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语文试卷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试卷
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试卷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命题、审校:富阳中学洪永富第I卷(选择题共28分)一.(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长歌当.(dàng)哭对酒当.(dàng)歌菲.(fěi)薄惩创.(chuāng)B.如椽.(chuán)之笔朔.(sù)风凛冽泥塑.(sù)倒溯.(sù)C.大放厥.(jué)词味之潸.(shān)然遗.(wèi)赠颤.(chàn)栗D.抱薪.(xīn)救火有碑仆.(pū)道坍.(tān)弛驯.(xùn)鸽2.下列各组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寥落殒生不恤既往不咎渫血默无生息B.歆羡住持寺院风餐露宿燉煌眼枯见骨C.踯躅自出机杼广有羽翼噩耗葳蕤生光D.清净泣下占襟无与士耽落寞宿兴夜寐3.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选用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时间的长河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着,每天都在悄无声息地。②市人大常委会秘书处及时各区县分会场代表的质询意见,分门别类送交各主管委员会负责人。③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加大了治理对农民乱收费现象的工作力度,多数地区乱收费的发展势头得到了有效。A.流失收集遏制B.流逝收集遏制C.流失搜集遏止D.流逝搜集遏止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B.这款新品运动服,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提高科技含量,改头换面....,品质上比原来有明显提高。C.中巴两国友谊深长,这次巴基斯坦遭遇强烈地震,我国立即派出国际救援队伍,鼎.力.救助那里的灾民。D.那一天,先生的好多学生都从各地赶来,参加纪念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活动。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经过一个下午的埋头苦干,我走到屋外,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打了个冷战,头脑也清醒了许多。B.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参加杭州西湖博览会的国内外宾客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众多艺术家演出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和舞蹈。D.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信访办的同志说,他们一天之内就把收到的群众来信郑重地转给了各有关部门。这种务实作风值得赞扬。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形种兼备,充满生机。”C.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着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D.公诉方认为:被告人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应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7.下列各项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A.《答司马谏议书》选自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篇文章与《游褒禅山记》一文都是宋朝大散文家王安石的佳作。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常使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合称“诗经六艺”。C.《归园田居》的作者是陶渊明,《短歌行》(对酒当歌)的作者是曹操,《长歌行》(青青园中葵)的作者是曹植,《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D.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因从事抗日工作,于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其小说代表作有《沉沦》、《迟桂花》、《春风沉醉的晚上》等。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应当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本:追究C.吾今且报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相:你D.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渠:他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B.自牧归荑,洵美且异C.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B.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二.阅读下段文言文,回答11——14题(每小题2分,共8分)秦使向寿平宜阳,而使樗里子﹑甘茂伐魏皮氏。向寿者,宣太后外族也,而与昭王少相长,故任用。向寿如楚,楚闻秦之贵向寿,而厚事向寿。向寿为秦守宜阳,将以伐韩。韩公仲使苏代谓向寿曰:“禽困覆车。公破韩,辱公仲,公仲收国复事秦,自以为必可以封。今公与楚解口(注:地名)地,封小令尹以杜阳。秦楚合,复攻韩,韩必亡。韩亡,公仲且躬率其私徒以阏(注:顽抗)于秦。愿公孰虑之也。”向寿曰:“吾合秦楚非以当韩也,子为寿谒之公仲,曰秦韩之交可合也。”苏代对曰:“愿有谒于公。人曰贵其所以贵者贵。王之爱公也,不如公孙奭;其智能公也,不如甘茂。今二人者皆不得亲于秦事,而公独与王主断于国者何?彼有以失之也。公孙奭党于韩,而甘茂党于魏,故王不信也。今秦楚争强而公党于楚,是与公孙奭﹑甘茂同道也,公何以异之?人皆言楚之善变也,而公必亡于之,是自为责也。公不如与王谋其变也,善韩以备楚,如此则无患矣。韩氏必先以国从公孙奭而后委国于甘茂。韩,公之雠也。今公言善韩以备楚,是外举不僻雠也。”向寿曰:“然,吾甚欲韩合。”对曰:“甘茂许公仲以武遂,反宜阳之民,今公徒收之,甚难。”向寿曰:“然则奈何?武遂终不可得也?”对曰:“公奚不以秦为韩求颍川于楚?此韩之寄地也。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韩也。公求而不得,是韩楚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争强,而公徐过楚以收韩,此利于秦。”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向寿者,宣太后外族也,而与昭王少相长..相长:一起长大,要好B.而公独.与王主断于国者何独:唯独C.甘茂许公仲以武遂,反.宜阳之民反:违背D.公孙奭党.于韩,而甘茂党于魏党:结交,友好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楚闻秦之贵.向寿,而厚事向寿。B.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韩也C.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向寿为秦守宜阳,将以.伐韩不赂者以.赂者丧B.公不如与.王谋其变也与.蠃而不助五国也C.人皆言楚之.善变也,而公必亡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今秦楚争强而公党于楚,是.与公孙奭﹑甘茂同道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14.苏代劝向寿“过楚以收韩,此利于秦”,对其具体劝说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代认为,如果强行攻打韩国,虽使公仲受辱,但势必会引起他的困兽之斗,或者转而事秦。这对向寿不利。B.苏代说,在秦楚争强的背景下向寿偏向于楚,这就犯了与公孙奭﹑甘茂一样的错误。C.苏代认为,秦王比不上公孙奭对向寿的喜欢,也比不上甘茂对向寿才智的赏识。三个人应该团结合作而不各自为政。D.苏代劝向寿不仅不要攻打韩国,收回武遂,而且应该与韩国友好而防备楚国,帮助韩国收回颍川;那样韩国会感激,楚国也会来巴结。第II卷(共72分)三.(13分)15.翻译下列句子(5分)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2分)。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3分)。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啄木曲白居易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不如饮此神圣杯,万念千忧一时歇。(1)这首诗的主旨是咏叹了(感情)之重,到了的程度。(2分)(2)这首诗的构想“出奇见巧”。请分析其巧妙之处。(2分)。17.默写:(任选四句)(4分)①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短歌行》②惟草木之零落兮,。《离骚》③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孔雀东南飞》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长歌行》⑤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并力西向。《六国论》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8——21题(13分)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18.阅读划线的句子“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联系上下文,概括出作者所说的“证据”是指什么?(3分)。19.第4自然段划线的句子以反问的方式对过去在故乡的生活场景作细腻描写,这种描写是浸透了作者的感情的,请说说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20.“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说说这句话的含义。(3分)。2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试卷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5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