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生物课堂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可编辑版】
第1页共6页《生物课堂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生物课堂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运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观察与发现问题能力又是其他一切能力发展的基础,学会观察与发现问题,学会创造,是成才关键。现实教育教学对学生的观察与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课堂实验教学中观察与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仅局限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而服务,并没有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认识观察与发现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甚至根本不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发现问题能力,所以我们的学生仍至大学生缺乏的并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而观察与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教学活动的展开,还有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发现问题的能力更是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实验教学,因为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教学既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一类探究活动,所以在初中生物课标和教材中安排许多实验活动,由于学校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和用具、实验教学经费、学校及教师重视不够、实验教学方法缺乏等原因,生物课堂实验教学的作用没有第2页共6页真正的发挥出来,因此本课题突出对初中生物课堂实验教学的重视和研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积极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由此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课题的界定与理论支撑课题界定:观察:是一种有意的知觉,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知觉。观察能力:是指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就是要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和本质特征生物课堂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教学:生物课堂实验教学既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一类学生科学探究的活动。在初中生物课标和教材中安排许多实验活动,开展对生物课堂实验教学活动的研究,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支撑性理论:1、现代心理科学的研究表明,在人脑所获得的信息中,有80~90%是通过观察由视觉获取的。所以,观察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一个人只有勤于观察,外界的信息才能源源不断地进入大脑,才会增长知识,提高智能。第3页共6页2、科学的学习要从观察入手,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门户,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是:观察→直觉思维→想象→抽象思维→本质揭示。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他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取知识,就更能从观察对象上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的实验室的墙壁上写着“观察、观察、再观察”。达尔文说:“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中人之上。”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发明了青霉素之后说:“我唯一的功劳就是没有忽视观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观察能力强的学生一般都是优等生。3、布鲁纳教学理论: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法,又称问题教学法。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他们一些事实(例)和问题,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布鲁纳认为,大量事实都表明,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象或图象性的,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4、探究式教学理论: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第4页共6页三、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分析研究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并总结分类,熟悉了解其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2、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验能力。3、通过课题研究,掌握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和如何进行实验教学,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4、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意识、调查研究与实践的意识,总结出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与策略,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附送:《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麻当娥《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麻当娥《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希望小学麻当娥到今天为止,我和学生们学习完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所有内容。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难懂的表示法让我和孩子们有喜有悲,有得有失。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现在诚恳地反思自己在这节课教学中的得与失。(一)教学中比较成功之处:1、将生活引入课堂,用激趣法导入: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第5页共6页“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我为教材内容选择生活背景,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我选择用学生熟悉的扑克牌、车牌、英文中的缩写作为导入的元素,使学生感到亲切并感兴趣,从而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同时为了围绕课题营造学习氛围,我在分组时渗透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的效果。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的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情境。如学习例1、例2,就是学生独立学习探究完成的。其中包括带着问题思考、研究数学课本的例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合作交,流激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问题或表达个人的想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例4时,我首先用学生常玩的拍手游戏:“一只青蛙一张嘴,2只眼睛4条腿;两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10只青蛙10张嘴,20只眼睛40条腿;·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第6页共6页这样引入,不但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给学生创设思考、质疑的空间:由于《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节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因此难免会觉得新鲜、难以理解。虽然这一节内容看似浅显易懂。然而对于初次接触在数字中植入字母的小学生来说,难免还是会感觉,学习起来生涩、费解。因此在这一节的学习中应该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思考空间,老师适当的加以引导,使学生学习起来能够轻松易懂。(二)、教学中的不足:1、本节课由于为追求面面俱到而忽略了突出重点,对重点强调不够,从而显现了我不够老练和成熟。应加以注意,吸取教训。2、还有在合作学习方面做得也不是很到位,再深入一些会更好。在教态方面也有待改善,应有更多的激情,语调有些平直,缺乏变化。因此,今后还需努力,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3、初学用字母表示数,学生会感觉有一些别扭,一时难以接受,容易生搬硬套,学生只是从形式上死记硬背,而没有真正理解字母表示的含义。因此要多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尝试用字母表示出来,体会数学的简洁性,逐步形成一定的符号感。
本文标题:《生物课堂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可编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54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