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上海南汇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市南汇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50分钟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5分)演讲: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⑴今天,中国的传统节日,正在成为全国上下乃至全球华人社会的热门话题。国家有关部门对国家法定节假日作出调整,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这是中国文化建设上的大事。它的意义重大而悠远,怎么估量也不为过。⑵“节日”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义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竹节的节是本义,节日的节,则已经是引申。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原来,我们祖先是用竹子来比喻我们的过日子,平常的日子就像竹筒,滑溜溜的,节日就是竹节部分,我们不愿让所有日子都这么“滑”掉,我们要抓住一些特殊的日子好好过,精心过,不一样地过。⑶那么,哪些日子被我们的祖先派定作为我们日常生活这根“竹子”上的“节”呢?⑷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东西方很不一样,西方的节日每每总是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似乎西方的节日是人和人商量定的,中国的节日却是人和天商量着定下来的。⑸中国的岁时节日,源头大致有三:其一是按季节气候排定,即二十四节气,比如清明;二是以月之朔望为节,尤其是满月节日,如中秋节,为人们所喜爱和重视;三是月和日奇数复叠者,这就是:正月初一新年、三月初三上巳、五月初五端午、七月初七七夕、九月初九重阳。这些是“大节”,另外还有一些“小节”,比如“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十二“百花节”,六月六“晒衣节”,可过可不过,所以叫“不拘小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后来成为佛教节日,另当别论。⑹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节日均衡分布四季,行事充分体现中国人对自然的亲近、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情的呼唤。中国人顺应自然,但又不被动依赖,又能有所作为,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能动地适应”。我们按照自然节律生活、劳动、恋爱、生育,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传统节日的设置顾及日月星辰、四季更替、地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时间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⑺我这里所谓的“天”泛指大自然。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是多么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七月七是星星的节日,中秋是月亮的节日,九月九,登山去,斑斓的秋山是一年中的最美。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春的夏的秋的冬的节日。元宵节看起来比较关“人事”一些,它是灯节,足够闹腾,但究其实质,“闹元宵”就是“闹春耕”,是个关乎大地、关乎农耕、关乎丰收的节日,同样与自然关系密切。⑻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后与清明合并)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中国古代诗人的节日诗篇,无一不对节物作出描写、加以歌颂。⑼另一种“节物”则体现在人们的食桌上。新年的饺子(北方麦作文化)年糕(南方稻作文化)、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都与日常食桌相关。⑽“节物”每每是当令之物,当令的花卉,当令的食品,其实是大自然母亲为她的孩子们奉献的一道道盛宴——给眼睛的,给嘴巴的,给身心两面的。所以,节物又有个更感性的名字叫:节日媚物。⑾有一年暮春,我们学校的学思湖畔正是“袅晴丝吹来闲庭院”的景色,一群男生经过,其中一个指着漫天飞舞的柳絮问:“这叫什么絮?”没人回答;又一对情侣路过,男的道:“哦,蒲公英!”女的道:“对,蒲公英!”倒是同声相应。近日,在报纸上看到,有中学生在作文里写道:“秋天了,人们在地里忙着采油菜花。”油菜花是春天开的,而且也不是“采”的。我们的年轻人对大自然无知,已经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⑿过去,我们与大自然是多么接近,我们对大自然是那么的敬重。我们惊讶起来的时候,叫的不是“天呐”就是“妈呀!”(现在叫“哇塞”),将天和母亲等同起来。我们管天叫“老天爷”、“天公”,准备出去旅游时遇到好天气叫“天公作美”,般配的情侣叫“天生一对”,最恶毒的骂是“天杀的”,最聪明的叫“天才”。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从大自然那里曾经学到了多少东西!⒀如今,全人类的一个关键词是“环境保护”。“环保”不只是谁排污谁受罚的问题,还有更加基本、更加重要的事要做,比如:保护我们健康的传统文化,恢复和发扬我们的传统中向大自然学习、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种种心态与生活方式。(节选自翁敏华教授在华东理工大学的讲演)1.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竹节”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B.“节日”的“节”的意思,是“竹节”的“节”的引申义。C.我们的祖先用竹子来比喻过日子,特殊的日子就如同竹节。D.“节”字,还含有过日子如同竹子生长节节高一样的意思。2.第⑷段讲述我们的祖先“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时,为什么要说西方节日的来由?(2分)3.第⑸段中说“中国的岁时节日,源头大致有三”,请为前两点再各举一例:(2分)⑴按季节气候排定:⑵以月之朔望为节:4.作者在第⑺段中说“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是多么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却又举“看起来比较关‘人事’一些”的元宵节,这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5.第⑿段中的括号和括号里的文字各有什么作用?(2分)6.文末作者提出要“向大自然学习”,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向大自然学习的意义。(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21分)庄周的燕子格致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看来他不仅仅喜欢蝴蝶。当他看着燕子围着茅屋飞进飞出,陷入了沉思:鸟儿因为怕人,所以巢居深山或者高树,以免遭受伤害;然而,燕子却是个例外,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人去伤害它。想必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了。庄周先生说到这就不说了,其实,这后边是有一大段空白的。庄子惜墨。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分困难,头脑里的思想又像春天开放的花,一层层,一簇簇,一齐挤着向外怒放。庄子写不尽它们,手里钱少,买墨都要算计。有个思想,只能几笔画个轮廓,细节就顾不上了。像采花的蝴蝶,它要去光顾下一朵花。所以,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飞白。那是庄周的思想一路飞奔留下的空白。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人类是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一个人将燕子关到鸟笼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追杀中灭绝了,这也怨不得人类,实在是因为那些物种比人类还要愚蠢。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人便可以随意杀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近得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说到底,燕子是狡猾的动物,它控制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因为人类不信任别人,一旦得到别人的信任便会受宠若惊。燕子将自己最脆弱的那一环——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檐上,虽然人一抬手就可以捣坏。这是最彻底的信任,没有任何一种鸟敢于这样信任人类。于是人类被感动了,像是从人海里找到了一个相知的朋友。第一招奏效之后,燕子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了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因为它知道,人类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梁上,却未必容得了它在人类生活空间里长时间地没大没小。它绝不嬉皮笑脸地落到人家的饭桌上、手上、肩上作亲昵状。这样小心还不够,它在人类生活领域求生存,担心这样时间长了会出问题,于是,住上几个月,便举家搬迁。人类刚刚有些厌烦了燕子的飞进飞出和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地大叫,正要发作,想不到燕子就在这时知趣地搬走了。于是人的所有怒火平息了,又念起燕子的好来:你看它们也不伤害小鸡,也不啄食园子里的菜。过了几个月,人类已经开始思念燕子了,燕子就在这个时候回来了。燕子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还有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鸟是麻雀。它也将巢建在人的屋檐下。但它们的蛋被顽童任意毁坏,成鸟会被大量捕杀。原因何在?麻雀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这不是找死吗?它进进出出很小心,怕被人发现,这种做法激怒了人类:小小的鸟,竟敢在我眼皮底下玩花样,你以为我是瞎子?麻雀的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人的自尊心。还有,麻雀既防着人,又不远离人,整天围着人聒噪,而且一旦住下,就再也不走了,惹得人烦不胜烦。有人将燕子比做剪刀,这是就外形说的。可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插入人类精神深处,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出神入化地游动,既不伤害人类,也没让人类坚硬的骨骼碰伤自己。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选自2004年第2期《十月》)7.燕子“处世的大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8.文中加粗的“伎俩”“狡猾”表达的情味和效果是(2分)9.对这篇散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也是一篇蕴含哲理的美文,作者以燕子象征庄周的独立精神和道家的哲学思想,使文章形象生动。B.文题设置精巧,燕子是庄周用来阐述自己哲学的一个妙不可言的载体,也是庄周将人类大卸八块的一把锋利的刀。C.“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飞白”这句话的含义是:庄子只用几笔来勾画自己的思想轮廓,不顾及细节的表述。D.“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燕子是狡猾的动物”,可见作者对燕子怀着既褒又贬的感情。E.最后一段,暗用了《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典故,把燕子虚化为“一把锋利的刀”,从而形象地阐述了庄子哲学的要义。F.作者从燕子的身上认识到做人的真谛,从熟视的现象中洞察了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通过动物的生存之道,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0.“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一句运用修辞的表达效果是(2分)11.请就本文的对比手法做具体而精要的分析。(3分)12.文章结尾说“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结合文意请说说人类被燕子“卸出”了哪些心理?(5分)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6分)(7空选6空)13.(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4)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6),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7)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_____。(《学记》)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8分)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14.高中学过杜甫两首诗的篇名是《》、《》。(2分)1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A.首联寓情于景,透出诗人在闲逸的江村生活中的寂寞心情,为客至之喜作了铺垫。B.颔联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C.颈联着意描画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主人待客力不从心的歉疚。D.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对比中抒发了待客的真挚情谊。16.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6分)孟德传【宋】苏辙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
本文标题:上海南汇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59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