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编辑本段]一、不宁腿综合征的概念不宁腿综合症(restlesslegssyndromeRLSむずむず脚综合症)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症状与体征分离,安静状态下表现严重,活动后反而消失,多发生在夜间睡眠时。以成年人发病为多。属于中医学中“痉病”的范畴。不宁腿综合征扰乱睡眠的问题已经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充分重视,在美国还成立了不宁腿综合征基金会,帮助患者进行治疗和筹集资金进行临床科学研究。[编辑本段]二、不宁腿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本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常并发于胃部手术以后、尿毒症、酒精中毒、精神因素对发病具有一定重要性。特别是在构思、看电影、和戏剧时容易出现症状。有人认为本病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染性疾病、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及各种贫血等可能为发病因素。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同一家族人群中可有数人发病。[2]有人提及使用苯噻嗪,突然停用巴比妥类药物可以诱发本病。有人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新陈代谢产物异常堆积在肌肉中引起。亦有报道与CAPD(腹膜透析)不充分或者局部血液循环运行障碍有关。本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病因不明,儿童患者常有家族遗传史。继发性常见于以下原因:尿毒症、缺铁性贫血、叶酸缺乏、孕娠、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病、多灶神经病、代谢疾病和药物所致的。不宁腿综合征的病因比较复杂,西医上病因尚不明,下列因素据认为可能与发病有关。1.遗传因素Ekbom(1960)认为RLS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在其报道的患者中43%亲属中有类似疾病,且有几个家系为显性遗传。2.局部缺血学说RLS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生,长期在寒冷环境中工作也会发病,经活动、按压、捶打局部肌肉或应用血管扩张剂后常可缓解症状。部分患者肢体血流图检查也显示血流量减低。根据上述事实,不少学者认为本病是由于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氧及代谢产物蓄积所致。3.内分泌因素RLS在妊娠妇女中也很常见。有人对486例新近分娩妇女做回顾性诊断,发现有11.3%患本病。Jolivet(1953)报道27%妊娠妇女有RLS表现。4.代谢与营养障碍重症RLS大多并发于糖尿病、尿毒症、乙醇中毒、癌肿、高胆固醇血症及血卟啉病等,因此有人认为可能为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末梢神经病。还认为与贫血和缺铁有关。在Ekbom(1966)报道的77例本病患者中,1/4血清铁低于正常值;Aspenstrom(1964)报道健康检查发现的80例缺铁患者中,42%有RLS;Behrman(1955)证实本病患者口服或注射铁剂后不适感觉有明显好转。5.其他病因下肢部分静脉血栓形成和曲张、部分胃切除、服用吩噻嗪类和巴比妥类药物、有焦虑或抑郁等精神因素等,据报道均与本病存在一些关系。[编辑本段]三、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表现1症状主要发生在下肢,尤其是小腿有一种难以表达的特殊不适感觉,迫使患者下肢不停地运动,双侧同时受累或者在一侧表现明显。安静时发作,夜晚或者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更为严重,有时仅仅持续数分钟,严重的则整夜不停,活动下肢可以使症状明显减轻,但患者在休息或入睡以后症状会明显加重,成为严重失眠的主要原因。2体征夜间安静睡眠时,从一侧下肢到另一侧下肢出现交替性的、周期性的肌肉活动亢进,可见下肢肌肉的交替性不适。3物化检查一般没有阳性结果发现,有时可有下肢发凉,或者中度贫血,血清铁降低。神经系统检查、肌肉电图、肌肉活组织检查均正常,可有患侧肢体的血管紧张度增高,血流量降低。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编辑本段]四、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原发性RLS的诊断标准为:⑴双腿不适(麻刺感、刺痛感、紧张、疼痛)伴有不可控制的机体运动。⑵症状在休息时出现,主要在晚间,可以影响入睡;病情严重随时变化(如每周、每月不同),可以累及上肢。⑶通过对肢体的某些手法操作(如揉搓、摇动、跺脚、走动)可使症状部分或者彻底缓解。⑷无其他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鉴别诊断⑴安静的坐不能症(akathisiaアカシジァ坐位保持不能症)多为长期使用抗精神疾病药物和安定类药物人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时即便少量使用也可以出现,患者常主诉自己焦虑不安,腿脚不能着地,严重的患者常反复站立,来回走动,症状表现夜间比白天明显。使用抗焦虑治疗有效。⑵睡眠中周期性腿动(periodiclegmovementinsleep)在夜间睡眠中,出现周期性的两侧足部肌肉的不随意运动。常与不安腿综合症同时存在,两者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单独发病时不伴有感觉异常,睡眠中因下肢运动而导致觉醒,患者经常主诉有失眠。⑶下肢疼痛足趾运动症(painfullegsandmovingtoes)下肢和足部疼痛,伴有不适感,足趾出现特征性的不随意运动,一侧肢体或者两侧肢体均可以出现,这种病人下肢可以出现异常性疼痛,常可以持续存在。下肢的不随意运动主要表现为足趾的伸曲和内外旋转、足关节的屈伸,与不安腿综合症疼痛的性质、特点不同。常见于跟痛症、腰痛、坐骨神经痛等脊髓和神经末梢疾病。⑷肢端感觉异常(acroparesthesia,末梢足趾バレステジ-)夜间睡眠中手指和足指出现麻木,针刺般的疼痛,由于疼痛而经常觉醒。成年女性多见。好发于下肢的末端。美国睡眠医学研究会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中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997年)诊断标准:1、患者主诉夜间腿部有不愉快的感觉或夜间入睡困难。2、腓肠肌内有一种非常不愉快的身体感觉,常伴有腿部出现一时性疼痛和瘙痒;3、不舒服的感觉可以通过移动肢体得到缓解;4、多导睡眠图显示睡眠时肢体有运动。5、不能用内科和精神科障碍解释其症状。6、可以有其他睡眠障碍存在。最低诊断标准:1+2+3严重程度标准:轻度:偶尔周期性发作,轻微影响患者入睡,但不会引起明显的困扰。中度:一周内发作不超过2次,可以冒险延迟入睡时间,中度干扰睡眠,轻微影响白天的功能。重度:一周内发作超过3次,严重干扰夜间的睡眠,明显影响白天的功能。病程标准:急性期:2周以内。亚急性期:超过2周,但在3个月以内。慢性期:3个月以上。[编辑本段]五、不宁腿综合征的西医治疗1、一般治疗临睡前用温水洗脚,或用艾叶水洗下肢。按摩局部肌肉。2、对症治疗如有贫血,则应纠正贫血。如在妊娠期发作,则分娩后症状可以消失。3、药物治疗⑴肌醇1g,每晚1次服用。⑵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烟酸、山莨菪碱5mg治疗。每日1次。⑶西医首选苯二氮卓类如氯硝西泮、阿昔唑仑等治疗。使用多巴胺能药物或多巴胺促效剂,如美多巴125-250mg,信尼麦125mg,每日1次。国内较少用。⑷抗痉剂如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均为0.1g,睡前一次服用。⑸使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250mg,轮流在委中、承山或者沿腓神经干的体表部位注射,每日患肢一穴1次,5天为一个疗程。[编辑本段]六、不宁腿综合征的中药治疗不宁腿综合征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从中医角度来看,其基本病因病机为正虚邪恋,局部经气不利,肌肉筋脉失养,但因为患者的具体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传统方剂如舒络宁腿汤,归脾汤,左归丸等,其具体分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气血不足(1)治法:益气养血。(2)方剂:归脾汤加减。(3)组成:白术30g,茯神30g,黄芪30g,龙眼肉30g,酸枣仁30g,人参15g,木香15g,当归6g,远志3g,甘草6g。(4)备选方:①黄芪桂枝五物汤:适用于血痹证,症见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者。黄芪12g,芍药9g,桂枝9g,生姜12g,大枣4枚。②炙甘草汤:适用于气虚血弱者,症见心动悸,体赢气短,舌光色淡,少津。炙甘草12g,生姜9g,人参6g,生地黄30g,桂枝9g,阿胶6g,麦门冬10g,麻仁lOg,大枣6枚,酸枣仁30g,木香10g。(5)加减:失眠多梦者加夜交藤15g、龙骨30g、远志3g;形寒肢冷者加桂枝6g、制附子9g;腹痛便溏者加干姜5g、肉桂3g。(6)临证事宜:《名医方论》日:“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本证治、疗以补气为本,以待“阳生阴长”。2.肝肾亏虚(1)治法:滋补肝肾。(2)方剂:左归丸加减。(3)组成:生地黄30g,龟甲胶12g(烊化),山药15g,牛膝15g,枸杞子15g,鹿角胶6g(烊化),山萸肉15g,菟丝子15g。(4)备选方:①六味地黄丸:每次15g,每日3次,空腹时服,开水送下,或水煎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症见腰膝酸软,头目眩晕,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者。②真武汤:适用于肾阳虚者,症见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下肢浮肿,苔白不渴,脉沉。制附子9g,白芍9g,白术6g,茯苓9g,生姜9g。(5)加减:下肢有灼热感加丹皮9g、黄柏9g;下肢冷者加菟丝子9g、制附子9g;心烦失眠者加炒枣仁15g、远志3g、栀子9g;下肢拘挛者加木瓜9g、白芍15g、甘草6g;眩晕较甚,阴虚阳浮者,加龙骨15g、牡蛎15g。(6)临证事宜:肾阴虚者往往导致相火偏旺,治以滋阴为主,参以清泄相关。同时阴虚者忌辛辣之剂,忌过于苦寒,宜投以甘润益。肾之剂,以补阴配阳,使虚火降而阳归于阴,即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者则忌凉润,忌辛辣,宜甘温益气之品,以补阳配阴,使沉阴散而阴从于阳,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3.瘀血阻络(1)治法:活血化瘀。(2)方剂:桃红四物汤加减。(3)组成:当归20g,熟地黄12g,赤芍20g,川芎18g,桃仁12g,红花10g,牛膝12g,地龙12g。(4)备选方:①身痛逐瘀汤:适用于瘀血痹阻于经络而致的肢体痹痛。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炒五灵脂6g,香附3g,牛膝9g.地龙(去土)6g。②活络效灵丹:适用于气血凝滞而致腿痛者。当归15g,丹参5g,制乳香5g,明没药5g,川牛膝30g。(5)加减:气血虚加黄芪30g、鸡血藤20g;肢冷加桂枝9g、细辛1.5g、威灵仙12g。(6)临证事宜:活血化瘀是治疗血瘀的总则,在临证时当根据不同的病因,适当配合理气、散寒、益气、滋阴、温阳等法,予以灵活的运用。4.寒湿痹阻(1)治法:散寒除湿。(2)方剂:蠲痹汤加减。(3)组成:羌活6g,独活6g,桂心3g,秦艽3g,当归9g,川芎6g,炙甘草6g,海风藤9g,桑枝15g,乳香3g,木香3g。(4)备选方:①薏苡仁汤:适用于湿邪偏盛者,症见肌肤麻木不仁,手足沉重,苔白腻,脉濡缓。薏苡仁30g,苍术15g,羌活9g,独活9g,防风12g,当归15g,川芎10g,麻黄6g,桂枝10g,制川乌3g,生姜10g,甘草6g。②甘姜苓术汤:适用于寒湿下注者,症见腰下冷痛,转侧不利,脉沉而迟缓。甘草6g,干姜12g,茯苓12g,白术6g。(5)加减:下肢冷痛,拘急不舒者加制附子9g;肌肤不仁者加海桐皮10g稀稀莶草12g;病久及肾阳者加菟丝子9g、补骨脂9g。(6)临证事宜:《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故治湿不忘健脾,应根据“脾虚”和“湿盛”的主次,权衡轻重,灵活运用。用药应以轻疏灵动为贵,可使湿邪得以透达,脾运得以健旺。5.湿热下注(1)治法:清热利湿。(2)方剂:四妙丸加减。(3)组成:苍术10g,黄柏15g,川牛膝15g,汉防己15g,薏苡仁30g,忍冬藤30g,车前子12g,木瓜10g,芍药15g,甘草6g,(4)备选方:①三仁汤:适用于湿重于热者,症见身重疼痛,胸闷不饥,面色淡黄,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杏仁15g,飞滑石18g,白通草6g,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生薏苡仁18g,半夏10g。6、阴血不足(1)治法:滋阴补液,柔筋缓急。(2)方剂:芍药甘草汤加减。(3)组成:白芍10g,甘草10g,木瓜18g,怀牛膝18g。(4)备选方:白芍12g,生甘草6g,生牡蛎30g(先煎),山药10g,木瓜10g,威灵仙10g,水煎服。[编辑本段]七、不宁腿综合征的针灸治疗体针(一)取穴主穴:分2组。1、臂中;2、血海、阳陵泉、三阴交、太溪。配穴:足三里、委中、承山。臂中穴位置:前臂内侧,腕横纹与肘横纹中点,两筋之间。(二)治法主穴仅取一组,
本文标题:不宁腿综合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06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