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08年新课标课改区高考物理试题解读及山东省试题分析
08年新课标课改区高考物理试题解读及山东省试题分析黄黎树安徽省宣城中学物理教研组电话:13956580755Email:huanglishu2006@126.com一、08年新课标省份高考考查方式统计省份考查内容考查题型、题量、分值山东理综广东单科150分海南单科150分宁夏理综江苏必修1、2、3-1、3-2必修16-22,7个不定项、1个实验、2个计算(4分/个)(11分)(34分)选修3-3、3-4、3-5选修3-3、3-4、3-5各一个,3选2(8分/个)必修1、2、3-1、3-2、3-5,占93%必修8个选择(不定项)、2个实验、6个计算(4分/个)(20分)(90分)选修3-3,含2-2、3-4,占7%选修3-3,2选1(非选)3-4,2选1(非选)必修1、2、3-1、3-2必修6个单选、4个多选、2个填空、2个实验、2个计算。(3分/个、4分/个、4分/个、15分、19分)选修3-3、3-4、3-5选修3-3、3-4、3-5各一个,3选2(12分/个)必修1、2、3-1、3-2必修14-21,8个不定项、1个实验、2个计算(6分/个)(15分/个)(32分)选修2-2、3-3、3-4、3-5选修2-2、3-3、3-4、3-5四选1,15分必修1、2、3-1、3-2,占80%必修5个单选、4个多选、2个实验、4个计算(3分/个)(4分/个)(20分)(45分)选修3-3、3-4、3-5,占20%选修3选2(非选),(12分/个)二、四省区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多样性与选择性是今年新课程高考物理试卷的一大特点。多样性主要体现在高考方案的多样性。山东采用“3+X+1”模式,其中“X”为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广东采取“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方案,其中“X”为选考科目,考生可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9门学科中任选一科;宁夏实行“3+文综/理综”;海南实行“3+3+基础会考”,其中的一个“3”,文科为政治、历史、地理,理科为物理、化学、生物。可以看出,山东、宁夏的方案中物理学科属于理科综合考试的一部分,广东、海南的方案中物理学科为单科考试。(一)多样性与选择性山东省理科综合考试试卷满分为240分,针对物理3个选考模块,对应命制3道试题,每题8分。考生从中选2个题目作答,共16分,占物理总分约18%。广东卷的选做题体现在选择题上,两组4道题,学生选择其中一组共8分,占物理总分约5.3%。海南卷的选做题,针对物理3个选考模块,对应命制3道试题,每题12分,考生从中选两道题目作答,共24分,占物理总分约24%。宁夏卷针对物理4个选考模块,对应命制4道试题,每题15分,考生从中选1个题目作答,共15分,占物理总分约14%。(二)选择性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的可选择性二、四省区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仍然是考试的重点,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亮点。今年四省区的物理试题考查的物理主干知识主要有: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在综合应用方面主要体现在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圆周运动和能量的综合,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的力、电综合,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串、并联电路规律与物理实验的综合。(三)重视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关注现代科技发展二、四省区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从问题设计看,大多数题目是以质点、滑块、光滑轨道、点电荷、导线、导体线框、平板电容器等这样的模型来构筑的“模型化”的问题情境。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简洁明了、直奔主题,便于考查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物理知识和数学工具进行推理等能力。缺点在于难以创新,容易导致死记硬背、解决问题“模式化”。但今年四省区的物理试题出现了一些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题目。例如,山东卷理综第36题,以高压锅的加热为背景建立物理问题情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气体分子数、体积、压强、温度、内能等一系列核心概念以及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温度与压强关系等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海南卷物理第12题,以与生产密切联系的高压输电建立物理问题情境,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高压输电、变压器等方面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与物理学相关的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面,山东卷物理第22题,以欧洲科学家2007年4月24日宣布发现的Gliese581c类地行星建立问题情境,考查圆周运动、万有引力等知识。另外,山东卷物理第25题,结合现代科学研究中使用的飞行时间质谱仪,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规律。今年课改实验区的物理试题突出了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例如,广东卷第13题以测量螺线管金属丝长度,第14题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斜面上在重物作用下运动的小车,第15题则采用阴极射线管探究电场和磁场对电子运动轨迹的影响;山东理科综合卷第23题为测定一个待测电阻值;海南卷第14题以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构筑物理实验问题情境,力图考查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实验条件、正确使用仪器、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以及评估实验等能力。(四)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成为考查和关注的热点二、四省区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从题目设计来看,所选实验的问题情境在教科书中都能找到其原形,但又都不是教科书中所列实验的简单重复,大都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体现了设计性、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例如,山东理科综合卷第23题,力图通过一个实验的全过程,全面考查测电阻实验的基本原理、仪器选择、实验电路的设计、画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等。并在新的实验要求下,设计实验方案。二、四省区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对与物理学史有关内容的考查成为了今年实验区高考的一个突出的新亮点。例如,山东理科综合卷第38题,考查了卢瑟夫、波尔、查德威克在原子、原子核研究历史中所作的贡献;广东卷第1题,考查了卡文迪许、法拉第、安培、库仑等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作出贡献的知识;海南卷第1题,考查的是物理学的发展史上,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在“力和运动”上的认识差异。(五)与物理学史有关内容的考查成为一个新亮点二、四省区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从上述题目内容看,所考查的都是对物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从问题设计看,有选择题的形式,也有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历史上科学家及其所作贡献的识别或了解,还有选择题的形式,以物理现象及其解释建构问题情景,考查学生对科学家不同观点的了解。在高考这样的高利害关系考试中,这些题目对如何灵活、有效地考查物理学史知识,而不要让学生陷入新的死记硬背的学习中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二、四省区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三、2008年山东试卷分析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山东卷物理部分,依据《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实验版)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教材,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密切联系考生生活实践和社会实际,综合考查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的同时,注重了对考生基本科学素养的考查,考查物理的核心思维方法和重要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使物理的考查回归物理学科的核心。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合理,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从命题的指导思想上来看,命题尽力调整“题海战术”对高考结果的影响,尽力使“题海战术”不再成为物理备考的有效的方法,这种变化趋势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给下一年的高考有效备考,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一)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基本思维方法的考查比较新课标实验区的《考试大纲》和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我们会发现高考命题的平稳发展和过渡。虽然涉及物理学主干内容的知识点略有删减,增加了非主干知识学习内容的选择性,但高中物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没有发生变化。主干知识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试题仍注重对基本概念和物理核心思维方法的考查,技巧性要求较高的偏题、难题和怪题很少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2008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在内容上精选考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考查内容重心前移、选考内容要求降低宁夏内容分配:必考:95分占86%选考:15分占14%海南内容分配:必考:76分占76%选考:24分占24%山东内容分配:必考:73分占82%选考:16分占18%全国考卷力学、电学所占比例约为70%考查内容重心前移、选考内容要求降低1、必考的考查分数占得比例较大2、必考的考查涉及模块间综合题目,难度较大。3、选考的考查分数占得比例较小4、选考的考查仅涉及模块内的综合,难度较小5、为体现选择的公平,要求选作题的难度相当。注重对物理基本方法的考查,组合型命题大量出现运动学公式、牛顿第二定律、整体法和隔离法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电阻的测量方法从2008年的高考计算题命题来看,所考查的内容都是物理学中基本思维方法:注重对物理基本方法的考查,组合型命题大量出现注重对基本概念和物理核心思维方法的考查,技巧性要求较高的偏题、难题和怪题很少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题目的难度降低,联系实际的题目增多,情景变的新颖复杂,涉及的物理过程增多,出现了大量的多过程组合式命题,组合方式有顺序组合、平行组合、递进组合。解决这类问题,要注意两个基本点:迅速寻找题目的“切入点”,注意过程转换的“关键点”(一)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基本思维方法的考查16.(2008年高考山东理综卷)用轻弹簧竖直悬挂的质量为m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0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0斜面倾角为30,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A.等于零B.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于为,方向沿斜面向上D.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以考生熟知的经典静力学模型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平衡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17.(2008年高考山东理综卷)质量为1500kg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求A.前25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B.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C.前10s内汽车所受的阻力D.15~25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一)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基本思维方法的考查20.(2008年高考山东理综卷)图1、图2分别表示两种电压的波形,其中图1所示电压按正弦规律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表示交流电,图2表示直流电B.两种电压的有效值相等C.图1所示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311sin100VD.图1所示电压经匝数比为10:1的变压器变压后,频率变为原来的第17、20题立足于考查考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平均速度、功、交流电、直流电、有效值等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一)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基本思维方法的考查25.(18分)(2008年高考山东理综卷)两块足够大的平行金属极板水平放置,极板间加有空间分布均匀、大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变化规律分别如图1、图2所示(规定垂直纸面向里为磁感应强度的正方向)。在t=0时刻由负极板释放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带负电的粒子(不计重力)。若电场强度E0、磁感应强度B0、粒子的比荷均已知,且,两板间距。(1)求粒子在0~t0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与极板间距h的比值。(2)求粒子在板板间做圆周运动的最大半径(用h表示)。(3)若板间电场强度E随时间的变化仍如图1所示,磁场的变化改为如图3所示,试画出粒子在板间运动的轨迹图(不必写计算过程)。(一)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基本思维方法的考查第25题是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为模型设计的一道题,本题设计巧妙,考查了带电粒子在交替的匀强电场中和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有些考生看到题目过程复杂而望而生畏,不去做具体的分析,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本题过程虽复杂,但掌握了带电粒子在两种场中的运动规律,分析清楚粒子的运动过程(有电场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磁场时做匀
本文标题:08年新课标课改区高考物理试题解读及山东省试题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766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