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刘禹锡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创作背景: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不屈服于阉竖淫威的坚强意志,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枕和一首七绝《赠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诗奖之》。元稹回赠了壁州产的马鞭和一首答诗,刘禹锡接到元稹的酬赠后,即作此诗。《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名为咏鞭,实是咏人。作者运用比兴的手法,丰富的想象,以壁州竹鞭的异常名贵,暗示赠鞭者的品格高尚;以对壁州竹鞭的赞美,寄寓对赠鞭者的赞扬;以制鞭之竹傲寒斗雪的风姿,比喻赠鞭者不畏权宦的可贵精神。这首诗通过咏写竹鞭,称誉对方的品格,也表明自己的节操。作者巧妙地把咏鞭、写人、喻己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浑然而为一体。全诗感情真挚深沉,启、承、转、合的脉络清晰。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绿如碧玉的孤竹生在深林,用它制的壁州鞭名贵万分;贤德之人将竹鞭赠送给我,这份厚礼胜过了万两黄金。碧玉孤根:均指竹。美人:指贤人。金:古代的货币单位。秦代以一镒为金。汉代以一斤为金。这首诗的开头,名为咏鞭,实则咏人。壁州竹鞭虽然名贵,但赠鞭者如果不是美人的话,恐怕诗人是不会估之以双金之价的。刘禹锡对元稹不畏权阉的精神是欣赏的、佩服的。他赠给元稹文石枕,称赞元稹文章似锦气如虹,就是把元稹誉为文石,赞扬了他的这种精神。在这首诗中,诗人直接誉元稹为美人,其赞扬之情是凝之笔端,跃然纸上的。这两句按照一般酬唱之作先要赞誉对方的俗套来写的。但诗人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碧玉般的壁州竹鞭的无比名贵,暗示赠鞭者品格的高尚,因而不落窠臼。初开郢(yǐng)客缄(jiān)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我一打开郢客的书信之后,立刻想到冰冻巴山雪深深。鞭上节,节节怀着端直性,遍体露青犹有岁寒后凋心。郢客:指元稹。这时元稹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所以称元稹为郢客。缄:捆束箱笼的绳子。端直:正直。岁寒心:岁寒不凋之志。接着,目睹竹鞭而展开联想,写出了制鞭之竹在巴山冰雪中傲然挺立的景象。然而,这绝不是单纯地为写竹而写竹,而是以竹喻人。这幅翠竹傲寒图恰是元稹傲对阉竖,宁折不弯的形象写照。翠竹不惧巴山的深深冰雪,元稹不畏权宦的赫赫淫威,都是宝贵的。诗人对壁州鞭浑身是节,遍体露青赞不绝口,称赞它节节都标志着正直不阿的品格,处处都显示了岁寒不凋的意志。诗人巧妙地运用竹节之节与节操之节同字同声,把鞭与人自然和谐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赞扬了元稹的贞操亮节和不畏强暴的品格。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qiāo)镫吟。我们何时才能策马同归去,在扶疏的关树下敲镫高吟?策:马鞭。这里用作动词,意即用鞭打马。关树:关中之树。扶疏:枝叶繁茂。末尾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是针对元稹诗中所说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朝在此年而写的。刘禹锡对元稹归朝在此年的提法表示怀疑,提出了何时策马同归去的疑问。诗人表示愿和元稹一同归去,望着扶疏的关树,轻敲金镫,朗吟新什。这表达了他们希望结束贬谪生活的共同心愿。这两句谈论的是何时归去的问题,和咏鞭没有什么联系。可是诗人由归去这个动作派生出策马、敲镫两个动作,并把这些动作写进诗句之中,就使这两句和全诗咏鞭的内容紧密结合,浑然而为一体了。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比兴手法,以碧玉般竹鞭的名贵,暗示赠鞭者的高尚,赞扬之情跃然纸上。B.颔联写诗人看到朋友赠礼后内心非常欣喜,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C.颈联通过“节”字,将“竹节”与“节操”相关联,把咏鞭与赞人联系在了一起。D.尾联由竹鞭引发联想,表达了诗人愿与友人“策马同去”“敲镫吟诗”的美好愿望。B(“很想去观赏”有误,应是作者对碧竹生长环境的想象。)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交代璧竹鞭是用深林中绿如碧玉的竹子制作的,异常名贵,作者十分喜爱。B.颔联写出作者看到竹鞭后心情非常激动,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C.尾联用竹鞭“策马”“敲镫”等动作,传达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丰富了诗的意蕴。D.全诗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写竹鞭,酬友人,抒己志,感情真挚。该题B项,“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赏析有误。颔联表达的意思是,我一打开郢客的缄封之后,立刻想到冰冻巴山雪深深。目睹竹鞭而展开联想,写出了制鞭之竹在“巴山冰雪”中傲然挺立的景象。然而,这绝不是单纯地为写竹而写竹,而是以竹喻人。故选B。15.本诗为赠友之作,兼有咏物诗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①从标题可以看出,本诗是为答谢友人赠礼而作;②诗中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美好品行的赞美与仕途前景的祝愿;③诗的前三联均为对友人所赠竹鞭的吟咏,有鲜明的咏物诗特点;④诗人“托物言情”,对友人的赞美与祝愿主要寄寓在对竹鞭的吟咏上。(每答出一点给2分,满分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4分)①运用拟人手法,把竹鞭人格化,赞美了竹鞭具有正直和经历寒冬却不屈服的品性。②借物喻人,用竹鞭喻人、喻己,借竹鞭的意志品格,来赞美元稹的正直不阿、坚贞不屈的品性,也表明自己的人格节操。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制鞭之竹恶劣生长环境的描写,引起下文希望结束贬谪生活,共同回到京城长安的心愿;使诗歌脉络清晰,结构严谨。5.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①想象,诗人提出疑问,不知何时才能同友人元稹策马归去;重逢后,望着枝叶繁茂的关树,轻敲金镫,吟唱诗作。②表达了诗人希望同友人尽早结束贬谪生活的愿望。③照应标题;收束全诗,以明心志。
本文标题: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6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