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64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
-1-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资本论》研究第一次讲课内容一、《资本论》的研究方法解释、认识世界要有抽象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抽象度,搞经济研究更要有思维能力,现象描述不是经济学。马克思研究《资本论》的基本方法就是抽象法,即采用具体到抽象的方法。马克思还区分了研究的方法和叙述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即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叙述的方法即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所谓研究的方法,就是充分占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概念和理论系统。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过程中,曾经阅读过大量的文献,这可以从《资本论》所使用的浩如烟海的材料上看出来。所谓叙述的方法,就是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阐述和表达。《资本论》就是按这种思路展开的,第一卷分析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资本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抽象的形式;第二卷研究资本在流通中的形式变化,资本已表现为较具体的形式,如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等;第三卷则研究资本总形式的变化中出现的更具体的形式,如商人资本、生息资本、土地所有权等。大体说来,经济研究的方法有两种,即哲学的方法和数量的方法,大部分著作都要采用哲学的方法,特别是逻辑的方法。《资本论》研究的逻辑性非常强,其中第二版跋就是谈逻辑方法的。经济研究过程中,能够使用模型的可以使用,但不能被模型牵着鼻子走。我前段时间去武汉大学讲学,一个从国外回来的博士问我,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学家喜欢提对策与建议。我告诉他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经济学是一门致用之学,首先要解决吃饭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学要定位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必须关心民生,重点是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将来中国发展上去了,我们也可以搞一些纯模型的内容。-2-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两大理论体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我们解决和处理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和理论支撑,都要学习好、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对经济关系的本质分析,是对经济问题的深层次分析。而西方经济学是对经济变量的关系分析,是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描述。如对价格问题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而西方经济学认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是一种均衡价格。对我国价格改革的指导意义,可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的区别,西方经济学要求我们把价格放开,让供求来决定价格;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求我们对整个价格体系进行改革,理顺各种价格关系。经济学文章就是要用经济概念和经济范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济概念、范畴很多,在今天仍然非常有用,是我们分析经济问题的重要手段。搞经济研究一定要有分析工具,还要搞清已有的理论模型,在已有理论模型基础上进行分析和问题。比如,斯蒂格利茨的《社会主义向何处去》这本书,就是从批判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定理出发,指出了现实世界中完全竞争的市场是不存在的,因此,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还要靠分配的手段来调动各种要素的积极性,提高要素的生产效率。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理论都是我们分析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分析很深刻,他指出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要在运动中才能增值,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重要杠杆。这就为我们在现实中如何确保资本增值,如何经营资本,提供了理论支撑。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安然、安达信事件,也可以用《资本论》第三卷所讲的虚拟资本和现实资本的关系理论来解释清楚。-3-三、研究《资本论》的角度研究《资本论》存在两种思路,一是从批判的角度,二是从建设的角度。我在前年已讲过,研究《资本论》要从批判转向建设⑴,去年在全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讨会的闭幕词里⑵,我又讲了这个观点。研究《资本论》,要从批判转向建设,要从研究如何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转向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社会,如何调整生产关系、提高社会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增进社会福利。经济学都是代表一定利益集团的,马克思当年是站在工人阶级一边,要为资本主义找到一个掘墓人。然而,资本主义发展了几百年,生产关系已作了不断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已得到了快速发展。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人阶级已不是无产阶级,而是有财产、要有财富的阶级,我们作为研究者的任务,是要如何建设好这个社会。我曾去新加坡这个资本主义国家讲过一年学,别人问我最大的体会是什么,我说人人要有财产。现在不要再讲阶级斗争,而要讲阶级调和,要从竞争转向合作。研究我国私营经济的问题,不要搞阶级分析,而应该研究阶级调和;研究企业的劳资关系,不要讲劳资斗争,而要讲劳资调和、劳资合作关系。现在的社会已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社会,已从竞争转向合作,经济学研究也要从竞争经济学转向合作经济学。四、《资本论》的学习目的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目的在于二个方面,一是学习《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二是学习和掌握《资本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马克思关于一般经济分析的原理,比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竞争理论、资本理论、地租理论、利息理论、虚拟资本理论等,都是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必须掌握马克思当时分析问题的条件,不要照搬照抄现成的结论。比如,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和未来社会的一些经济特征的分析,马克思讲社会主义消灭商品货币关系,他的前提是社会主义国家已占有了全部生产资料,实行了社会所有制。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分析有一系列的假设条-4-件,一些具体规定要作具体分析。注释:⑴洪银兴:《由批判转向建设——谈〈资本论〉研究思路的转变》,载《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一线期⑵洪银兴:《以创新的理论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强劲生命力——在“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15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载《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期《资本论》研究第二次讲课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见马克思《资本论》选读洪银兴夏江选编)马克思在本文开头的一句(P932),就强调了物质生产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服务业不在马克思的研究范围之内。马克思首先抽象出生产一般的规定,之后再研究特定的社会生产,其实质在于揭示那个社会的矛盾。P936页第4行至第7行,提出了生产一般的概念。P937页,第7行至第10行,马克思认为生产的基本要素是几个简单规定,而这些规定又是肤浅的。其实,这些规定是很重要的,现实中是按照劳动、资本、土地等五大要素分配的。第14行,马克思提出了生产率程度的研究超出了课题的研究范围。实际上,生产率的研究在现实中是非常重要的。P938页第11行,马克思提出了两个要点:财产及司法、警察等对财产的保护。诺思认为制度变迁有三块基石,一是产权,二是国家,三是意识形态。马克思当年所说的财产就是指产权问题,对财产的保护就是指国家理论。诺思在书中指出,国家要么促进经济发展,要么障碍发展。研究私营经济问题,法律上如何保护私营经济,都涉及到国家职能。因此,马克思提出的两点是我们经济研究的核心。-5-P939页第6行至第8行,进一步指出了生产是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P939页马克思指出要研究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马克思把社会再生产概括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就是一种抽象。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关系就是这四个环节中的相互关系,我们一定要把四个环节关系搞清楚。P940至944页,研究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并指出“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P941页倒数第7行至P942页第12行,马克思分析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是我们研究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的理论工具。现阶段,我国转向买方市场,同时,总需求不足,实施了扩大内需的政策。这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充分理解消费是生产的动机、目的,重视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发挥生产和消费的互动关系,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和手段。P945页倒数第8行至第2行,讲到了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形式决定分配形式。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就是以多种所有制并存为基础的,这是客观的事实,绝不是一种幻觉。P948页第17、18行,马克思指出了法律对分配的作用,但没有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回答。科斯定理指出,当交易成本大于0时,法律在处理市场交易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起着非常大的作用。P949页第5行至第8行,强调了交换的问题。交换与发展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密切相关。一国越是发达、繁荣,该国的交换就越广、越深。目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比较突出,如我国东西部地区、江苏省的苏北和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落后地区关键是要发展市场经济,加大市场交换。P949页第11至21行,指出了经济增长和发展所包含的几方面内容:市场扩大、分工深化、交换扩大、生产增大、城乡人口变动。P950页第15行至27行指出由具体到抽象和由抽象到具体的两种科学研究的方法。马克思使用了这两种方法,其中,研究方法是由具体到抽象,叙述方法是由抽象到具体。P956页第14行至18行的内容指出,研究各种社会关系,一定要找到一种主导的生产关系。如社会生产方式中,有原始生产方式、-6-小生产方式、现代生产方式,一定要找准。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主体是普照之光,能决定其它一切生产关系,所以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企业制度有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但公司制企业应是普照之光,是我们研究的对象。《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马克思在第1、2和3章主要讲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的概念:价值是劳动创造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马克思把整个资源的配置看成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不同部门的分配,当每个部门配置时间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就相当于达到柏累托最优状态。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转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后,商品、货币都不存在了,每种产品所包含的时间都可以计算出来。但在商品、货币仍然存在的社会,商品中所包含的时间不能计算出来,需要借助于货币来计算,借助于交换体现其价值。因此,需要交换价值。与西方经济学的效用论相比,价值的实体就是效用。P47页文中开始的第一句就说明了社会财富的内容。我们一定要区分财富创造和价值创造。P48页倒数三句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目前有人说出售国有企业是私有化。实际上,企业是商品,机器设备是物质承担者。出售了机器设备,收回了国有资本,投资于高速公路等项目上,物质承担者是高速公路,仍是国有财富。因此,财富并没有私有化。P52页第11至13行界定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主导地位的生产条件下为主的劳动时间。P57页第1至3行充分说明了其它要素不创造价值,但创造财富。P58页第1至6行提到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马克思在分析问题时,都是以简单劳动进行计算的。简单劳动在一定的社会是一定的,在不同的社会是不同的。复杂劳动量多倍于简单劳动价值量。复杂劳动的理论可以与人力资本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问题。-7-P60页第2至3行指出了生产力同使用价值成正比,同每一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从P61页开始,马克思用历史的方法阐述了商品经济发展史。P61页第7至11行指出价值就是价值关系,离开一定的社会,无价值关系可谈。马克思主要目的是想用价值理论分析说明一定的社会关系,阐述劳动、资本之间的剥削关系。P90页第7至13行指出了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如何取得社会性质。P96页第1至5行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通过调节劳动时间,调节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也是按照劳动时间分配劳动成果的根据。第二章交换过程P102页第3至10行的内容强调了两点。一是突出了产权关系,强调了只有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才能让渡自己的商品。二是指出了契约关系的作用。计划经济运行靠计划进行调节,市场经济依靠契约关系进行维持。P103页第13至17行说明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矛盾。P106页第2至5行,是我们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换是商品交换。第三次讲课内容第三章货币和商品流通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货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马克思讲了货币的5种职能,西方经济学也是认同的,现在看来,马克思对货币职能的分析是经得住考验的。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这就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P1
本文标题:64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4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