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语文试卷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2007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两部分。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保管好试卷以便讲评。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今天你展示才能的机会到了,只要你认真审题,放松自己,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己,你一定是最棒的!第Ⅰ卷(共42分)一、语文基础知识(18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龟.裂(jūn)愠.怒(yùn)菲.薄(fěi)游目骋.怀(chěng)B.喋.血(dié)椽子..(chuán)浸渍.(zì)倔.头倔脑(jué)C.豢.养(quàn)胚.胎(pēi)骄横.(hènɡ)长歌当.哭(dānɡ)D.攒.射(cuán)惩创.(chuānɡ)慰藉.(jí)岁在癸.丑(kuí))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暮蔼苟活枯槁举案齐眉B.踌躇伸冤屠戳黯然泣下C.寥落妊娠旋涡殒身不恤D.绯红桀骜炫耀绳头微利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②人类在追求自身生存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对自然环境的保护。②随着他的“码根码”汉字输入软件进入电脑市场,他的生活也有所改善。③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是德。A.忽视景况大方B.忽视景况经济C.忽略境遇经济D.忽略境遇大方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B.尽管有些人将邓丽君、徐小凤等人的歌曲看成是明日黄花....。可是,由歌坛新人翻唱这些老歌还是会吸引大批观众。C.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D.北京大学大学术气氛浓厚,学生处于其间四年,耳闻目睹....,也养成了重视学术的风气。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因特网作为传媒,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地的人们凭网络共享同样的信息。B.总经理在协调会上宣布,拓展开发部对经营销售部的那些捕风捉影的指责,将一概不予理睬。C.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不可。D.“新郎”牌西服无论是用料的质地、设计的款式、加工的水平还是包装,都可堪称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上乘。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李老师说:“学习上要不断努力,否则就会退步。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B.这篇杂文虽然不长,但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确实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C.怎样解释这种人生历程呢:是信念,还是野心?是原则,还是投机?D.实践,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去检验:实践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中国绿色技术发展现状我国污染末端处理技术即“深绿色技术”发展较早,技术水平也较高。而“浅绿色技术”即减少污染产生的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滞后。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世界各国通过不断增加投入,治理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以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但末端处理只能减轻部分环境污染,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原因很简单,一边治理,以便排放。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末路处理为主的污染控制战略必须改变。于是,清洁生产的思想产生了。清洁生产的基本内涵是在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采取预防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的产生,概括地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采用清洁的能源,在少废或无废的清洁生产过程中生产对环境无害的清洁产品。我国的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是从处理“三废”开始的。20世纪70年代废水、废气、废渣是环境治理的重点。在废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工业废渣处理与利用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才引入清洁生产的概念。清洁生产在我国推广至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我国的清洁生产技术的水平和推广程度都比较低。不少工厂企业至今仍沿用20世纪50——60年代的老工艺设备,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加上管理不善,布局不合理,物资利用率低,物耗、能耗、水耗很高,不仅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且还使生产成本增高,造成环境污染。发展清洁生产我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需要开展以清洁生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以改变单纯从生产的终端考虑污染控制的传统观念。建立清洁生产技术指标体系和资源运用及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租金企业工业污染控制和企业进步生产。建立相应的资源运用和排污总量控制方法,促进企业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研究清洁生产的合格评定与市场驱动机制,为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提供有利的市场环境。研究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模式、产品生态设计技术和方法等。我国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开展清洁生产,并为此制定了要实施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表明了我国政府实行清洁生产的决心。(节选自《新华文摘》)7.下列对“清洁生产”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清洁生产即“浅绿色技术”,它是不同于“深绿色技术”的一种“生产技术”。B.清洁生产是产品和产品生产过程采取预防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的生产。C.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是采用清洁的能源,生产过程少废或无废。D.治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就是清洁生产。8.下列对第一段中“清洁生产的思想产生了”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因为末端处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所以人们认识到有必要推行清洁生产。B.清洁生产解决了末端处理存在的许多问题,于是清洁生产的思想便应运而生。C.“深绿色技术”,只是注重生产结果污染的控制,而没有注重生产过程的污染,所以清洁生产的思想产生了。D.因为末端处理虽然能改变环境污染状况,保护生态环境,但需要不断增加投入,耗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费太大。9.对原文第二段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A.我国发展清洁生产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生产和培训,更新传统观念。B.我国清洁生产技术的水平和推广程度,相当于国外50——60年代的水平和状态。C.我国清洁生产落后的原因,是许多工厂企业至今仍用国外的二流落后设备。D.提高我国的清洁生产技术水平的关键,是研究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模式、产品设计技术和方法等。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21世纪,我国绿色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积极推行“浅绿色技术”即清洁生产技术。B.在废水处理、大气污染、工业废渣处理与利用等方面成功发明了许多技术,说明我国清洁生产技术有一定的基础。C.为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今后的一段时间,我国将既发展“深绿色技术”,又推广“浅绿色技术”。D.通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我国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推广程度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见注一)、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元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见注二),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见注二),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选自《战国策·秦策》)【注】①三川:韩地,以其境内有黄河、洛水、伊水而得名。②西海:指蜀国。③九鼎:九个青铜大鼎,相传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戎狄之长.也长处,优点B.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扩大,开拓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整治,修补D.蜀主更.号为侯更换,改变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与虚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②六国破灭,弊.在赂秦B.①臣请谒.其故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C.①而天下不以.为暴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①以因.于齐、赵②我欲因.之梦吴越13.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说明司马错伐蜀而不伐韩、周的原因的一项是①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②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③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④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⑤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⑥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A.①③⑥B.②④⑥C.③④⑤D.②③④14.下列有关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秦国的攻伐对象应该是蜀还是韩、周的问题上,张仪与司马错的意见针锋相对,张仪的观点没有被秦惠王采纳,主要是他对张仪“争名”“争利”的狭隘观点表示出反对。B.司马错赞同张仪的有关蜀地位置、地位等的论述,但他比张仪分析更加透彻,更能看到统一该地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扩地富民,还在于获得舆论支持。C.司马错认为不能先攻打韩、周,一是因为攻打他们会引起诸侯的反对,使自己陷于矛盾之中,二是考虑到秦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等的不利因素。D.战国时代的谋臣大都能言善辩,本文中司马错的语言体现出其朴实无华、见解精辟的特点,透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沉着冷静、深谋远虑的谋臣形象。第Ⅱ卷(共108分)四、(20分)1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3分)译文:(2)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3分)译文: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雨中愁。(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2)第二句中的“敌”字与“对”字相比较,表达效果哪个更好?为什么?(3分)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将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白部分填写完整(共8分,每题1分)(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2),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3)二十四桥仍在,,。(姜夔《扬州慢》)(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纪念刘和珍君》)(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王安石《游褒禅山记》)(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长歌行》)(7)昆山玉碎凤凰叫,。(李贺《李凭箜篌引》)(8)料得年年肠断处,,。(苏轼《江城子》)五、(共16分)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谈生命(节选)冰心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海奔注,一路上他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试卷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5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