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长沙县开物中学2008年人教版高二上语文期中测试卷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年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卷(请注意: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到答题卡内,只收卷二)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尴.尬(gān)迤逦.(lǐ)拮.据(jié)命途多舛.(chuǎn)B、蕴籍.(jiè)匹.配(pǐ)自给.(jǐ)咬文嚼.字(jiáo)C、流憩.(qì)险衅.(xùn)央浼.(miǎn)茕.茕孑立(qióng)D、参.差(cān)下乘.(chéng)精髓.(suǐ)载.欣载奔(zǎi)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国际社会1日对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发生的数百名学生遭劫持事件进行__谴责,要求武装分子立即无条件释放所有人质。②美国副总统切尼1日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表示,他接受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的提名,与布什一起____11月2日的下届总统大选。③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阐述了目前国家关于高校收费的总体原则和有关政策,他表示:“目前,高校收费政策应该说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基本上还是____合理的。”A、热烈争夺相对B、热烈角逐相对C、强烈角逐比较D、强烈争夺比较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C.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②见.笑于大方之家B.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C.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①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了解,中国孔子网是由中国了孔子基金会投资创办的,这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B.德国有句谚语:生活犹如一册书,愚者草草翻阅,而智者孜孜攻读,因为他知道,他只能读它一次。C.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发展和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D.“十一五”期间山东高校将不再建设新校区,未来几年则着眼于内涵发展,着重提高高校教学质量。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克服懒惰松散的习惯?这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B.“我的伞。”他厉声说道:“把它还给我。”C.她的父、母亲都是文艺工作者,从小就对她进行教育和培养。D.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班级学号姓名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叶廷芳我们的木构建筑——这里指达到辉煌程度的木构建筑——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从形式到风格都只是单一的发展,没有发生过质的变化,可谓“两千年一贯制”。而欧洲人的石构建筑,仅自古希腊罗马起,其风格上的更新换代至少在一打以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恐怕是我们习惯于承袭思维,总爱向前人看齐:以前人的水平为坐标,一味以前人的成就为荣耀,为自满。而欧洲人不管前人有多大成就,都不满足,敢于向前人挑战,设法超越他们。两种不同的文化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着重在前人基础上渐进发展,少有革新;一个则不断推陈出新,向前跨越。建筑作为艺术的一门和审美的载体,它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因为人的审美意识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从19世纪下丰叶起,从世界范围看,由于新的建筑学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的诞生,建筑开始了一场崭新的革命。中国的木构建筑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也已走完了它的历史进程,面临着蜕变。近代西方思潮作为强势文化迅猛地涌入我国,这意味着客观形势已不允许中国建筑从自己的娘胎里孕育出自己民族的建筑新胚胎,我们一边招架,一边接受;来不及细嚼,难免囫囵吞枣。整个20世纪我们在总体上就未能跳出西方建筑的大窠臼,既没有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建筑新胚胎,也没有在世界新思潮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地位。到世纪末一看缺少自己的东西,没有进行必要的反思,马上又求助于老祖宗,把前人留下的那些遗产,即把“大屋顶”风格当作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建筑美学法则和艺术模式,到处用钢筋水泥搞复古。传统是必须继承的,怎么能割断历史的延续性呢?但是我们的祖先在当时物质条件很简单、相关的理论很缺乏的条件下,在艺术和建筑领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我们今天在更优越的条件下,还只知去重复它们,那确实是太“没有出息”了!任何民族只有重视今天的创造才有利于推动历史的发展。另外,罗马人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就有了《十建筑书》,不仅对当时的建筑技术和艺术作了详尽的记载,而且作了理论提升,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较完备的建筑理论著作。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四书》等对欧洲建筑理论作了认真而详尽的梳理和阐发,对尔后的欧美建筑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相比之下,作为木构建筑水平最高、经验最丰富的国家,我们在这方面的建树就要逊色得多。直到汉代我们才有了一部《考工记》,还属于政策、法规一类。之后过了上千年,到五代至北宋才有了一部《木经》,之后元代的《经世大典》《梓人遗制》,又多半失传。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都只着重在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记述,理论升华和探索仍较缺乏。(节选自2006年6月9日《光明日报》)7.下列对作者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习惯于承袭思维,习惯于向前人看齐,而不习惯于超越前人。B.20世纪我们的建筑由于客观形势的制约,在总体上未能跳出西方建筑的大窠臼。C.建筑理论总结和理论建设的滞后性,制约着我们建筑的发展.D.创造意识淡薄,鲜见图变求新的极具影响力的建筑作品,这需要我们认真深刻反省。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大屋顶”风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美学法则和艺术模式。B.中国的木构建筑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C.“继承传统”其实是对前人的形式和风格的模仿和重复。D.作为我们的民族遗产,扎扎实实地搞好木构建筑是无可厚非的。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建筑文化心态上,我们中国人总习惯于模仿前人,而不善于探讨未知。B.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等仍是我国建筑遗产的精华。C.我们的相当多的建筑师都在试图摆脱“工匠心态”的束缚,力图在建筑理论方面有所建树。D.热衷于“重修圆明园”的呼声,其实就是承袭思维的一种极端表现。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20分)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繻①。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②,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③,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④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议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欺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选自《汉书》)注:①繻:用作通行的帛②传:凭证③制:帝王的命令④横草:使草倒下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吏予繻予:动词,给B.今天下为一一:数词,一个C.当发使匈奴发:动词,出发D.干名采誉干:动词,求取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武帝异其.文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①弃繻而.去②水浅而.舟大也C.①还当以.合符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D.①且.盐铁,郡有余藏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终军报国心愿的一组是()①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②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③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④驽下不习金革之事⑤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⑥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③⑤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B.终军请缨赴南越,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但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早有冲锋陷阵之心,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D.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14.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3分)(2)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5分)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四、课文默写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1),秋水共长天一色。(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3),知来者之可追。(4),烟光凝而暮山紫。(5),临清流而赋诗。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16、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17、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六、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1题。良心的安抚困难时期,粮食成了全社会的中心,天下事,再大也大不过粮食去。“民以食为天”的平淡警句,在那个时候,彻头彻尾地被我们所理解,牢牢地记在心上。在普通的家庭里,一天要吃几两粮食,一顿又该怎样分配,成了大家要反复掐算计较的事情,决不可以有半点疏忽。就是在粮食如此困难的时候,有一天,我的奶奶突然意外地扛回了一袋粮食,是捡来的。天上掉馅饼!足足三十斤重的白面。我们全家都愣了,呆呆地望着那袋粮食,不是大喜,而是惶恐。是谁丢的粮食?奶奶说,也许是从自行车上掉下来的,也许是毛驴车上掉下来的,也许是大卡车……奶奶伸出冻红的手,说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期中试卷长沙县开物中学2008年人教版高二上语文期中测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5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