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让学生爱上语文——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介绍第一部分:让学生爱上语文让学生爱上语文,这是一个普适性的本源性理念。围绕这个理念,语文教科书做了哪些努力和探索?我们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做一个介绍。(1)为学生准备了一个怎样的语文世界?(2)学生可以经历一个怎样的语文生活?(3)学生是否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下面我们就以二年级上册教科书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为学生准备了一个怎样的语文世界?一、这是一个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语文世界什么是自信?自信是个体对自身独特价值的认可。一个自信的人,应该相信自己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灿烂的中华优秀文化,让我们有信心、有底气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文化自信的语文世界。1.独有的文化典范我们有无愧于任何民族和文化的自己的文化经典,有典范的语汇与表达,比如:在二年级学生就已经接触到古诗、成语、文言警句,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独有的文化珍宝;有经典的故事与形象,如,曹冲称象的故事、刻舟求剑的故事、寒号鸟的故事等等,置身在这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里,学生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价值。2.在这个语文世界里,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精神食粮的哺育,形成了一个民族共同的价值认同:我们可能都认为《坐井观天》,认识太狭隘,《狐假虎威》,太仗势欺人。这些共同的价值认同,早已注入到我们的血液中,,让我们在待人接物方面显示出独有的神韵和气度。3.共享的文化记忆我们祖先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凝结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感情。二年级上册入选的《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其价值意义早已超越其故事本身。在治水过中中所形成的大禹治水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共享的文化记忆。4.共同的历史形象教科书入选了诸多历史人物故事,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闻,《曹冲称象》《鲁班造锯》,这些故事在一代代的中国人中传播,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聪明才智,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5.独特的文化品味充分利用教科书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文化品味的引导。如,在封面、插图和练习设计方面,处处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二上是皮影戏,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化气息,插图采用的国画风格,讲究的是写意、留白;栏目的版式设计,如“日积月累”,采用的是展开的卷轴的方式,课后习题的图标,也采用的是瓦当的形象。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五千年的文化发展所凝结成的一个民族最为深刻、最有特征的聚光点,赋予了我们的孩子具有和其他民族的孩子不一样的生命内核。在这个精神家园成长起来的孩子,可以自信地面对这个星球上的任何一种文化。二、这是一个获得审美愉悦的语文世界1.驰骋想象之审美体验《雾在哪里》,是一篇充满了神奇想象的课文,作者把一个普通的自然现象想象成了一个淘气孩子的恶作剧……如果从现代科学的原理来看,课文提出的答案与其说是真是的,倒不如说是异想天开的,但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他认识世界的方式。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早已证实:儿童的思维在青春期之前都是泛灵论的。在儿童看来,太阳是活的,因为它东升西落;雾是活的,因为它可以到处走动;河流是活的,因为它在不停地流向大海。儿童相信,在太阳、风、雾和河水里,居住着像人类一样的精灵,所以它们也能像人一样感觉和行动。儿童思考和体验世界的方式,对语文教科书的编制是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的。低段选文大多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性,让学生在想象的天地里自由飞翔,如《雪孩子》《纸船和风筝》等等,就是介绍一个自然、科学常识的文章,也多以科学童话,如《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或者是以生动活泼的诗歌的方式呈现,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语文教科书,只有契合了学生的认识和思维特点,才能被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2.感悟语言之审美体验就是感悟到汉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是多元的,我们仅举一二。如,独特的意境美,能用简洁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独特的音韵美、汉语的平仄、押韵、独特的节奏感,都富有了它与众不同的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汉语独特的语言美,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明丽,或热烈,或内敛,绽放出多姿多彩的语文魅力。三、这是一个助力精神成长的语文世界教科书丰富的人文内涵,能给与学生精神成长多方面的滋养,为他们的成长助力。1.尊重崇高“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这当中,有我们敬仰的革命前辈,二上入选《朱德的扁担》,让孩子们认识吃苦耐劳、身先士卒的朱德元帅,《难忘的泼水节》,让孩子们认识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有革命先烈,如《王二小》中为国捐躯的抗日小英雄……尽管我们的孩子不能做到像他们那样崇高和伟大,但是,尊重崇高的幼芽从小就应该种植在孩子们的心田里。2.珍惜情谊真挚的情感,是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纽带,需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和观察。二上《妈妈睡了》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描述了午睡时的所见所闻,蕴含着母子间深切的感情;《纸船和风筝》以纸船和风筝为纽带,讲述了朋友之间的包容和谅解,《雪孩子》让我们感受到雪孩子为他人所做出的奉献、牺牲,这些故事平凡而普通,但所凸显的人性的美好和真诚却深深地打动每一个人。3.面对困境成长是艰辛的,也是需要引导的。当儿童面临恐惧、冲突和别离的时候,他需要一种非常积极的、清晰的引导。教科书选文直接应对儿童心灵成长的这样一些过程,如一上《夜色》,讲述的是如何应对黑暗的恐惧,《一个接一个》教孩子要有变通的思维;《一封信》讲述的如何面对与亲人的别离。四、这是一个进行语言建构的语文世界语文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习祖国语文文字的运用。如果我们把这个语文世界比作一座恢弘的大厦的话,语言建构就是这个大厦的钢筋和支柱,文化自信的树立、审美愉悦的获得和儿童精神的成长都是搭建在这个钢筋和支柱上的砖石。建构语言,我们可以从语文的理解、表达和积累三个方面入手:1.在语言理解方面,教科书重视给与方法、策略。(1)借助词语的内在结构如二上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我发现在‘白'字的前面加上‘雪'‘米'‘奶',可以用来形容不同的白色”,引导学生学习用事物的颜色来区分和表达各种不同的颜色;二上语文园地五“字词句运用”要求:“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就是借助“自言自语”的意思,来理解同结构的“豪言壮语”“少言寡语”的意思。(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教科书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就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从二年级开始,进一步加大了这方面的训练,文中的诸多泡泡都在提示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如,二上《葡萄沟》:联系下文,我知道了“五光十色”的意思;《大禹治水》:联系下文,我知道了“泛滥”的意思;《。黄山奇石》:联系生活,我知道了“陡峭”。(3)搭建内容理解的脚手架二年级是儿童初步的阅读能力逐步发展的阶段。二年级上册有大量复述课文的要求,有借助课文插图或者示意图,有借助提示语(词语、句子),这些提示,就是理解课文的重要线索,暗含可以根据事情的发展过程,可以根据人物的心情变化,可以根据故事中地点的变化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语言的表达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根基,我们的阅读教学曾走过弯路,将思想内容的分析理解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统编语文教科书回归语文的本真,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现象进行揣摩、学习、借鉴和运用。学习语言表达,二年级上册教科书主要有一下几个角度:学习怎么表达更规范学习怎么表达更具体学习怎么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学习怎么表达更形象、生动、有趣学习分项列举和归纳总结3.强化语言的运用语文教学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走过一段弯路:就是重内容理解、轻语言表达。2011年课程标准改革的一个总思路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科书编写,借鉴语言表达进行仿说、仿写类的练习与以前相比,有了明显的增强。以《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课后练习和《黄山奇石》的课后练习进行对比,我们都能鲜明地感受到这一点。同样的练习角度,现在的设计都增加了运用学到的词语、或者是借鉴学到的表达方式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要求。下面我们来看看二年级上册关于仿说仿写类的练习。4.积累语言(1)“读一读,记一记”拓展由要认的字组成的词语。(2)教科书后附“词语表”积累每课要求会写的词语。(3)课后设计背诵、抄读句子的练习。(4)“字词句运用”等栏目,积累课内外学到的词句。(5)“日积月累”下面我们来总结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教科书为学生准备了一个怎样的语文的世界?这是一个树立文化自信的世界,学生可以吸取优秀文化的滋养,这是一个在审美愉悦的世界,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这是一个精神成长的世界,获得精神成长的力量;这是一个语言建构的世界,在学习、借鉴和运用中不断提升自己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学生可以经历一个怎样的语文生活?一、这是一个自主阅读实践的学习之旅语文是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言语实践是实现语文学科价值的最好途径。语文教科书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自主参与,切己体察。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主动亲近母语当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时候,他就会千方百计利用一切机会去亲近这个人或事物。同样,学生爱上了语文,他也会千方百计利用一切机会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教科书充分利用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的优势,大力提倡生活识字,并将语文学习的成果及时运用到生活中,随时学、随时用,体会语文教学的价值。2.将静态的语文知识转变会动态的语文实践能力知识是用来做什么的?不是考学生,而是解决语用的实际问题。课后练习注意发挥语文知识的实用价值,多音字练习,以前把它作为知识来考察学生,现在是面对真实的阅读需要,教给方法,练就读准多音字的本领。教科书设计了大量猜读的练习,有猜字、猜词、猜句子。猜的过程,就是一种将已有知识经验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自主的阅读实践过程。3.语文学习伴随积极的情感体验练习设计注意尊重学生的天性,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学习转变成快乐的游戏或活动,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如,语文园地一“字词句运用”,用演一演的方式,把词语意思的不同表现出来;二上《拍手歌》:边拍手边背诵;二上《狐狸分奶酪》:用演一演的方式,将“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等词语的意思以及词语中蕴含的情态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二、这是一个发现语言奥秘的探索之旅对语言规律和特点的把握,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从学生自主发现的角度,引导他们在言语实践中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写字的秘密偏旁的秘密朗读的秘密表达的秘密三、这是一个思维不断深化的发展之旅1.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把妈妈的特点一点点讲出来,但按照某个特点去找妈妈,却都不是妈妈,只有把这些特点和在一起了,最后完整的才是自己的妈妈。孩子在这个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得到的一个思维方面的启发就是:一件事物的组成是多方面的,各方面的融合在一起才成为一个整体。2.在续编故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想象力活跃的阶段。教科书充分利用儿童思维发展的这个特点,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如,《雪孩子》。3.在识字、学词、认识事物中发展学生的思维给动物分类的练习,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看问题,了解事物的多样性,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如,《语文园地八》中的识字加油站,给动物分类,可以从活动方式来分,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从饮食习惯(肉食动物、食草动物),从腿脚的数量(没有腿、两条腿、四条腿、八条腿);根据偏旁分类(反犬旁、虫字旁、鸟字旁、其他)。又如,《语文园地七》中的识字加油站,第一列词语描述的都是典型的地貌,第二列词语描述的都是这个典型的地貌中的植物,第三列词语描述的都是这个典型的地貌中的动物。通过识字学词,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初步的思维能力的培养。4.在问题设计中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课后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经常通过“在你看来”“如果是你,会怎么样”“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这样的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如《雾在哪里》一课,按照过去的出题思路,有可能是这样设计:课文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现在的设计是:在你的眼里,雾又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阅读感受。
本文标题: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77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