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书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书(2011-2012第二学期)教师:院系:班级:姓名:学号:2前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在延安《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语重心长地告诫了所有人“不但要知道外国,还要知道中国。不但要知道中国的今天,还要知道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种警醒即便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向古人学习是为了今天活着的人”,历史既有通古今中外之变的理论功能,也兼具提供或回答具体史事的应用功能。虽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以史经世”,但对历史的兴趣可以人人皆有,读史懂史人人可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作为“05方案”新增的一门课程,从历史的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认为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只是整个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实践教学是实现育人的主要形式。实践教学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鉴于以上的目的,为了加强本课实践环节的规范性,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特设计、制作了这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报告书》。怎样才能把这本实践报告书设计的更符合于教学改革的要求,是一个面向任课教师和广大学生的新问题,我们希望得到认真而具体的反馈意见,以进一步完善这一教学环节。使用说明: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实践教学报告书共三项内容,一个学期完成。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为6学时,实践教学成绩30分。表中3项内容由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每一项的学时和分数,每学期任课教师在制定教学日历时,根据所选内容合理分配。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马列教研部2012年2月27日3一:演讲比赛在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组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此环节10分。演讲题目:《青春的火炬》演讲内容:弹指一挥间,人类已昂首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战胜了衰落,走向振兴,挣脱了屈辱,走向奋起,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然而,人们不会忘记那划时代民族救之的“五四”爱国运动,更不会忘记那举起民族救之旗帜,开创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新纪元的先驱者,不会忘记革命战争的峰火硝烟,更不会忘记,为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经落到我们肩上,“五四”火炬已经光荣地传到我们手中。我们生活在一个靓丽的季节,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字眼,我们要去追回与你同行、释放自己青春的能量。青,是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春,是季节,是成长的季节,青春就浊出成在成长季节的那片生命的绿色,是阳光下那片灿烂的笑容。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它也许是你人生的一处驿站,不过请记住,即使它象一颗流星,我们也要努力让它成为一次辉煌的闪现,不惧艰难困险,敢于拼搏,志比云天。大学时代,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知道,风雨会使我们变得强壮,挫折会使我们变得坚强。成熟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质,来自于风雨的洗礼和生活的磨砺,我们要面对山峰,去欣赏它的风光,面对未来去争创人生的辉煌,这样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中国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建设,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但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仍然是个发展中的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地方有待完善和发展,要想国家富强,就必须努力,而希望就寄予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在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共青团留下了英勇奋斗的足迹,做出了无愧于历史的贡献。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世纪,中国共青团,将以新的面貌,面向新世纪,以新的作为开创新的事业,在中华民族振兴史上继续谱写光辉的篇章。我们缅怀“五四”先驱们的业绩,回顾中国人民和青年在整个世纪,走过的历程,作为当代青年团员应当秉承民族精神,高举“五四”火炬,肩负时代责任,让我们用知识加汗水,以满腔热情,去开拓、去创造、去拥抱新希望,来迎接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纪吧。青春是什么?青春可以是携子之手,浪漫而温馨地漫步于桃红柳绿之中;青春可以是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大跳千奇百怪的街舞;青春可以是无休止地泡吧,疯狂地蹦迪,如果还嫌不够刺激的话,那就去蹦极,开飞机。难道,难道青春仅仅就只剩下这些了吗?青春也可以是潜心于科学研究,十年磨一剑;青春还可以是扎根于边疆,一心谋发展;青春更可以是手擎炸药包炸碉堡时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声。青春是整个人生旅程中最绚丽的一站,最奇妙的一站,最灿烂的一站。青春孕育着无穷无尽的能量等着我们去开采,去挖掘,去释放。人生的根本目的就是对于人生价值的认识、诠释,乃至于实现,而青春正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黄金时期。青春需要实现人生价值。青年朋友们,不,战友们,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在向我们召唤,历史将会永远记住我们的身影,前进吧,前进吧,让我们释放青春的能量,点燃创业的梦想。成绩:4二、爱国主义影片赏析根据任课老师的要求,观看与课程紧密联系的历史纪录片、文献纪录片等视频,写出心得体会,800字左右。此环节10分。影片题目:《东京审判》心得体会:二战过后的日本,只有一片沉寂。曾经在亚洲猖獗一时的法西斯帝国,在别国的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废墟。如今,自己的领土上也已是一片残垣断壁。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地践踏别国的领土,他们的国家也受到了同样的待遇,真是罪有应得。一九四六年的东京,在所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参与下,开设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就这样,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工作拉开了序幕。影片的开头,中国法官为了法庭上的座序据理力争,这种爱国精神令我折服。即使在这种严肃的场合下,还是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日本战犯大川周明竟然靠装疯摆脱了罪名。这种行为看似好笑,也从中折射出了日本战犯的无耻。面对铁证如山的“九一八”事变,日本战犯就是不承认事实。直至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出庭作证,他甚至对于日本人扶持他做伪满洲国皇帝一事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十几年间,我甚至没有一点自由可言!”最终,日本战犯理屈词穷。日军在中国领上上横行肆虐,造成了南京大屠杀中惨死我三十万同胞的惨案。许多在大屠杀中幸存的南京市民,为了死去的人同胞,出于对日本侵华罪行的愤恨,说出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战犯一次又一次地低头,他们地罪行也一次又一次地加重。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审理工作终于结束了。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松井石根等七名罪行累累的战犯被处以绞刑,另有十六名战犯被判处无期徒刑,他们是曾经在中国的土地上屠杀了三千五百万中国平民百姓的罪魁祸首,发动卢沟桥事变,组织731细菌部队残害中国人,发起“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指挥南京大屠杀……謦竹难书,是东京审判把这些战争狂人送上了绞刑架,天网恢恢,罪不容赦!然而,在六十年后的今天,日本政坛右翼分子一直在不顾亚洲人民的感情,把这些战犯奉为“英雄”!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借尸还魂,日本投资商还投资拍摄了《自尊》,把东条英机描写成在法庭上伶牙俐齿的辩论家。面对这些信口雌黄,扭曲基至捏造的历史,《东京审判》做出了最坚决的还击。一场让中国蒙受耻辱的抗日战争持续了八年,他验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人们也从中体会到,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是不行的。战争,任何人都不希望发生。对于坚持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必然受到人民的拥护,胜利也是必然结果,二战中法西斯国家侵略战争的全面崩溃也是历史的必然。希特勒曾经说过,要让人们记住他一千年。我想,这些侵略者们发动的战争给全世界大多数人民带了深重的灾难,就怕再过五千年,甚至一万年,也别想让人们忘记他们——他们的滔天罪行!成绩:5三:人物评价挑选一位你感兴趣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简要介绍并做出评价。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文章结尾附上参考书目。此环节10分。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更生),广东南海人。出身于官宦家庭。幼年受严格正统教育。1876年师从朱次琦“经世之学”。1879年(22岁)任职于北京,“乃哀物悼志,以经营天下为志”。1888年趁入京应试之际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改良政治,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为他人所阻而不得上达至帝。后返粤晤今文经学家廖平受启发,写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书,意图尊孔子为教主,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主张,以扫除变法的障碍。1894年中日战争我国失败,康联合各省举人1300余人发动“公车上书”,呼请“据和、迁都、练兵、变法”。此后在北京上海分别组织强学会,创刊《万国公报》、《强学报》等刊物,进行变法的宣传。1896年光绪帝召见他,康上奏折提出一系列变法主张,进行“百日维新”,以失败告终后逃沪转港赴日,与梁启超一起拒绝了孙中山等的争取。后赴加拿大、英国,意图借助他力辅助光绪帝掌权未果。后又赴加拿大组织保皇会。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入侵。1905年同盟会成立。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清政府公布宪法大纲,此后不到两个月光绪帝驾崩,康上书摄政王请杀袁世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政府,康提出“共和体制不能行于中国”提出“虚君共和”。1913年康回国为母奔丧,袁世凯请其去北京,康拒未去,康留上海主编《不忍》杂志,组织孔教会。1917年康为张勋拥护溥仪发布《共和平议》,称“中国若仍行民主,始于小分裂,渐成大分裂,终至灭亡”。后张勋以失败告终。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康参孔于曲阜,称上海反帝运动为“沪乱”、北伐为“粤乱”。1927年临终前仍向溥仪“上折谢恩”,并称“以心肝奉至尊,愿效坠露轻尘之报”。康有为是清末民初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他领导了中国知识界的启蒙运动。先是1895年的“公车上书”,其后,他以进书和进谏的方式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在康有为之前,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敢于像康有为那样把他们改革中国政治体制的建议和设想反复向皇帝提出。在我国历史上,他首次倡导政治体制上的中西结合,最早在中国提出了立宪政体,并提出了具体的宪政方案:兴民权、设议会、进行选举和地方自治,坚持儒家传统和帝制的前提下,逐步学习西方的立宪经验。康有为的立宪思想有很多保守的成份,但作为我们民族思想文化成果的组成部分仍然应当重视。毫无疑问,历史人物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思想、行为总是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但如何“扣”却是因人而异、大不相同的:有的人与时俱进,始终与时代潮流同行,既是“老先进”,又是“新先进”,如孙中山、宋庆龄这样的杰出人物就是如此。他们永远值得后人景仰。但有的人曾经是“老先进”,后来却落伍了,康有为即是一例。这样的人值得后人借鉴。我们在考察、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本着历史的态度,进行客观、科学、具体的分析,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而不能简单化。这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揭示历史的真相。成绩:6成绩评定标准成绩等次评定标准26--30学习实践态度很认真,按时按要求完成学习实践任务,学风严谨;课程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系统,思维敏捷,洞察力强,阅读广泛,能很好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观点正确、鲜明,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笔流畅。21--25学习实践态度认真,按时按要求完成学习实践任务;课程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扎实,思维较活跃,洞察力较强,阅读较广泛,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观点正确,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笔流畅。15--20学习实践态度较认真,能按时按要求完成学习实践任务;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有一定掌握,具备一定观察能力;观点较正确,条理较清晰,文笔流畅。10---学习实践态度不认真,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学习实践任务;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够;观点不明确,条理不清晰,文笔不流畅。总评(分数):任课教师
本文标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078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