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一年级下学期《统计》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反思越秀区黄花小学陈敏颐“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大领域之一,课标中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内容的选择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内容的编排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这一内容,实践性比较强,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好素材。本节内容在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一数、分一分、比一比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这些都是本课知识的支撑,同时为二年级进一步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做好了铺垫。上学期,学生已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与上学期相比,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基本上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只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还是能达到有效教学的。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重难点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力目标1、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散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教学重点:1、学习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2、在统计表中填数,在统计图中画条形图来表示数据。教学难点:在统计图中画条形图来表示数据。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为落实研究主题,在新课的学习中学生愿意动手操作,课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水果图片,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电脑上摆一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入课题。这样选取素材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有一定的新鲜感,也为后面练习填写统计表和统计图做好铺垫。为构建新的知识打好基础。二、探究新知,经历过程: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尝试,我深知,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那么《统计》一课要充分地让学生动口、动手、能很好地体现我的研究主题。因为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自去经历,去体验,才能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学得有效。因此在探究新知时,我一次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理解知识。比如:让学生动手选自己最喜欢水果,记录喜欢每种水果的人数,为填写统计图和统计表积累数据,收集信息,同时教师也参与活动。这样设计一是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获取新知,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解决问题。三是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乐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达到有效学习。三、结合多媒体巧设练习:《统计》这一部分知识的知识点较多,我利用多媒体设计练习,既给学生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又可以节省了学生画图的时间,使整节课的容量和练习量增大了。从而实现有效教学,达到知识的创新。
本文标题:一年级下学期《统计》教学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133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