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15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语文出题人:李继征Ⅰ卷一、基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岑.(cén)寂咬文嚼.(jiáo)字笨坯.(pī)不落言筌.(quán)B.笏.(wù)板嫉.(jí)忌紫绡.(xiāo)悻悻.(xìng)而去C.蚩(chī)尤辽阔无垠.(yín)亭皋.(gāo)萌蘖.(liè)D.花蕊.(ruǐ)东挪.(nuó)西借箭镞.(cù)牛山濯濯.(zhuó)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蹙缩辖制哀声叹气驰名中外B.悲悯抱歉冠冕堂皇故弄弦虚C.萦绕几率自栩精美绝伦D.付梓棒槌挑挑拣拣销魂勾魄3.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王局长办案铁面无私,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他都一视同仁。B.听了班主任老师的讲解以后,王小明觉得心里豁然开朗,脸上顿时露出了微笑。C.“十六大”以后,党的各项富民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昂首阔步奔小康的积极性。D.随着一声警笛的长鸣,这位昔日横行乡里耀武扬威的乡霸受到了法律应有的惩罚。4、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罗曼·罗兰,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他的代表作。B.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他的主要文学作品有散文集《踪迹》,诗集《背影》《欧游杂记》等。C.普希金,俄罗斯伟大诗人,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D.舒婷,当代女诗人。朦胧诗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经过太空之旅后,我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已经按照预定计划乘坐“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祖国。B.地图一般标明国家和地区所在位置、行政区划、山川河流、交通分布等。C.据当地居委会的同志介绍,事故的原因确实是企业内部在给宿舍区更换供电线路时,将线路接错而造成的。D.教育战线肩负着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咖啡和茶人类以咖啡和茶作为饮料,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两种植物中均含有咖啡碱,对人体能起到消除疲劳、振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劳动效率和思维活力等多种作用。咖啡由茜草科的一种常绿灌木所结的果实加工而成。咖啡有“黑色金子”之美称,全球年消费量为茶叶的3倍。咖啡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其原产地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早在公元前2000年,埃塞俄比亚的阿交族人就已经在咖法省的热带高原采摘和种植咖啡了,尔后咖啡就逐渐成了人们的饮料。咖啡的名称来源于“咖法”这个地名。一提到咖啡,埃塞俄比亚人总是自豪地说:“咖啡是我们送给全世界的一件礼物。”而今南美洲的巴西是咖啡的最大生产国,其咖啡产量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咖啡是一种结果早、可连续收获几十年、经济价值高的特种经济植物,干燥的咖啡种子中一般含有1%—2%的咖啡碱,咖啡的香味主要来自咖啡种子中的香精油和咖啡醇。在我国,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地已引种栽培。饮用咖啡要讲究科学,早晨在咖啡中添加牛乳,既能提神又可增加营养;下班后喝上一杯,可加速脉搏跳动,消除疲惫,振奋精神;饭后饮上一杯,可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但产妇、孕妇及胃病、皮肤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不要喝咖啡。茶叶由山茶科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的嫩叶经发酵或烘烤焙制而成,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茶作饮料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约成书于公前300年的《尔稚》一书中,就已有茶叶的记载。唐代茶叶专家陆羽,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世界各地的栽茶技艺、饮料习惯等都源于我国。现在,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全世界饮茶的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我国人民不但最早发现并利用了茶这种植物,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茶叶品种,在茶叶制作工艺上更是不断创新发展。在我国,茶叶可依据制作过程中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六大类。红茶中多酚类物质氧化最多,称为完全发酵茶,如产于安徽省祁门的“祁红”。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保持鲜叶的原色,富含维生素,称作不发酵茶,如产于黄山市的“屯绿”、苏州的碧螺春“。青茶为半发酵茶,白茶为微发酵茶,黄茶和黑茶为后发酵茶。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新制成的茶叶中含有4%的咖啡碱,以及茶单宁、维生素、芳香油等。其中茶单宁可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凝固,有杀菌之功效。茶叶中的钾、磷、钙等元素,有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经常饮茶除了可以兴奋中枢神经、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硬化外,对龋齿、癌症、慢性支气管炎、痢疾、肠炎、贫血及心血管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节选自李鹏翔《三大植物饮料》,有删改)6、下列对咖啡或茶叶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咖啡的名称来源于“咖法”这个地名,咖啡产于热带和亚热带,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栽种历史。B.茶叶由山茶科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的嫩叶经发酵或烘烤部制而成,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三百年的历史。C.咖啡是一种结果早,可连续收获几十年的高价特种经济植物,它由茜草科的一种常绿灌木所结的果实加工而成。D.在茶叶的制作过程中,茶叶发酵的程度和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程度有密切联系,根据不同的发酵类型,我国的共杏可分为六大类。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下列对“咖啡有‘黑色金子’之美称”和“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这两句话的理解,准确而全面的一项是()A.咖啡含有香精油、咖啡醇和1%—2%的咖啡碱,其价格十分昂贵。茶含有咖啡碱,还有茶单宁、维生素和芳香油等,是一种保健饮料。B.咖啡和茶都是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重要饮料,二者分别是埃塞俄比亚人和中国人对世界饮料的重大贡献。C.咖啡是黑色的,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D.这两句话用“黑色金子”比喻咖啡,而用“绿色保健饮料”指代茶,这意味着咖啡比茶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咖啡和茶都能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加速脉搏跳动,降低胆固醇,对龋齿、癌症、肠炎等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B.人类喝茶的历史比喝咖啡的历史短得多,现在茶叶的年消费量约为咖啡的三分之一,但世界上饮茶的人数约占总人中的50%。C.茶和咖啡两者都是人类的重要饮料,对人的身体有一定好处,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最好饮茶,不要喝咖啡。D.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具有栽茶技艺、制茶技术和饮茶习惯的国家,而且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茶叶品种的国家。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张玄素上书谏太宗乙卯,圣朝发卒修治洛阳宫以.备巡幸,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以为:“洛阳未有巡幸之期而预备宫室,非今日之急务。昔汉高祖纳娄敬之说,自治阳迁长安,岂非洛阳之地不及关中之形胜邪!景帝用晁错之言①而.七国构祸,陛下今处②突厥③于中国,突厥之亲,何如七国?岂得不先为忧,而.宫室可遽兴,乘舆..可轻动哉!臣见隋氏初营宫室,近山无大木,皆致.之远方。二千人曳一柱,以木为轮,则戛摩火出,乃铸铁为毂,行一二里,铁毂.则破,别使数百人赍.铁毂随而易之,尽日不过行二三十里。计一柱之费,已用数十万功④,则其余可知矣。陛下初平洛阳,凡隋氏宫室之宏侈者皆令毁之,曾未十年,复加营缮,何前日恶.之而今日效之也!且以.今日之财力,何如隋也?陛下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恐又甚于炀帝矣!”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注:①晁错曾建议削藩②处:杂处。③突厥:北方游牧民族④功:劳力)(《资治通鉴·唐纪九》)9、对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别使数百人赍铁毂随而易.之易:扔掉、扔弃B.铁毂则破毂:车轮的代称C.别使数百人赍铁毂随而易之赍:携带D.何前日恶之而今日效之也恶:厌恶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发卒修洛阳宫以.备巡幸②且以.今日财力,何如隋也③景帝用晁错之言而.七国构祸④岂得不先为忧,而.宫室可遽兴……A.两个“以”用法相同,两个“而用法也相同”B.两个“以”用法不同,两个“而”用法也不同C.两个“以”用法相同,两个“而”用法不同D.两个“以”用法不同,两个“而”用法相同11、以下六句话,分成四组,构成张玄素上书劝谏的现实原因的一组是()①洛阳未有巡幸之期而预备宫室,非今日之急务②景帝用晁错之言而七国构祸③今处突厥于中国④隋氏初营宫室,近山无大木,皆致之远方⑤陛下初平洛阳,凡隋氏宫室之宏侈者皆令毁之⑥且今日之财力,何如隋也?陛下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A.③④⑤B.①④⑤C.②④⑥D.①③⑥12、下列看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张玄素上书充分肯定汉高祖纳娄敬之说、汉景帝用晁错之言,意在希望唐太宗也能效仿他们,从而采纳自己的谏言。B.张玄素有忧患意识,文中劝谏唐太宗要首先忧虑“处突厥于中国”可能产生的祸患。C.张玄素考虑到现在洛阳“近山无大木”,营造宫室艰难,百姓劳苦,因此上书劝谏。D.唐太宗对张玄素说他不如隋炀帝,非常恼怒。斥责他竟狂妄到如此地步。Ⅱ卷四、古文翻译,诗歌欣赏、古诗文默写。(共23分)13、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1)且以今日之财力,何如隋也?(4分)译文:(2)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4分)译文: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5分)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14、(1)作者借“蜡烛”这个意象抒写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2)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2分)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填写诗文。(10分)①策扶老以流憩,。②群贤毕至,。③然陈涉,氓隶之人。④书生意气,。⑤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⑥位卑则足羞,。⑦闻道有先后,。⑧歌台暖响,。⑨金块珠砾,。⑩奈何,用之如泥沙。五、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21分)《说“木叶”》节选从“木叶”发展到“落叶”,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全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
本文标题: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1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1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