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第九章-学前游戏研究的历史沿革
学前游戏论主讲曾金霞桂林师专教育与管理系第九章学前游戏研究的历史沿革第一节国外学前游戏研究的兴起与发展第二节我国学前游戏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发展同步练习1、心理学的儿童游戏研究发展的阶段有哪些?2、心理学理论与研究的演进的发展趋势有哪些?3、简述教育家对学前游戏的论述及其运用?4、恩物和作业的概念分别是什么?5、我国学前游戏理论实践研究的发展阶段有哪些?6、我国儿童游戏的研究状况与国外相比,差距有哪些?第一节国外学前游戏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一、心理学家的游戏理论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二、教育家对学前游戏的论述及其运用第一节国外学前游戏研究的兴起与发展1、心理学的儿童游戏研究发展的阶段有哪些?2、心理学理论与研究的演进的发展趋势有哪些?3、简述教育家对学前游戏的论述及其运用?4、恩物和作业的概念分别是什么?一、心理学家的游戏理论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一)儿童游戏研究的初步兴起阶段(二)儿童游戏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三)儿童游戏研究的飞跃发展阶段——心理学的儿童游戏研究发展的阶段有哪些?(0810、0910、1010/单选)把儿童游戏作为真正科学工作者研究(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对象,始于19世纪下半叶。一百多年来,心理学的儿童游戏研究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1)儿童游戏研究的初步兴起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这是儿童游戏研究的初步兴起阶段。(2)儿童游戏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儿童游戏研究进入相对而言缓慢的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儿童游戏的研究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3)儿童游戏研究的飞跃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游戏研究领域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儿童游戏研究呈飞跃发展的态势。心理学的儿童游戏研究发展的阶段可以联想孩子学习语言故事来记忆:孩子学习语言要从呀呀学语开始(初步兴起),然后认识汉字(缓慢发展),最后才能系统学习知识(飞跃发展)。心理学的儿童游戏研究发展的阶段初步兴起(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缓慢发展(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飞跃发展(20世纪70年代至今)在游戏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娃娃游戏”的研究方法。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和儿童游戏的最初的系统观察研究。过去一向被人们轻视的游戏,现在引起了教育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等不同学科专业人员的浓厚兴趣,使游戏研究领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心理学理论与研究的演进的发展趋势有哪些?(1001/单选)纵观一百多年儿童游戏的心理学理论与研究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发展趋势:(1)从理论的发展看,理论本身由纯思辨的性质向实证的性质转变。(2)从游戏的价值观的变化来看,对游戏的发展价值的认识由思辨的、不全面的或有所侧重的,发展到确切的、全面的认识。(3)研究的范围逐渐拓宽,不仅注意纯理论的问题,而且逐渐注意应用问题。(4)从研究的技术来看,由不注重条件控制的自然主义的研究发展到注重条件控制的实验室研究。心理学理论与研究的演进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顺口溜来记忆:思辨向实证转变,认识由侧面向全面,研究理论到实践,自然主义成实验。心理学理论与研究的演进的发展趋势纯思辨向实证转变思辨的、不全面所侧重到确切、全面的认识注意理论和应用问题自然主义研究到实验室研究中期的一些游戏理论都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实验依据。“实践出真知”。20世纪开始,逐渐重视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形成理论体系。30年代,人们开始注意游戏对于身心各方面发展价值,不仅要学习好,还要身体好,修养好,品德好。“实践是检验趔的唯一标准”,有的理论应用性较强,研究者们也开始注意到理论与应用的结合。技术越来越先进,由不注重条件控制的自然研究发展为科学控制实验条件的实验室研究。二、教育家对学前游戏的论述及其运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洛克:……•欧文:……•福禄培尔:……•乌申斯基:……——简述教育家对学前游戏的论述及其运用?(0810、0901/单选)(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首先把儿童游戏作为一项单独行动类别,提出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实际意义。(2)亚里士多德认为游戏是幼儿应有的活动,游戏可以作作业的准备。(3)罗马教育理论家昆体良认为游戏的环抱在于培养儿童有为的资质——这种资质足以作为他将来活动的基础,所以应该加以奖励。他甚至提出这样的希望,对儿童来说应该通过游戏来学习。——简述教育家对学前游戏的论述及其运用?(0810、0901/单选)(4)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中提出,儿童们爱好活动是极有利的,因为儿童“还不能从事真的工作,而作为我们就应和他们共同游戏”。“应为他们找些玩具以代替真的工具……这些东西可帮助他们自寻其乐,并可锻炼身体的健康、精神的活泼和肢体的敏捷。”(5)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儿童应进行体操与游戏,不仅对身体健康重要,而且也让儿童试验自己的能力,知道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简述教育家对学前游戏的论述及其运用?(0810、0901/单选)(6)英国欧文在他创办的幼儿学校里,把游戏作为儿童活动的主要方式,大量地开展儿童户外活动和游戏,儿童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和能力。虽然他没有专门研究儿童游戏,但较早地开始了游戏在学前公共教育中的实施。(7)德国的福禄培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幼儿园里所创建的游戏体系及“恩物”和作业,是学前教育史上的首创。(8)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19世纪生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础上,尝试建立儿童游戏的理论。教育家对学前游戏的论述及其运用可通过关键词串联记忆:柏拉图认为是单独行动类别;亚里士多德提出应有游戏;昆体良主张目的是培养资质,夸美纽斯提出游戏极有利;洛克说儿童应进行体操游戏,欧文游戏是活动主要方式;福禄培尔把游戏当教育基础,乌申斯基建儿童游戏理论。教育家对学前游戏的论述及其运用教育家对游戏的论述及其运用举例说明柏拉图单独行动类别比如:幼儿跳舞是一种单独的行为。亚里士多德幼儿应有的活动比如:幼儿好动,所以幼儿玩各种玩具是应该有的活动。昆体良培养儿童有为的资质比如:儿童拆卸车子模型拼成船的模型,开以了幼儿智力,具有有为的资质。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比如:幼儿玩小铲挖土游戏,可以锻炼身体,幼儿自己也会感到很快乐。洛克应进行体操游戏比如:中小学生每天必须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对身体有益。欧文游戏作为活动主要方式比如:幼儿园老师教授小孩时组织活动主要以游戏为主,很受幼儿的喜欢。福禄培尔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比如:寓教于乐的思想就是通过游戏来教育孩子,游戏的基础,目的是教育孩子成长。乌申斯基尝试建立儿童游戏的理论比如:儿童游戏已逐渐受到重视,并有相关人员对此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儿童游戏理论可以更好的解释儿童游戏行为。——恩物和作业的概念分别是什么?(1010/名词解释)(1)“恩物”意为神赐予的东西。“恩物”在实际上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是幼儿园你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2)“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福禄培尔在幼儿园所创建的游戏体系及其“恩物”和作业体系,是学前教育史上的首创。“恩物”和“作业”的概念可以通过举例串联来记忆:“恩物”:每年圣诞老人都会根据儿童特点,为他们选取各种玩具和材料作为恩赐物,送给孩子当礼物。“作业”:圣诞老公公告诉孩子们,要想等到礼物,就必须在头天晚上把自己缝制的长筒袜挂在床头(为儿童设计制作活动)。恩物和作业的概念名词概念举例说明恩物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幼儿游戏的玩具和材料比如:孩子通过木制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可以认识各种形状、性质和彼此的关系。作业“恩物”的发展,为儿童设计的各种活动比如:为孩子们布置的剪纸、画画、拆纸等活动。——福禄培尔的恩物主要哪些?主要有六种恩物。游戏教学原则——了解六种恩物。第一种:6个小球,用6种不同颜色的线纺织而成,球上绑上一根线。教师让儿童看各种颜色的球,发展儿童辨色的能力。教师一边把向各方甩动,一边说前后、上下、左右,以发展儿童空间观念。教师把球放在掌心,表示有,然后收起来,空出掌心,表示“无”,借以发展儿童肯定和否定的观念。第二种:木制的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其高度和直径都是一寸半。通过这种“恩物”可以使儿童认识物体的各种形状、性质和彼此的关系,并且可以用它们拼成小桌子、小凳、炉灶及其他物件。第三种:木制立方体,可以分为8个小立方体(立方体平分为2,又各分为4)。这种“恩物”可以培养儿童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概念;还能锻炼儿童的创造性的组合能力,急用小立方体组合成不同的物件。第四种:木制立方体,可以分为8个小长方体(立方体平分为2,各等分为4个长方形板)第五种:木制立方体,可以分为27个等值的小立方体,其中有3个小立方体有分别对分,形成6个三角体,有3个小立方体分别4等分,形成12个三角体。第六种:木制立方体,可以分为27个小长方体,其中一些还可分平板、斜角等更小的部分。第四、五、六种“恩物”的性质和意义与第三种相同。由于有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几何体,配合起来可以构成多种多样的物件,供儿童进行游戏,训练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福禄培尔之后,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创建了幼儿园教育的一系列教学法。她设计14种教具,主要是训练知觉,进行感官教育和发展智力。第二节我国学前游戏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发展5、我国学前游戏理论实践研究的发展阶段有哪些?6、我国儿童游戏的研究状况与国外相比,差距有哪些?——我国学前游戏理论实践研究的发展阶段有哪些?(0901、1010、1101/单选)以托幼机构教育实践为基础的我国学前教育的研究轫于20~30年代。从那时起,我国教育领域中的游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左右至建国初期在这一阶段,在介绍和引进西方游戏理论(主要是经典的游戏理论)的基础上,开始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工作。主要代表人物是我国著名幼儿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从1920年起,陈先生以自己的孩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长期的、连续的儿童发展研究(包括儿童游戏的研究)。在1925年出版的《儿童心理之研究》。陈先生认为,儿童之所以游戏,与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方面与儿童游戏的力量(体力)和能力(动作技能)的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与儿童好动的天性和游戏能够给孩子以快感有关。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游戏的发展变化时陈先生关于儿童游戏看法中的核心思想。(2)第二阶段,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这一阶段我国教育界、心理学界全面学习前苏联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以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游戏理论对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影响。儿童游戏理论与实践基本处于移植阶段。(1101/单选)(3)第三阶段,是“十年浩劫”时期。这一时期,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儿童游戏的研究同样也不能幸免于难。(4)第四阶段,“十年浩劫”后至今。这是我国儿童游戏研究重新起步阶段。学前游戏理论实践研究的发展阶段可以联系重要历史事件来记忆:历史大事件阶段划分:五四运动到共和国成立(20世纪20年代左右至建国初期),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文化大革命十年(“十年浩劫”时期),文化大革命至今(“十年浩劫”后至今)。我国学前游戏理论实践研究的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左右至建国初期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十年浩劫”时期“十年浩劫”后至今陈鹤琴先生在1925年出版的《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不仅介绍了当时国外的儿童游戏理论,还详细描述了一个孩子从出生后到2岁多游戏的发展与变化过程,提出了孩子的看法。这一阶段我们从“苏联老大哥”那里引进了很多先进的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也不例外。这一时期,很多知识分子被扣上反动派的帽子,而学前游戏的研究也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这一阶段对
本文标题:第九章-学前游戏研究的历史沿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69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