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章教学教学目标:一、识记教学概念;二、理解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三、综合应用教学过程各种理论分析实际教学。内容要点:一、教学概述;二、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三、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四、教学评价。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与意义教学: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教与学处于教学的统一体中,教有对象,学有师承。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是谁?教师与学他们各自的地位和任务是什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节教学概述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第一节教学概述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即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过程,亦即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教学过程的特点其一,学生的认识对象主要是经过提炼的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对客观物质世界和主观精神世界的基本认识,它体现在一定的教学内容中,而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其二,学生的认识条件具有特殊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特殊的认识过程第一节教学概述其一,实践目的的特殊性;其二,实践环境的特殊性;其三,实践的方式和方法具有特殊性。特殊的实践过程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方面,学生的发展是以认识为基础并在认识过程中实现的。另一方面,学生的发展状况与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及巩固的程度。二者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第一节教学概述(二)教学过程阶段理论孔子,教育是学——思——习——行的过程;夸美纽斯,教学过程分为感觉——记忆——理解——练习;赫尔巴特,预备——提示——联合——概括——应用五阶段论;第一节教学概述杜“思维五步法”,创造情境——引起动机——确定目的——制订计划——实行计划——评价成果,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前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现在世界各国进行的“问题教学”法,亦渊源于此。斯金纳以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阐释了程序教学,基本程序是解释——显示问题——解答——确认。布卢姆、加涅、罗杰斯、凯洛夫、我国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三、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三、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从教学所承担的任务来讲,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从教学对象来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充分体现“教育机会人人平等”的义务教育宗旨和原则;从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来讲,要充分发挥各要素在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的整体作用。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教材学生贯彻整体协调性原则的要求1、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是指在教学中,既要保持保证教给学生正确、准确和科学的知识,也要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方面的影响(坚持正确的方向、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实事求是、讲求教学艺术,做到寓教于智)2、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三、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以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理解与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与用的矛盾。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贯彻要求要求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以理论为主导,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教师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恰当而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时要注意适宜性,并尽量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着想。三、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能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人格。启发创造原则贯彻要求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创造性学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采取灵活多样的启发方式进行教学。掌握好启发时机。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是它也是动物啊!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师:鱼可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它们不是动物吗?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三、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教学要结合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以期使受教育者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循序渐进原则贯彻要求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进行教学。要按各门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和顺序进行教学。教学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第二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教育,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因材施教原则贯彻要求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差异,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一节新加坡某中学的语文课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讲,然后要当堂作文。而一个不爱写作的学生却在兴致勃勃地玩一只褚色的硬壳虫。善于观察的老师一边讲课,一边想:“他为什么会对这只硬壳虫发生兴趣呢?”于是,教师只是轻轻地示意,让学生把硬壳虫放进文具盒里,收了起来。下课了,学生来到讲台边,低着头不做声地准备接受教师的批评。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教师并没有批评他,只是温和地问他:“你是从哪儿弄来这个玩意儿的?它有什么用途?”学生告诉老师,这种虫很少见,他是在植物园的一簇树丛中找到的。他正在观察它的生活习性。教师因势利导,要求他写一篇有关怎样捕捉、怎样饲养硬壳虫的记叙文。结果,他写得很有情趣。奥地利的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少学校都规定任课教师必须研修过心理学,或具备“心理医生”的资格。瓦格纳是维也纳一所中学的女教师,她班上有位学生被校方认为属于“智力迟钝”,孤僻寡言,功课常不及格。瓦格纳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这个学生特别喜欢绘画,就经常和他探讨绘画的问题,并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美术大赛,该生与瓦格纳从此有了共同语言,终于向老师倾吐了他积郁已久的心思。他从小父母离异,心里极度自卑,感到别人都在嘲笑他。找到症结后,瓦格纳便对症下药,让他当上了绘画小组的组长,这位学生因此信心大增,渐渐地变得合群了,不但赢得了国际中学生绘画比赛的银牌,而且各科学习成绩都上来了三、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的形象描述或组织学生直接观察所学事物,引导学生形成有关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为学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奠定基础,并发展其认识能力。直观性原则贯彻要求要恰当选择直观手段。直观手段的运用要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直观手段的运用要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上《鱼》一课时,教师事先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的表面、背鳍、胸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这时,教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法前进了;他又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了平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横断山区的地形特点“山河相见,山高谷深”。可用如下语言进行描述:“上山直往云里钻,下山径到河边边,对山二人看得见,一个往返若干天。”直观的教学语言常常能激发起学生的感性思维,形成逼真的感性材料,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平面几何“圆形”的概念,让学生想象生活中“毛驴拉辗子”的具体形象,来理解“一个点围绕另一个固定点的等距运动的轨迹就是圆形”这一抽象概念。教师:这里有一个辗子,现在牵来一头毛驴,把它套在辗子的木杆上,开始让它拉辗子,驴走的路径是什么图形?学生:是圆形。教师:驴所经过的任何一点距辗子的中心有多长?学生:都是木杆那么长。教师:驴能跑到圆的外面去吗?学生:不能。三、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技能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巩固性原则贯彻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保证巩固的科学。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三、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分类:三、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1、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分类(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三、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三、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三、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国内外新兴教学法简介发现法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地学习,自己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掌握原理、原则的一种教学方法。德国瓦·根舍因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付诸实践的,是指教材内容中的关键性问题又叫洛扎诺夫外语教学法,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创造的,能“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进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暗示教学法有三条教学原则:第一,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第二,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的原则;第三,教师与学生相互暗示的原则。三、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群体需要群体需要湖北黎世法教授提出,基本做法就是把教材分成若干单元,依次通过六种课型进行教和学:①自学课;②启发课;③复习课;④作业课;⑤改错课;⑥小结课。上海育才中学总结的一种“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教学方法。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手段,讲是贯彻始终的。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为重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编写自学辅导教材进行自学辅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自学辅导教材可以是部分章节或复习用的教材。自学辅导教材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自学课本、练习本、答案本。三、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2、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与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相联系的。(1)研究性学习(2)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3)小课题和长作业第二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四、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趋势第一,强调教与学并重,并有以教的方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的方法为重心的趋向。第二,以心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为基础和前提,既重视学生智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培养。第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实验紧密结合。第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由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第五,提倡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第六,教学方法改革朝着“三个强调”、“五个有利”的方向发展。第二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它要解决教学活动应怎样组织,教学活动各因素应怎样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利用等问题。第二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历史上出现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形式道尔顿制合作学习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第二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课堂教学,是根据年龄或文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课程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第一,以“班”为人员单位,第二,以“课”为活动单位,第三,以“课时”为时间单位。第二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优越性:第一,扩大了单个教师的教育能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第二,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可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第三,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四,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第五,有利于形成学生互助友爱,公平竞争的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有利于形成学生其它一些
本文标题:第八章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93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