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主备人:熊宇翔教材分析:新航路的开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课,本课容量大,学术性较强,人文素材较多,课程标准关于新航路的开辟一课的要求是: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本课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开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的布局和知识呈现简约明晰,通过东方的诱惑,新航路的开辟、走向会合的世界三个子目叙述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与影响交代了一个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体现了一个重大事件的整体架构。教学中,应该尽量从历史学系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让学生与丰富的历史对话,实现在对话中感悟历史、启迪人生。课标规定的学习要点表明,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是本届的重难点,其中概述和认识这两个词指的是不同的能力层级要求,前者要求能了解、知道、叙述、列举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史实,即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以及与之相关的前因(原因、条件)与后果(过程、结果、意义、影响)。而认识则强调理解和认识地理大发现在世界市场形成上所起的作用,隐含地理大发现和世界市场两个重要概念。所以,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进而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事理以及辩证地认识历史事件能力,理解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重要条件的世界意义,这就是本节科的立意所在。学情分析:就新航路开辟这可而言,学生初中已有一定基础,知道这些航海家的英雄壮举,但是他们也仅仅局限于对教材知识一鳞半爪的接受,缺少对历史的思辨型理解和认识。本课我们要办助学生知道大航海时代纷繁复杂的时代氛围,让学生体会远航过程的艰辛与苦难,让学生从全球史和文明史的角度认识大航海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基于对教材、课标、学情的研究与了解,我决定采用三个环节来设计本课,一是铺垫分裂与隔绝,认识整体与统一;二是展现艰难与困苦,认识开拓与进取;三是提供视角和思路,认识灾难与曙光。在三个环节基础上,提升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素养,学会用三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分析研究新航路开辟。教学目标:1.借助教科书等课程资源,通过阅读相关史料了解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新航路的背景、过程等主要史实,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认识地理大发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2.通过搜集信息、阅读史料、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等方式,多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对欧亚非洲所造成的不同影响,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3.通过阅读、分析、比较、讨论等方式,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理解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4.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的分析,领会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作用,进而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准确叙述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史实。难点:理解和认识地理大发现在世界市场形成上所起的作用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课程导入: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历史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2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那一块大陆上的人能够确切的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但就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200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块大陆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状态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设计意图】预设情景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历史,认知历史,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展开想象,在体会历史的沧桑与厚重的情绪下进入本课的学习。问题探究一:扬帆远航——路在何方?观察托勒密地图:了解欧洲人的世界观。教师:在大航海时代,有一位穷极一生对航海事业不断追求的传奇式人物,人们称他为亨利王子。无论对葡萄牙还是整个欧洲,他的一生及其事业的重要性是无法估量的。从他的时代开始,每一个从事地理大发现的人,都是沿着他的足迹前进的。他对人类的贡献可能超过了他之后的任何一个航海家。那么亨利王子及其后继者们扬帆远航都去了哪些地方的?学生1:……学生2:……学生3:……(沿着历史自身发展的逻辑,逐步呈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此处用好教材地图。1.1487-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葡萄牙室的支持下,到达好望角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率三艘帆船沿大西洋南下,航行半年后,到达了非洲最南端好望角。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到达美洲。从当时已经普遍传播的地圆学说中,哥伦布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向西走也能到达东方。哥伦布相信,他的航海计划能很快将欧洲人带到东方。若昂二世没有接受哥伦布的建议,是因为葡萄牙的航海策略主要是越过好望角,经过非洲再向东,寻求新的杭路到达亚洲,从而和印度进行贸马。最后,哥伦布与刚独立的西班牙淡判了三个月,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到达了美洲。3.1497—1498年,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到达印度。1497年7月8日,达·伽马在葡简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四艘船共计140多个水手,由首都里斯本起航。1498年5月,经过生死考验,船队绕过好望角,终于抵达印度的卡利卡特港。返回的航拦实在是艰难至极,越来越多的人死于坏血病,到家时只剩下55人4.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及其船队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完成环球航行。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签订《托尔斯西拉斯条约》,划定了一3条东西分界线。但条约只规定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大西洋上的分界线,没有规定地球的另一边的分界线在哪里?因为当时还没确定地球是圆的。根据条约规定,葡萄牙人是在1500年占领了巴西,一船船的香料让西班牙眼红不已。1519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命麦哲伦从南美洲最南端开拓出另一条通向香料群岛的道路,由此开始了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中有一位志愿随行观光的意大利贵族安东尼奥·皮加费塔,他记下了这次航行的一些细节:我们有3个月又20天没有吃到新鲜食物。我们吃饼干,其实那些东西已经不称其为饼千,而是爬满组的碎末。我们喝的是黄水,储存多天,臭得令人作呕。我们也吃牛皮。老鼠的价格是每只半个金杜卡,但是连老鼠也买不到。我们有些船員的上下牙龈都肿了起来,根本无法吃东西,活活被饿死,死于这种病的有19人。——《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解说词)教师:海外探险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麦哲伦船队出发时有5艘船,265人,最后生还者18人,剩下1艘船,麦哲伦自己也命丧菲律宾。最纠结的问题是即使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却并不意味着一本万利。如哥伦布被任命为发现地的统帅,可以获得发现地所得一切财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并一概免税;对于以后驶往这一属地的船只,哥伦布可以收取其利润的八分之一。哥伦布初步预算经费高达200万马拉维迪,还不包括每月25万的工钱。当时一等水手每月工钱3000马拉维迪。《堂吉讨德》中随从桑丘·潘萨的工钱每天才26马拉维边。皇家可库从国库中借支了140万,哥伦布自己向银行家筹借了25万,剩下断,的是一位大臣想办法筹借的——《大国起·葡萄牙西班牙》(解说词)教师:最后的结果是,哥伦布此后又连续三次出航海,但始终没有发现中国。西班牙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巨额投资却连本钱都没捞回来,国王最终拒绝了对哥伦布的支持。1506年,哥伦布在绝望中死去。【设计意图】史实的呈现即历史叙事,需要历史老师以精到的讲述逻辑一一呈现,丰富学生的历史情感,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热情。著名历史学家们认为,中学历史课最好像讲故事一样由老师讲给学生听。通过故事、细节将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进一步细化史实,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问题探究二: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别人?他们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设问1:这些英勇无畏的航海家冒者生命危险和巨大的投资风险究竟是为了什么?当时的欧洲,大量肉类需要用香料进行保存,而香料的贵重只有黄金可以比拟。在远东,今天印度尼西亚群岛的香料,被当地人采集运往市场后,由穆斯林商人买下,用独木舟运到马六甲,沿印度海岸运到霍尔木兹或者亚丁,再由埃及的驼队穿越沙漠,运到尼罗河口,威尼斯商人等候在这里,用商船将香料运过地中海。埃及每年由于国境而收取的税收高达数十万杜卡。在印度花不到3杜卡的胡椒,在开罗要涨到68杜卡,而到了威尼斯,已经是印度的50倍——《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解说词)学生1:……设问2:达·伽马船队首航成功,带回来大量的东方货物,仅香料的销售价值就超过远航费用的60倍。为何此时的欧洲这么渴望得到黄金和香料?学生1:……学生2:……设问3:……冒着生命危险,难道仅仅是为了黄金和香料吗?41498年5月,葡跨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的船队终于抵这印度的卡利库特港,当印度人问他们到来的目的时,达迦马很简练的回答说:“基督徒,香料”——《大国起·海洋时代》(解说词)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天主教渗透了普济主义、改变异教徒信仰的热情和好战精神。——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学生:……教师:正当欧洲人渴望得到黄金和香料之时,一本13世纪就已出版的《马可·波罗行纪》突然热销,(在欧洲相继出现了175个不同语言的版本)成为当时欧洲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可是另一方面,佛罗伦萨街头到处都有以马可波罗名字命名的小丑。其中关于东方财富的记载引发了寻金热:我在东方看到了喷油的泉,可以燃烧的石头,用轻巧的纸张来做的货币……(日本)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马可·波罗行纪》你们能够理解马可波罗既受欧欢迎又受嘲笑吗?设问4:开辟新航路是一项浩大工程,除了来自王室的支持外,当时还具备哪些条件呢?学生1:……学生2:……教师:他们改进了中国指南针(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把只配备一幅四角风帆的传统欧洲海船,改造成配备两幅或三幅大三角帆的多桅快速帆船,正是这些20多米长、60到80吨重的三角帆船。他们还成立了一个由数学家组成的委员会,把数学、天文学的理论应用在航海上。教师:那么他们的发现是不是符合历史的某种规律?学生1:……学生2:……【设计意图】以上重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教材有非常清晰而详尽的说明,学生不会存在理解障碍,因此通过连串巧妙的设问,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史实的基础上思考逐渐清清晰,对开辟新航路原因的认识更加全面,由此进一步提升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提升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探究三:新航路——英雄还是强盗?灾难还是曙光?展示1: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清晰。展示2: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航线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许多商业金融机构建立,有信货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买空卖空、形同賭博,经商者突然暴露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往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刘景华《人类六千年》问题:新航路到底“新”在哪里?5学生1:……学生2:……学生3:……学生4:……教师追问:海外贸易需要巨额的启动资金,并不是每一个出海的商人和团队都能够得到王室的支持,那么这些人该怎样才能发财致富呢?学生1:……学生2:……教师:由海外贸易商人筹集资金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一系列新的经营方式出现了,这就是所谓的“商业革命”。教师:新航路的开辟,带来新的变化,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呢?学生1:……学生2:……展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新变化)商业资本的增多丰富的商品种类直接沟通世界的商业贸易新的经营方式实力上升的资产阶级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这些新变化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要素,由此帮助我们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初步认识。新航路开辟带来的新变化,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
本文标题:新航路开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49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