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合作医疗制度渊源、流变与当代发展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渊源、流变与当代发展作者:杨善发,YANGShan-fa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刊名: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OFANHU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年,卷(期):2009,33(2)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24条)1.中国:卫生模式转变中的长远问题与时策19942.秦晖从医改失败看公共服务部门的危机[期刊论文]-中国社会导刊2005(31)3.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20014.儒道佛与中国医药学20025.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19936.社会公益供给--NPO、公共部门与市场20057.史江宋代经济互助会社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2)8.患难相恤--论中国民间的自治与扶贫20069.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200110.州境巡疗、惠民药局和赤脚医生2006(3)11.黄少安制度经济学中六个基本理论问题新解[期刊论文]-学术月刊2007(1)12.理解制度变迁:迅捷变革的制度与缓慢演进的制度200513.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文版序199114.刘纪荣.王先明二十世纪前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变迁[期刊论文]-浙江社会科学2005(2)15.徐畅1927-1949年国共两党农村合作比较研究[期刊论文]-社会科学辑刊2004(6)16.黄宗智悖论社会与现代传统[期刊论文]-读书2005(2)17.汪时东.叶宜德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回顾与发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4)18.对合作医疗早期历史情况的回顾1992(6)19.农民就业、农村金融和医疗卫生事业问题的几点意见200320.新农合制度提前实现全覆盖200821.农民看病难到底如何解--听听王红漫课题组乡村发现后的政策建议200622.互惠:一种颠倒的政治发展观点199223.农民参与:新农合监管的新路200824.杨团.刘远立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势在必行——以陕西省洛川县的实践为例[期刊论文]-红旗文稿2006(2)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毛翠英.MAOCui-ying财政压力视角下的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4)农村合作医疗历经了三起两落,这是在公共供给因素持续性缺失的背景下,诸多私人供给因素和其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财政压力是农村合作医疗产生的主要原因,农村合作医疗的兴衰与相应时期的财政压力正相关,其原因就是政府释放财政压力的甩包袱策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正确认识财政压力历史作用的基础上,研究如何避免甩包袱路径依赖,并通过开源节流等措施避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可能带来的新财政压力.2.学位论文李艳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研究——以B县为个案2009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创造出来并加以推广,成为在特定条件下解决中国广大农村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的成功制度。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普遍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广大农民享受到了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医疗服务。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瓦解,农民无力承担沉重的医疗负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日益严重。在中共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中,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农民抵御重大疾病的风险和健康水平,推进农村卫生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为中国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这一制度本身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制度基础以及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也越来越引起各方的关注。本文以B县为个案,对B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做了历史回顾和理论分析。本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第一章是论文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合作制度的概念与制度变迁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建立了理论分析框架。第二章介绍了B县的概况及合作医疗制度变迁的历程,比较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区别于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特征。第三章分析了B县农村合作制度变迁的原因。第四章分析了B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过程中在制度供给、制度效率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五章试着提出了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的对策。3.期刊论文李华.LIHua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变迁的制度环境分析-学习与探索2005(6)农村合作医疗是在其所处的制度环境框架内运行的,其性质、范围、进程及效果都不可避免地受制于基础性制度的影响.适宜的制度环境是历史上农村合作医疗获得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制度环境的变迁是过渡时期和市场经济初期农村合作医疗缺乏生命力、迅速解体和难以恢复的根本性原因.制度环境沿着既定的轨迹修正和加强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行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4.会议论文孟宏斌.陈娥英制度变迁中的缺失与完善:西部农村合作医疗30年回顾反思与展望2008改革开放30年来,在西部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变迁中,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西部合作医疗存在功能定位偏差、管理体制不顺、筹资公平性欠缺、补偿支付范围不合理等根源症结,可在明确合作医疗公共产品属性的基础上,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加强政府对合作医疗的财政投入;将门诊列入补偿范围,扩大受益面;加大对西部常见多发病的补偿比例,增强受益率。同时,提高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构建适宜的农民参与机制,从而保障西部农村合作医疗的持续发展。5.期刊论文李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变迁的制度分析-长白学刊2006(3)农村合作医疗经历了半个世纪曲折的发展过程.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形式使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供给主体,是历史上农村合作医疗获得成功的经济基础.同时,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形式的变迁也使村集体失去了作为制度供给主体的物质基础,成为农村合作医疗解体的直接原因.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明确其社会医疗保障性质,确认政府制度供给主体,以便政府行使其多重身份下的具体职能.6.学位论文张展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分析与研究200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等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救助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一条解决占我国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的新路子,关系到几亿农村居民的健康权,其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在基本理论分析和制度变迁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期间的状况以及在发展道路上遇到问题的研究,阐述了未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态势,提出了若干新的见解。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本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关于此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本人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这样一个过程,在当前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试点期间证明,该制度是可行的但不尽完善;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的逐步增加,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使得所存在的问题逐步得以解决;最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被城乡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所代替。第二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理论分析本章对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引出了合作医疗的性质和存在的基础。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性质是农民之间的合作共济,并带有部分社会医疗保险的特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基础是:政府的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迫切需要;中国特有的文化因素。同时论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固发展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力水平;政府财政发挥关键作用;较高的农民参合率;相对低的管理成本:适量的医疗费用补偿和法律保障等。第三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确立和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具有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背景。它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其内容包括: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补偿、分配和使用,卫生服务的提供和利用,合作医疗的组织、监督和管理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该制度在新时代背景下政治上的重大意义。(2)在保障对象上明确要覆盖到农村居民。(3)筹资多元化。(4)农民缴费不再是“乱收费”。(5)家庭为单位的参保模式。(6)以大病统筹为主。(7)以县为管理单位(8)强调了监督机制的民主公开(9)在运作机制上明确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商业医疗保险三者的关系。本章还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及其成效作了描述,对全国范围内截至2006年6月的试点情况作了介绍,同时介绍了鄞州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经验。第四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其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新农合稳定增长的筹资机制问题;我国多数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方案不尽合理;至今没有一部专门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问题的法律法规;管理成本与机构间协调问题。第五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态势分析与政策建议本章通过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分析,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态势进行研究,并为改革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奠定基础。同时提出了关于合作医疗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建立稳定增长的筹资机制;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节基金制度;将合作医疗纳入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畴。7.期刊论文顾海.唐艳.GUHai.TANGYan强制性制度变迁与农户理性不及的反应——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两点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6(11)本文探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制度变迁的合理性和农户的反应.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具有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点,因为农民认知上存在理性不及的无知状态.8.学位论文刘艳利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变迁:历史回顾与理论分析2007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以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为主线,经历了几起几落。近几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使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仅与广大农民的健康息息相关,而且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曾经取得巨大的成就,用较少的卫生医疗支出,向农村提供低费用和适宜的医疗保健服务,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瓦解,农民无力承担沉重的医疗负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日益严重。研究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对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做了历史回顾和理论分析。首先,回顾了1949年-2006年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过程,将整个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具体分析每一次制度变迁的内容、制度变迁的原因以及制度变迁对农村卫生事业和农民健康的影响等,为下文进行理论分析做好铺垫。接着,在历史回顾的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从制度变迁的主体、动因、方式等六个方面展开理论分析,指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变迁的主体呈现多元化,并且存在角色转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是一次政府发动的诱致性变迁;制度环境的改变,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医药体制改革等,都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文章还简单讨论了制度的构建与演化问题。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正在推广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文章认为,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传统的合作医疗有诸多不同点,制度设计上也更加完善,但是,合作医疗制度所赖以生存的制度基础和体制环境已经不复存在,合作医疗模式的重建面临很大困难,重建的必要性也值得怀疑。况且,中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农民的负担能力也不同,将一种制度安排推广到所有地区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必然会遇到困难和阻碍。文章还对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和商业医疗保险模式能否替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分析,指出,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下,不论是社会医疗保险,还是商业医疗保险,都无法替代合作医疗制度,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其他制度的改革,这两种模式在未来有
本文标题:合作医疗制度渊源、流变与当代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8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