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小学衔接教学讲座1
黄岩实验中学叶对萍新课程·新理念·新学生——谈新课程改革下中小数学衔接教学小学生升入初中将面临三大跨度:知识台阶与学习管理的跨度;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的跨度;教学要求与教学方式的跨度。一个永恒的话题——初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衔接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能力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比老师更关注衔接问题一、一份数学学情调查表的分析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调查问卷欢迎你成为实验中学的一员!为了让同学们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让同学们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这一门功课,我们设计了一份新生数学学情调查表。调查表以不记名的形式填写,但你的回答对我们的分析很重要,因此希望你能认真、独立、如实地填写。谢谢合作!性别:男□女□(请在□内打√)你对自身数学水平的评价:好□较好□一般□差□(请在□内打√)1.你对数学这门课的喜欢程度………………………………………………()A.很喜欢B.较喜欢C.一般D.不喜欢2.学习小学数学,你的预习习惯是…………………………………………()A.经常自觉预习B.偶而预习C.老师要求才预习D.从不预习3.在数学课堂上,你参与讨论或回答问题…………………………………()A.积极主动B.视课堂气氛而定C.视问题难易而定D.从不参与4.平时对待数学作业,你的态度是…………………………………………()A.独立完成B.常与同学讨论完成C.偶而抄袭完成D、有家教指导完成5.你对做错的数学题目,一般会…………………………………………()A.记录并及时订正B.不记录,但会及时订正C.偶而会订正D.从不订正6.你对不会做的数学题目,经常是…………………………………………()A.请教老师B.问同学C.找参考书D.放弃7.你对自己所做的数学作业…………………………………………………()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D.很不满意8.你做课外数学作业时………………………………………………………()A.积极主动,认真自觉B.在家长指导与陪同下C.很勉强地做D.经常不完成9.我校所布置的暑假数学预习作业,完成情况……………………………()A.第一章B.第一、二章C.全册D.尚未进行预习10.做暑假数学预习的作业时………………………………………………()A.独立完成B.在辅导班完成任务C.老师个别指导完成D.父母指导完成你对自身数学水平的评价:1.你对数学这门课的喜欢程度………()A.很喜欢B.较喜欢C.一般D.不喜欢2.学习小学数学,你的预习习惯是………()A.经常自觉预习B.偶而预习C.老师要求才预习D.从不预习24.5%40.1%31.9%2.8%22.1%49.1%22.1%6.7%3.在数学课堂上,你参与讨论或回答问题…()A.积极主动B.视课堂气氛而定C.视问题难易而定D.从不参与4.平时对待数学作业,你的态度是…()A.独立完成B.常与同学讨论完成C.偶而抄袭完成D、有家教指导完成25.5%27.8%39.5%7.2%70.7%16.9%2.5%9.7%5.你对做错的数学题目,一般会…………()A.记录并及时订正B.不记录,但会及时订正C.偶而会订正D.从不订正6.你对不会做的数学题目,经常是………()A.请教老师B.问同学C.找参考书D.放弃40.1%57.1%2.5%0.02%31.1%44.3%22.6%0.2%7.你对自己所做的数学作业………………()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D.很不满意8.你做课外数学作业时……………………()A.积极主动,认真自觉B.在家长指导与陪同下C.很勉强地做D.经常不完成8.6%80.1%10.3%0.02%55.9%29.8%12%2.4%9.我校所布置的暑假数学预习作业,完成情况…()A.第一章B.第一、二章C.全册D.尚未进行预习10.做暑假数学预习的作业时……………()A.独立完成B.在辅导班完成任务C.老师个别指导完成D.父母指导完成67.1%20.2%11%1.7%76.6%12%4.9%6.4%◆对数学学习热情高,但难以坚持。◆做作业的意识强,但对作业的质量要求不高。◆布置作业完成好,但针对自我选题做的不多。◆计算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比较薄弱。◆课堂纪律不差,但积极参与思考、会听课的不多。◆对考分的感觉很强,对自己学习情况不会反思。◆学习途径不够丰富,对老师家长的依赖性很强。◆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要求不一致。◆小学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小学生数学学科学习情况的评价二、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比较1.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学段目标差异知识目标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2.学段目标差异知识目标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的基本性质,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等技能;体会证明的必要性,能证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2.学段目标差异知识目标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事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的活动,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知道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3.内容结构上的联系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与方程,探索规律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可能性统计概率综合应用课题学习说明:联系很紧密;基础很重要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4.教学建议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第三学段的要求比第二学段的要求高;第二学段数学很浓的“生活味”向第三学段数学更有“数学味”过渡课标对两个学段教学要求三、中小数学数学教学的差异分析1.学习的环境与心理差异(1)学习环境差异:(2)学习心理差异:-新学校、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宽松的起始年级学习;一起生活了六年学校、同学、教师、班集体;紧张的升学压力2.教材的直观与抽象差异如:(1)由算术数到有理数;教材内容差异:——抽象、严密、复杂的数量关系;(2)由数到式;(3)由用列式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3.思维的单向与多维差异如:应用题的教学中方程法的关键是已知量与未知量一起参与运算,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数学思维差异:第一思维是算术方法---第一思维是方程,算术法的关键是用已知量表示未知量的思维过程3.思维的单向与多维差异又如:几何教学中数学思维差异: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简单几何计算推理方法可以多种的、开放的。----几何图形性质的认识与严密几何推理推理过程是严密的。推理表达具体而准确的。4.教学时间宽松与紧张差异(1)课程设置差异:小学:语文、数学为主,英语、科学为辅。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为主、社会、政治为辅。(2)学科受课时间差异:中学数学:每周5节课。小学数学:每周多于5节课。(3)课外作业类型与作业时间差异: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为主。小学:语文、数学为主。(4)教学进度差异:中学:本学期实际受课时间约90节课新课约61节,每章复习1节,考试1节共8节课,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合计4节。剩17节:每章练习课+期中复习+期末复习天天新知识教师要把握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过去了,就没时间再教,再教又有再教的目标(1)教学要求差异:(2)学习要求差异:小学:比较依赖于教师与家长;中学:独立性、自觉性要求很高;5.教学要求与学习要求差异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进度更快,课堂内容更多,教师授课节奏更快,。四、中小学教师为中小学衔接应做些什么?中学教师要研究的对策(一)研究教材(二)研究教法(三)研究学生(一)研究教材1.研究课程标准,领会教材意图,落实教学行为。2.注重教材知识衔接点,实施四个过渡。“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过渡。“数”与“式”的过渡解题方法上的过渡。“算术法”与“方程法”的过渡(一)研究教材1.研究课程标准,领会教材意图,落实到教学行为。2.注重教材知识衔接点,实施四个过渡。3.注重教材重难点衔接,让学生顺利过渡。有理数加减运算;有理数乘除运算;加强分数运算及运算技巧练习。有理数乘方运算;有理数运算整式列代数式技能训练加强数学规律题的探究(二)研究教法1.教学模式衔接:水无常形、教无定法;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1)设:即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启:即启发诱导,探求新知;(3)练:即变式练习,反馈矫正;(4)测:即形成测试,评价回授;(5)归:即归纳小结,深化目标。2、概念教学衔接概念是整个教学过程所积累的主要知识点,因此上好概念至关重要。(1)借助感性材料作铺垫(2)能从类比启发的角度说明(3)突出本质特征(4)及时下定义(5)把握内涵和外延(6)具体运用3.课堂学习方式的衔接:(1)注重课前准备,及时检查落实于行动课堂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学会学习的主阵地。(2)处理好“听”、“思”、“记”、“练”的关系4.做好作业要求衔接(3)作业书写与作业评价明确;(1)作业内容与上交时间明确;(2)作业数量与作业难度控制;(三)研究学生1.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行为习惯(1)渴望自由,但自我克制能力较差。(2)渴望独立,但行为表现丢三拉四。2.中学生听课与作业习惯(1)看似听懂,事实不会。(2)似是会做,错误很多。(3)都已订证,还是不懂。3.构建和谐课堂与和谐师生关系(1)激发兴趣培养感情(2)捕捉点滴挖掘亮点(3)具体指导习惯养成(4)合理设计体验成功(5)开拓创新培养品质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现有基础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问题、困惑、思考、见解、兴趣、经验、感受、智慧等是教学的重要生长点。不搞“一步到位”,打基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考题和教辅不能成为教学的主要依据4.把握教学起点争取无缝衔接5.对中小数学教师的教学要求变学会为会学会学才能学好;一个人一生的知识不仅是靠课堂、课本、学校学来的,大部分要靠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1)一个主体——以学生为主体(2)两个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3)三个要求——要求学生做到概念清、公式熟、运算准(4)四个掌握——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掌握解题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掌握学习方法教学研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是一段说不完的话,需要我们一起分享;是一道解不完的题,需要我们共同探究;是一件做不完的事,需要每个
本文标题:中小学衔接教学讲座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66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