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十二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第十二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和掌握五代十国的更替与兴亡、周世宗改革、辽的政治经济制度等历史内容,掌握五代十国的历史特点及周世宗改革的作用。了解和掌握宋、夏、金的建立历史及政治经济等内容,正确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消极影响,正确理解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作用,对王安石给予正确评价;要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理解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对辽、西夏等朝代或政权统治者的战争与和平政策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把握其政治经济等各项制度的特点,充分肯定各少数民族在开发和建设边疆,中华各族在互相交往和融合中共同推进祖国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全面了解和掌握两时期的思想文化的成就。教学重点和难点:五代更替与十国兴亡,周世宗的改革,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经济重心南移,宋金关系,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辽的政治经济制度,五代十国的历史特点,宋代的科学技术,经济重心南移,民族关系,理学。教学内容:五代更替与十国兴亡,五代十国的历史特点,南方经济的发展,周世宗的改革;辽的政治和经济:契丹的兴起和阿保机建国,辽的政治制度(南北面官制),辽的社会经济;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北宋的政治:北宋建立和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前期的社会矛盾和王小波、李顺起义;北宋与辽、夏的关系:宋辽的和战,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战;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宋江和方腊起义;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与佃农身份的某些变化,手工业的发展与工匠身份的某些变化,商业的繁荣与金属货币的大量发行和交子的出现;南宋与金的对峙:女真族的兴起与金朝的建立,辽、北宋的灭亡,南宋的建立与人民的抗金斗争,钟相、杨么起义,南宋与金的和战;两宋时期的思想文化:哲学和宗教,文学艺术,史学,科学技术,教育。第十三章元朝的大一统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蒙古汗国建立的历史,并联系史实充分肯定铁木真的历史功绩;理解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汗国对金朝的战争是具有反民族压迫的正义性质,并充分认识蒙古的西征的掠夺色彩及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充分认识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对忽必烈“汉法”的政策的积极作用要给予充分肯定,并揭露其“分而治之”民族政策的实质;全面了解和掌握元朝的文化成就。教学重点和难点:成吉思汗的主要活动及评价,忽必烈推行汉法,元的统治机构与统治政策;蒙古西征与四大汗国的建立,蒙元与西藏的关系。教学内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蒙古族的兴起和蒙古汗国的建立,蒙古灭西夏和金,蒙古军的西征和四大汗国的建立,蒙古军的南进,忽必烈建立元朝与灭宋;元朝的政治和经济:元朝的统治机构与各项制度,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和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元朝的社会经济,元朝的对外关系;元末农民大起义:元朝社会矛盾的激化,红巾军大起义,张士诚、方国珍的武装割据,朱元璋的起义和元朝的灭亡;元朝的文化:哲学和宗教,史学,文学和艺术,科学技术,教育。第十四章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掌握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措施,张居正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萌芽,郑和下西洋,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政策,清朝为巩固边疆地区所作的斗争;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教学重点和难点:明朝前期君主集权的强化,明初恢复经济的政策与措施,张居正改革;资本主义萌芽。教学内容:明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专制主义政治高度强化,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明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瓦刺的兴起与土木之变,明与西北地区各族的关系,明与西南地区各族的关系,明对西藏的管辖,明对台湾的管辖,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对南洋地区的开发,抗倭战争与援朝战争,反对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殖民者的斗争,满族的崛起与明金(清)战争;明朝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宦官专权和内阁倾轧,土地兼并与流民问题,张居正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城市人民的反矿监、税监斗争;明朝后期的黑暗统治,明末农民大起义,大西、大顺政权的建立,李自成攻占北京和明朝的灭亡,清兵入关和农民起义的、失败;明代的文化:哲学思想,史学和图书的整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第十五章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清朝的崛起与清兵入关;掌握八旗制度,掌握清代前期发展经济和维护边疆的措施;弄清“摊丁入亩”与“一条鞭法”的异同;清朝的腐朽与清代中后期的社会危机;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正确理解清朝前期的历史地位。教学重点和难点:清朝中枢机构的演变,康雍乾时期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清朝的制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学内容:清初的统治政策和各地的抗清斗争:清军入关后的统治政策,各地的抗清斗争,郑成功的抗清和收复台湾;君主专制政体的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机构,军事制度和《大清律》,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主义的统治;清朝的社会经济:清前期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平定三藩之乱和统一台湾,对蒙、藏、疆地区的管辖,改土归流政策,抗击沙俄的侵略,清朝的疆域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清朝鸦片战争前夕的清政府:清朝统治的衰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清朝抵制西方侵略者的斗争;明清时期的文化: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考据学、史学和图书编纂,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四、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目使用教材: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7参考书目:1、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10卷上海人民出版社99年版。2、龚书铎、朱汉国《中国社会通史》山西教育出版社97年版。3、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82年版。4、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科出版社90年版。5、傅海波、崔瑞德《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中国社科出版社98年版。6、牟复礼、崔瑞德《剑桥中国明代史》中国社科出版社92年版。7、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三联书店1961年版。8、傅衣凌等《明史新编》人民出版社93年。9、戴逸《简明清史》人民出版社84年。10、鲁惟一、夏含夷《剑桥中国先秦史》。11、黎虎《魏晋南北朝史论》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12、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3、杨宽著:《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4、石井宏明著:《东周王朝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5、童书业撰:《春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16、杨宽著:《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7、林剑鸣著:《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8、张岂之等《中国历史》前四卷,高教出版社,2001年版。五、实验要求与实验内容/课程实践环节基本要求无六、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并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七、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形式为闭卷考试,考核成绩评定方法为:平时30%,期末考试70%。八、必要的说明本教学大纲为指导性大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对大纲的理解,学生的实际,学期长短,学期实际可用教学时数等因素,对教学内容、顺序进行调整,使其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本课程内容繁多,课时有限,课堂教学内容必须精炼。九、本大纲编写参照系、编写根据、编制人本大纲编写参照系:依照闽江学院关于本科教学大纲的基本格式及规范要求。编写根据:以教育部高等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教学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为基础,并参考近年来全国部分院校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及教本。
本文标题:第十二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490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