的准确性;最后让大家交流识字的方法。此外,教师可增加朗读比赛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识字教学效率。,13乌鸦喝水)《乌鸦喝水》选自《伊索寓言》,这篇寓言故事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做任何事情,只要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获得成功。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1.认识11个生字,学写5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以及自读自悟等方法,感受语言美,在体会语言美中认识到乌鸦开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明白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教师: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2课时1.认读识记生字,学会正确书写本课生字。2.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一、激趣导入1.出示乌鸦图片。谈话导入:老师曾经给同学们讲过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小乌鸦爱妈妈,乌鸦反哺的故事。)2.乌鸦不仅是个孝顺的好孩子,还十分聪明可爱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另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3.出示课题,认读“乌、鸦”两个生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两个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明确学法: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感悟课文内容。2.教师范读。3.思考: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一件关于乌鸦的什么事?4.对老师的朗读加以评价,为学生的自读自悟做好准备。5.学生自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并自学课文中的生字。6.小组长检查本组同学临写的生字和课文的朗读情况,然后汇报。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1.学生练读课文,认为该怎样读就怎样读,并想想为什么要这么读。2.指名读,学生评价,自己说说为什么这么读。3.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4.想办法:如果乌鸦旁边没有小石子,要怎样才能喝到水?(学生思考、交流,自由回答)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学生观察。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把他们写好,应该怎样写,每一笔占什么位置?2.课件演示生字笔顺,学生书空。3.师范写,学生边写边说笔画名称。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乌鸦喝水只石多出见明白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的道理。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2.点名朗读课文。二、情境再现,朗读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并思考:乌鸦遇到了哪些困难?2.同桌讨论、交流。(师相机板书:找水喝,喝不着)3.师点拨:(1)“口渴”的教学。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口渴”时的感受,体会乌鸦的“口渴”。(2)“到处”的教学。学生观看乌鸦飞来飞去找水喝的动画,想一想:乌鸦为了找水,飞过了哪些地方呢?谁能演一演“乌鸦到处找水喝”的情景?(3)朗读指导。乌鸦找了这么多地方,真不容易。该怎么读呢?请把课文的第一句话读一读。要求学生学学乌鸦的动作、表情,边飞边读。(师评价、鼓励)乌鸦终于找到了一瓶水,你们看,(课件出示一瓶水)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这只口渴的乌鸦,你会说什么呢?心情怎样?指名学生用高兴的心情读第二句。(其他学生评价)(1)虽然乌鸦找到了水,可是乌鸦却喝不着水,你知道为什么吗?你从哪儿知道的?请勾出来。(5)(播放乌鸦看到水,找到瓶子的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瓶子及瓶里水的多少,并用手指当乌鸦嘴伸向课前准备的装有水的透明瓶子,来感受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6)此时,乌鸦的心情怎样?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7)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评价)(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小乌鸦没有被困难吓倒,它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继续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2.全班交流。(师相机板书:想办法,喝着水)3.学生观看乌鸦放石子的动画课件,思考:乌鸦是怎么放石子的?(理解“一颗一颗地”的含义)我们也学着乌鸦的样子试一试。请大家注意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4.分组合作做实验。(实验前要求学生用彩笔把瓶子里水的位置作个记号)5.交流。瓶子里的水是一下子升高的吗?书上是用哪个词来描述的?6.朗读指导。(强调“许多、一颗一颗、渐渐、喝着水了”)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三自然段。(师评价)三、串讲故事,积累语言1.课文有趣吗?请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板
本文标题:第八单元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88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