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6遗传的分子学基础高中生物练习试题
第1页共8页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6:遗传的分子学基础一、选择题1.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A.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途径2.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DNA能产生可遗传变异B.DNA能自我复制C.DNA是遗传物质D.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4.(2010·临沂模拟)如图是DNA和RNA组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中都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B.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由5种碱基构成C.蓝藻的线粒体中也有上述两种核酸第2页共8页D.DNA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有脱氧核糖而没有核糖5.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转变为U(U与A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现有一DNA片段为—AGTCG—①—TCAGC—②,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①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轮复制后其子代DNA片段之一为()A.—CGTTG——GCAAC—B.—GGTCC——CCAGG—C.—GGTTG——CCAAC—D.—CGTAG——GCATC—6.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B.有的生物种类的遗传物质是RNA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7.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选项放射性S元素P元素A全部无全部32S全部31PB全部有全部35S多数32P,少数31P第3页共8页C少数有全部32S少数32P,多数31PD全部有全部35S少数32P,多数31P8.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②和④9.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A.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B.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C.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D.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10.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A.基因D能控制显性性状,基因d能控制隐性性状B.基因D、基因d所含的密码子不同C.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1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A.用S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R型细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B.用杀死的S型细菌与无毒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白鼠体内,测定小白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C.从死亡小白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细菌D.将S型细菌的各种物质分离并分别加入到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细菌,观察是否发生变化12.用链霉素或新霉素,可使核糖体与单链的DNA结合,这一单链DNA就可代替mRNA翻译成第4页共8页多肽,说明()A.遗传信息可从RNA流向DNAB.遗传信息可从蛋白质流向DNAC.遗传信息可从DNA流向蛋白质D.遗传信息可从RNA流向蛋白质二、填空题13.沃森与克里克综合当时多位科学家的发现才确立了DNA双螺旋模型,两人的默契配合成为科学合作研究的典范,请根据课本故事介绍回答下列问题:(1)DNA组成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含_________种碱基为__________________。(2)美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_________,推算出DNA分子呈_______结构(3)美国生物学家鲍林揭示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方法,即按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的实验数据建立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4)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指出碱基配对原则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沃森和克里克借鉴各科学家们的发现,从最初模型中_______在外侧,__________在内侧,相同碱基配对,到最终_________________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_______在内侧的A-T、G-C互补配对的DNA双螺旋模型,并于1962与________三人获得诺贝尔奖。14.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min分裂一次,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1)为了证明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请设计完成实验三(用图示和有关文字补充在上图中),并画出结果C。(2)该过程中,实验一、实验二起_________作用。若用15N标记DNA的细菌,在含14N第5页共8页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在坐标图中画出连续培养细菌60min过程中,15N标记DNA分子含量变化的曲线图。第6页共8页0.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6:遗传的分子学基础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C解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将构成细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后,单独研究各自的作用,并没有应用到同位素示踪技术。2.A解析: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注入的是噬菌体的DNA,离心后,放射性应在上清液中。因少数噬菌体正在侵染过程中,吸附于大肠杆菌表面,所以在沉淀物中也有放射性。3.A4.D解析:在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不含DNA、RNA,因而其内不含碱基和核苷酸;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由4种碱基构成;蓝藻属原核生物,无线粒体。5.C解析链①发生脱氨基后的链突变为—IGTUG—,根据半保留复制方式写出其复制形成的子代DNA片—GGTTG——AGTCG——CCAAC——TCAGC—,因此选。6.C解析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含有的这种核酸就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总之,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7.解析:病毒侵染细胞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只有核酸注入细胞,由图可知,病毒先在含32P的宿主细胞1中培养(其DNA被32P标记),然后转移到含35S的宿主细胞2中培养。病毒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所用的原料有宿主细胞的31P(不具放射性),也有自身核酸(含32P),故子代病毒的核酸多数含31P,少数含32P;病毒合成蛋白质外壳所用的原料都是宿主细胞2的,故全被35S标记。第7页共8页答案:D8.D解析:“○”中图①表示一磷酸腺苷(AMP)又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表示腺嘌呤;③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表示转运RNA中的腺嘌呤。DNA中的腺嘌呤和RNA中的腺嘌呤是相同的,但是相对应的核苷酸不同,因为五碳糖不同。9.D10.解析: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所含的遗传信息不同,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密码子位于信使RNA上。答案:C11.D12.C解析由题意可知,遗传信息可直接从DNA流向蛋白质,而不需要通过mRNA。二、填空题13.(1)脱氧核苷酸4ATGC(2)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螺旋(3)模型(4)A与TG与C(5)碱基磷酸、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碱基对威尔金斯14.【解析】(1)实验一和实验二说明14N和15N标记的DNA密度不同,所以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后,会在离心管不同位置出现轻(14N/14N)、重(15N/15N)链,若要证明DNA为半保留复制,实验三中的DNA必须出现中间链(14N/15N),一条来自模板DNA链,另一条为新合成的,离心后应位于轻、重两链之间,所以可用14N标记DNA的细菌,放在15N的培养基上培养,或是15N标记DNA的细菌放在14N标记的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次分裂,破碎细菌细胞提取DNA经离心后,只有中链出现,即可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2)实验一、二为对照实验;细菌繁殖一个世代需20min,60min繁殖了三代,即DNA复制了三次,15N标记DNA分子第一次为1,第二次为1/2,第三次为1/4。答案:(1)第8页共8页(2)对照曲线如图
本文标题: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6遗传的分子学基础高中生物练习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3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