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7届广西桂林市高三12月校际联考文综历史
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1/112017届广西桂林市高三12月校际联考文综历史一、单选题:共12题1.商汤以夏桀肇“弃捐五帝恩刑,推厥三王之法籍”,方以“有夏多最,天命殛(杀死)之”为词进行征伐,周武王伐纣也以对纣“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作为兴兵的理由之一。这些做法反映了当时A.以不行宗法作为开战说词B.王朝更替须得到先祖支持C.统治者利用尊祖崇礼观念D.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的政治制度。材料“弃捐五帝之恩刑,推厥三王之法籍”“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反映了商汤和周武王利用其不遵守古代祖先礼节而讨伐进攻夏桀、纣王,体现了重视传统观念的应用,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不按照祖宗之法执行,而不是不行宗法,故A项错误;“先祖支持”只是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手段和借口而已,故B项错误;材料与核心文化形成无关,故D项错误。2.秦朝“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实行垄断经营。汉初,“开关粱,弛山泽之禁”,任民经营盐铁,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汉初政策的变化A.是立足改善中央与地方关系B.属于社会财富再分配C.是致力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材料没有提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任民经营”不属于社会财富再分配,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任民经营盐铁,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可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2/113.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所强调的义理,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该学者的依据是宋明理学A.强调三纲五常教化作用B.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C.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D.束缚并压制人和人性【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三纲五常思想是汉朝董仲舒提出的,汉唐训诂之学偏重于对名词的注解训诂以及对于经典的注解。宋明理学“直接面对经典”不是在强调三纲五常,故A项错误;宋代“义理”是讲求儒家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是指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故B正确;封建神学不是儒家经典,故C项错误;“束缚并压制人和人性”是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故D项错误。4.明朝初期举行“乡饮酒礼”时,饮宴之前要先读律令,还宣读刑部颁布的其它有关文件,并致训诫辞。有乡民若被全体与会者指擒为“顽民”,按情节可呈明政府,充军边疆。这反映明初A.重视宣传法规以强化地方治理B.乡村管理追求民主C.政府注重宣扬宗族自治的思想D.统治重心转向乡村【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地方治理的措施。分析材料信息可见,明朝初期在地方举行“乡饮酒礼”,饮宴前要先读律令及刑部颁布的其他文件,并致训诫辞,被全体与会者指责为“顽民”的乡民可呈政府、充军边疆,这反映了明初重视宣传法规以强化地方治理,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宗法自治”的现象,也不能体现出“追求民主”,故B、C两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5.1938年3月,《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规定:“组织国民参政机关,团结全国力量,集中全国之思虑与识见,以利国策之决定与推行;实行以县为单位,改善并健全民众之自卫组织,施以训练,加强其能力。”该纲领的颁布有助于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3/11A.扭转相持阶段的抗战形势B.限制中共敌后抗战力量C.发动群众实施全民族抗战D.防止乡镇政权结构变动【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和武汉后,进入相持阶段,时间不符合,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中共”的信息,故B项错误;据材料“组织国民参政机关,团结全国力量,集中全国之思虑与识见,以利国策之决定与推行”说明了团结全国力量进行全民族抗战,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调动地方力量,而没有强调政权结构变动的方面,故D项错误。6.孙中山提出:按照“人类生活的程度,在文明生活进化中可以分作三级。第一级是需要。人生不得需要,固然不能生活,就是所得的需要不满足,也是不能充分生活,可说是半死半活。所以第一级的需要,是人类的生活不可少的”。第二级叫作“安适”,第三级是“奢侈”。材料体现出孙中山A.遵守社会发展的规律B.以进化论思想指导革命C.追求民生的政治理想D.民生史观脱离大众需求【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据材料“人类生活的程度,在文明生活进化中可以分作三级,第一级是需要”可知反映了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想追求,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发展目标,而不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故A项错误;孙中山受进化论思想影响,而不是以进化论指导革命,指导革命的是三民主义,故B项错误;脱离大众需求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7.2004年5月,针对陈水扁连任台湾“总统”的严峻形势,大陆发表严正声明,对台独势力发出警告,并首次提出了“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概念。这反映出中国大陆A.进一步完善“和平统一”方针B.改变了对台独的一味包容C.对台湾方针政策开始理性化D.始终坚持“和平统一”方针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4/11【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据材料“并首次提出了‘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概念”说明了对“和平统一”方针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故A项正确;“一味包容”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开始理性化”表述错误,故C项错误;“始终”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故D项错误。8.《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客商将所得利润用于在特区内进行再投资为期五年以上者,可申请减免用于再投资部分的所得税。这一规定有助于A.合理规范客商的企业经营B.增强政府对经济计划管理C.鼓励客商在特区长期投资D.国有企业获得融资的渠道【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据材料“客商将所得利润用于在特区内进行再投资为期五年以上者,可申请减免用于再投资部分的所得税”可知这一规定鼓励客商在特区长期投资,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合理规范客商的企业经营,故A项错误;材料鼓励市场投资,并非对经济计划管理,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有企业融资问题,故D项错误。9.柏拉图曾描述:在雅典通过抽签,任何一个公民一生至少有一次在议事会占有一席,进入议亊会没有出身和财产的限制,对他们唯一的特殊要求就是能召之即来,来之能用。这表明当时雅典A.政治民主存在泛滥的危机B.公民享有平等的参政权利C.公民的参政权利与生俱来D.权力分散不利于民主决策【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材料没有体现雅典民主存在泛滥的危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在雅典通过抽签”“任何一个公民一生至少有一次在议事会占有一席”“进入议事会没有出身和财产的限制”强调参政议政每人都有机会,没有限制,机会均等,故B项正确;公民的参政权利与生俱来说法是在近代西方启蒙运动中提出的,故C项错误;材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5/11料信息仅是提到每个公民都有参政权,至于如何行使材料没有涉及,权力分散不利于民主决策无法判断,故D项错误。10.下面是1871~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指数表(单位:%)。表中数据说明德国A.完成了工业近代化B.人均消费能力提高C.工业垄断水平提升D.工业革命作用明显【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近代化是一个过程,完成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工业生产指数信息,不能体现消费能力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与其他国家比较,不能体现垄断水平状况,故C项错误;根据表格信息反映了德国工业生产指数猛增,在工业革命中发展速度较快,效果明显,故D项正确。11.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宣称:“科学如果不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并以一种淸新的实验结果来证明,便是毫无用处,充满荒谬的,因为实践乃是确定性之母。”这体现出达·芬奇A.肯定了实践与实验对科学的作用B.倡导个性解放C.认为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注重现世生话【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材料信息表明,科学必须从实践中产生并用实验进行验证,说明达·芬奇肯定在科学产生过程中实践与实验的互证作用,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个性解放是指将人性从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材料没有涉及该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认为实践与实验对科学产生同等重要,且“实践乃是确定性之母”,更突出实践的作用,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注重现世生活,即反对禁欲,主张个人享受与追求财富,这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6/1112.为重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43年英国推出“凯恩斯计划”,指出拥护自由贸易的前提是必须强制顺差国花掉顺差余额;美国推出“怀特计划”,认为捍卫自由贸易的目的是允许顺差国积累债权。这表明英美两国A.阻碍了经济新秩序的建立B.在经济实力上仍不相上下C.激烈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D.都在否定自由贸易的准则【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材料提及的“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都是强调本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可见两国在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故C项正确;战后经济新秩序是通过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关贸总协定建立的,两个计划的提出并未阻碍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故A项错误;战后英国经济实力衰退,不及美国,故B项错误;材料中两个计划都捍卫自由贸易,D项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二、综合题:共5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实行独相制,从事实上废除了宰相的终身制和世袭制,开创了宰相任免制。发展到东汉时期,宰相权力逐渐向尚书台转移,尚书令成为事实上的最高行政长官。而隋唐开创三省六部制,变独相制为集体宰相制,变乾纲独断为集体议政,在中国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方面,三省长官分工合作,互相监督,避免了权力过度集中导致的“一言堂”;另一方面,尚书执行、中枢决策、门下封驳所形成的决策执行监督一体化的权力运行机制,也使得我国古代的政治架构逐渐去除了原始的粗糙,内部的稳定性大大加强。——摘编自杨峰飞《论三省六部制对当今大部制改革的借鉴价值和现实启示》材料二依照洛克的分权论,国家权力分为三种,其中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可以否决议会的法案,联盟权亦属于君主,可见洛克的分权论是限制削弱,却又不抛弃王权,正是本着这一原则,议会在限制王权时,保留了国王的许多特权。光荣革命后,英国法律以“默认”的方式保留了国王的许多特权。对此,一位学者说的真切:“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确定了不得违反的某些规定,而对其能够怎样行动却未明确规定。——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7/11(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到隋唐政治运作的演变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供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国王仍享有特权的原因和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隋唐与近代英国的政治运作进行简要评价。【答案】(1)演变趋势:中枢决策系统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决策运行机制由一相独断逐步走向多相合作的集体议事;统治理念由个人集权逐步走向有效分权。(2)原因:洛克分权理论的影响;英国法律有“默认”的缺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英国君主专制传统的影响。影响:使国王在政治运行中利用自己的特权干预政治,给各项政策的制定执行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为王权反弹和政治稳定带来一定隐患。(3)评价:隋唐政治运作出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但其本质仍是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英国国王仍享有一定特权,但这只能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应该从总体趋势上看到英国已实现了民主政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代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1)问,结合材料“而隋唐开创三省六部制,变独相制为集体宰相制,变乾纲独断为集体议政”体现了决策上由独相制到集体宰相制的商议;“三省长官分工合作,互相监督,避免了权力过度集中导致的‘一言堂’”体现了由一言堂、乾纲独断到有效分权。第(2)问,“原因”根据材料“依照洛克的分权论,国家权力分为三种,其中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可以否决议会的法案,联盟权亦属于君主,可见洛克的分权论是限制削弱,却又不抛弃王权
本文标题:2017届广西桂林市高三12月校际联考文综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15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