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4单元单元测试题
1高二地理必修3第4单元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新浪科技讯2009年4月19日消息,《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9》4月18日在北京首发,这是继2007年首次发布《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后再次对长江的保护与发展中新问题与新进展进行了“大盘点”,重点关注流域内重大工程建设与气候变化对长江保护与发展可能的影响方式、程度和应对策略。据此回答1~3题。1.长江的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其原因是()A.流域内科技发达,水资源利用少B.国家的宣传力度大,人们的节水意识强C.长江水量充足,供给远大于求D.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2.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其原因不包括()A.长江沿线的排污量增大,水质恶化,影响了生物的生存环境B.三峡等工程建设破坏了水系的连通性,影响了生物的洄游C.流域内的过度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D.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长江水量减少,净化能力下降3.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我们应()①合理规划沿江产业②减少污水排放保护长江水质③加强管理,依法治水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城个数与总县城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回答4~6题。4.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①峰值均出现在4~6月②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③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④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当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时()①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到华北平原②巴西高原草木生长旺盛③美国南部飓风活动频繁④阿尔卑斯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②黄河在初春和初秋发生凌汛③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不断加固下游两岸大堤④三峡工程的建设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泛珠三角”简称“9+2”,“9”指广东、福建、江西、湖南、2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2”指香港和澳门。读下图回答7~8题。7.此区域内不属于珠江流域的三省是()A.B、K、GB.C、D、EC.A、G、HD.E、L、F8.关于“泛珠三角”中属于东部经济地带并有喀斯特地貌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省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是湛江市B.该省濒临北部湾和琼州海峡C.该省的孤峰平原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早期状态D.对该省红水河上水能进行梯级开发,并将水电输往珠江三角洲下图示意的是我国某平原地区不同年代地下水位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关系,读图回答9~11题。9.图中显示1960~1990年该平原地区()A.年降水量逐渐增大B.地下水位逐渐降低C.年均温逐渐降低D.年温差逐渐变小10.该平原地区有可能分布在()A.华北平原中南部B.长江三角洲地区C.东北平原的北部D.珠江三角洲地区11.对该地区农业生产不利的条件是()A.多酸性土壤B.冻土和沼泽C.多盐碱地D.梅雨和伏旱读右图,回答12~13题。12.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乙地处于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②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③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④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3.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①甲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②乙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③丙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丁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14~15题。14.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工作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配套加工业15.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3A.可以有效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C.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读2001~2005年广东省三个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完成16~17题。16.图中信息反映()A.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少B.2001~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幅度在三个区域中最大C.2001~2005年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于东西两翼D.2001~2005年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是2001年17.珠江三角洲2004年以后对农民工的需求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A.城市化发展迅速B.面临产业升级转型C.高科技产业完全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D.耕地锐减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到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18~19题。18.t4时期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①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②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③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增多④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9.已知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主要的人为原因是()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④2002年2003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4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20~22题。20.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21.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22.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①劳动密集型工业②资金密集型工业③技术密集型工业④资源密集型工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据此回答23~25题。23.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④劳动力数量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4.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一致的是()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25.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唯一选择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综合题(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公斤,降到现在的1.6元/公斤,降幅近30%。材料2: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材料3:东北平原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珠江三角洲652.141.95.154.640.3长江三角洲4.949.845.34.152.443.5京津冀10.045.744.39.547.243.3大东北12.849.737.512.550.437.1产地含油量运输费用(元)生产成本(元/kg)生产方式国产大豆17%0.181.60粗放式进口大豆19%0.161.28集约式5(1)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的原因是什么?(4分)(2)东北作为我国传统大豆的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分2)(3)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由于价格下跌,产品滞销,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受打击,纷纷减产或转产,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6分)(5)生态农业作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东北大豆产区,近年来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推广,试分析图示生态农业的好处。(4分)27.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同时中国经济地域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依据提供的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1)读图甲、图乙,完成填空。1980年至2003年期间,我国进出口总额和外资在我国的累计投资量占世界的比重均呈现出明显的________趋势;1990年至2000年期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增长要明显_________于人口指数增长,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和控制__________增长的成效显著。(6分)(2)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依据下表比较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4分)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情况地区非农业人口比重(%)生产总值(GDP)(亿元)人均GDP(元)经济密度(亿元/平方千产业结构比进出口总额/GDP6米)长江三角洲44287753504028714.6∶55.9∶39.51.13珠江三角洲50135724249961554.4∶53.3∶42.32.04(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涌现出一批经济实力很强的专业镇。广东某镇距广州市35千米,107国道、京广铁路穿境而过。20世纪70年代,该镇开始加工编织袋;80年代以后,私营经济规模逐步扩大;90年代后,在政府积极支持引导下,建立了皮革皮具城,举办了“国际皮革皮具节”。目前,该镇拥有皮革皮具企业和商家4000多家,年产值超过40亿元,从业人员达7万人。此镇已由原来的农业小镇,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皮具生产专业镇。①该镇成为皮具生产基地的有利因素有。(填字母,2分)A.有一定的历史基础B.具有充足的能源保障C.地处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D.有一批企业家精英E.接近原材料生产地F.政府积极支持引导G.交通条件优越②皮具产业集聚的优势可以体现为(字母,2分)。A.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效益B.形成规模化的销售市场和信息、人才交流场所C.降低了企业原料的采购成本D.共同利用基础设施,降低企业投资成本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1:2008年6月25日是第十八个全国土地日,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材料2:我国11个省(黑、吉、辽、冀、材料4:广东省农作物播种面鲁、豫、苏、皖、赣、湘、鄂)耕地及粮食生积变化表(单位:千公顷)产占全国总量的百分比图材料3:2009年4月16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8年《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08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比上年度末净减少了61.01万亩,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播种总面积2005年2009年5193.14815.4其中粮食作物3128.62386.5油料作物353.5318.0糖料作物163.5747.6蔬菜作物1123.81211.87(1)从材料2可以看出,我国粮食生产的布局特点是(2分),这
本文标题: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4单元单元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34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