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各类桩基础工程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
各类桩基础工程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讲得太详细了!筑龙监理▲戳蓝色字“筑龙监理”关注我们哟!来源:百度文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1、适用范围适用于集团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各类桩基工程施工与验收。2、编制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载体桩设计规程》JGJ135-200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集团和城市公司相关程序文件、标准3、施工工艺3.1施工准备3.1.1材料质量要求3.1.1.1预应力桩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和标识,成品管桩外观检查无裂缝等缺陷,管壁厚度符合标准要求。3.1.1.2桩基及护壁使用的砼、钢筋及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及设计要求,有出厂合格证及见证取样试验报告。3.1.1.3焊条型号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有产品合格证。3.1.1.4护壁泥浆应通过比重测试仪确定配合比。3.1.1.5外加剂、掺合料有出厂合格证明和配合比试验报告,外加早强剂应通过试验选用。3.1.1.6预应力PC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50,PHC(高强)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80。3.1.1.7桩尖、桩帽的制作及焊接应符合设计要求。3.1.2设备质量要求桩基施工机械及质量检测设备应符合施工专项方案及施工工序、质量检测标准的要求,有出厂合格证及有效期内校验证明。3.2作业条件3.2.1工程地质资料齐全,桩基设计图纸已组织会审,桩基专项施工方案已审批。3.2.2已排除桩基范围内高空、地面和地下障碍物,场地已平整压实,桩基施工机械能在场地内正常运行,雨期施工已落实排水措施。3.2.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打桩场地附近建(构)筑物已采取隔振措施。3.2.4桩基轴线和水准基点控制桩已设置完毕,并经复核已办理确认移交手续。3.2.5桩位已复核无误,用木桩、短钢筋或白灰撒线等做出标志。3.2.6已选择和确定打桩设备进出路线和桩基施工顺序。3.2.7检查管桩外观质量合格,将需用的桩按平面布置图堆放在打桩机附近,不合格管桩已做好标记并安排退场处理。3.2.8桩基施工设备已安装,检查桩基施工机械设备及起重工具是否完好,铺设水电管线。3.2.9管桩、旋挖桩等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试桩,试桩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不少于2根。人工挖孔桩一般不进行试挖桩,但地质情况复杂、设计有明确要求时可试挖桩,并经勘察、设计单位查看、确认后进行大面积开挖。3.3工艺流程3.3.1冲孔桩:3.3.2旋挖桩:3.3.3预应力管桩(静压、锤击):3.3.4人工挖孔桩:注:当桩孔不设支护和不扩底时,则无此工序。4.各工序质量控制要点4.1冲孔桩:4.1.1成孔时应先在孔口设圆形6~8mm钢板护筒,护筒(圈)内径应比钻头直径大200mm,深度一般为1.2~1.5m,冲孔机就位,开始冲孔作业前,应及时加块石与粘土泥浆护壁,使孔壁挤压密实,泥浆密度和冲程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在造孔时将孔内残渣排出孔外。4.1.2造浆用材料及泥浆质量应自检符合要求,冲孔时应随时测定和控制泥浆密度,每冲击1~2m深度应排渣一次,直至设计深度。排渣时须及时向孔内补充泥浆,以防亏浆造成孔内坍塌。4.1.3在钻进过程中每1~2m应复查成孔垂直度,发现偏斜应立即停止钻进,采取措施进行纠偏。4.1.4成孔后应测量孔深,复核无误后开始进行清孔。清水置换应使泥浆密度控制在1.15~1.25之间。4.1.5清孔后立即放入钢筋笼,并固定在孔口钢护筒上,防止钢筋笼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浮起或下沉。钢筋笼安装完毕并检查无误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避免泥浆沉淀和塌孔。4.1.6针对水下混凝土浇注一般采用导管法在水中灌注。4.1.6.1导管的选用和连接应符合规定,并防止法兰盘挂住钢筋笼影响钢筋笼就位。导管拼接前应进行密封性试压检查,试水压力为0.6~1.0MPa,或应符合设备规定,以不漏水、不冒气为合格。4.1.6.2导管每次接管1~7m,接至高出孔深1m处,埋管深度应满足2~4m的规定,严禁埋管深度小于2m或大于6m。4.1.6.3水下砼施工须连续进行,每根桩的灌注时间按砼的初凝时间控制,一般不超过3小时,灌注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测量砼顶上升高度,随时掌握导管埋深。第一斗砼施工时,导管下端离孔底宜控制在300~500mm间,且第一斗砼投入完后,导管埋深应在0.8m以上。4.1.6.4水下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监理和项目部工程师应跟踪检查,及时督促整改存在问题。4.2旋挖桩:4.2.1作业前根据土质情况进行护壁泥浆制备工作,使用的造浆材料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4.2.2在较松软的土层上施工时,应设置井口钢护筒(壁厚不小于10mm),对周边土石进行防护,以免渣土坠落,影响成孔清孔质量。4.2.3钻孔机械就位符合要求应平整、稳固,防止在钻进过程中发生倾斜或移动。钻架上应有控制深度标尺,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4.2.4钻进0.5~1.0m深后,应进行首次检查,钻进5~8m后进行二次检查,监理工程师对检查结果进行确认,对发现的偏移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及设计要求持力层(满足入岩深度)后停钻,提钻,检查成孔质量结果合格并保留检查记录后,方可移动钻机至下一桩位。4.2.5钻进过程中,排出孔口的土应随时清运,孔底虚土厚度超过标准时,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处理。4.2.6清孔用新泥浆的性能应符合设计或相关规范要求,清孔完成采用测锤测定孔底沉渣,沉渣厚度应小于50mm。钢筋笼下放后,浇注砼前须再次进行桩孔探底检查,如发现孔底沉渣过厚,必须将钢筋笼拔出,再次进行清孔。4.2.7钢筋笼钢筋的种类、规格、数量及尺寸、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笼吊放时应轻提慢放,注意避免碰撞孔壁土方,如有土方掉落则需重新清孔。4.2.8钢筋笼放置好后应及时固定钢筋笼,并立即灌注混凝土,以防塌孔。4.2.9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砼灌注间隙时间不应大于20分钟),分层振实,分层高度一般不得大于1.5m,连续灌注导管埋深为3.0~4.0m,最小埋深1.5~2.0m。浇筑至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500-1000mm,应凿除桩顶浮浆层满足设计标高要求。4.2.10桩顶有插筋时,应垂直向下插入,且位置应准确,避免插斜或插偏。4.2.11坍孔的处理:4.2.11.1钻进时如严重坍孔,有大量的泥土时,需回填砂或粘土重新钻孔或往孔内倒少量土粉或石灰粉。如遇有含石块较多的土层,或含水量较大有软塑粘土层时,应注意避免钻杆晃动引起孔径扩大,致使孔壁附着拢动土和孔底增加回落土。4.2.11.2对于塌孔特别严重的,可采用钢板自制加工成套筒,壁厚不小于10mm,自上而下均匀压入,浇筑砼时拔管应控制拔出时间,分段拔出,砼及时跟进,确保不塌孔和套筒的重复使用。4.2.11.3成孔作业过程中为防止发生塌孔,应采用粘土造浆法进行护壁处理。4.2.12冬期施工应保证砼入模温度不低于5ºC,并采取保温措施。在桩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50%前不得撤除保温措施。4.2.13雨期施工现场应采取有效防雨、排水措施。桩成孔后立即下钢筋笼浇筑混凝土,以避免桩孔灌水造成塌孔。4.2.14终孔验收:由项目部组织,桩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及设计单位参加验收,并办理验收记录。4.3预应力管桩(静压、锤击):4.3.1试桩4.3.1.1应提供给设计方的沉桩记录包括下以项目:每米锤击数、最后2~3m每30cm锤击数、总锤击数、落锤高、桩垂直度、桩偏差、焊接时间、桩节段组成、焊缝操作等,以确定施工用桩机、桩锤及桩锤性能、衬垫及其参数,核对地质资料,并配合设计工作。4.3.1.2根据各类桩型及所处的方位、桩长、倾斜度、持力层情况和地形、地貌条件选取,数量以设计方、项目部确认为准,沉桩工艺报告经项目部、监理认可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4.3.2桩基施工4.3.2.1吊桩采用两点起吊时,应将管桩送至桩机起吊位置3m内,起吊时应防止管桩损坏、断裂。混凝土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方可起吊。4.3.2.2沉桩1)静压桩①沉桩时应控制桩身垂直度符合规定,并使桩锤、桩帽、桩身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以免沉桩时发生偏击、造成桩头破损。②当桩入土50cm时,应校正桩的垂直度和平台的水平度,桩沉入地面3m左右时,再次测量桩身垂直度,以保证桩的纵横双向垂直偏差不得超过0.5%。③依据设计和规范规定,桩身垂直度应控制在1%L以内(L为桩长),第一节桩的沉桩垂直度应控制在0.5%L。④混凝土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强度设计值的100%才能进行沉桩施工。2)锤击桩:①桩尖应按设计要求制作,现场应由监理检查验收后进行焊接安装,为防止桩头在锤击时损坏,打桩前,要在桩头顶部放置桩帽,其上放置硬木制减震木垫。②按桩基础施工流水顺序施工依次向后退打,群桩基础或桩心距小于3.5倍桩径时应采取跳打法施工。③沉管过程中如发生或可能发生水或泥进入桩管的,应先在管内灌入高1.5m左右砼,方可开始沉管。④打桩时,应检查、校正桩架导向杆及桩的垂直度,并保持锤、桩帽与桩在同一轴线上,桩的贯入深度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当沉至桩顶高出地面60~80cm时停止锤击,进行接桩,当桩顶标高离地有一定差距,而不采用接桩时,可用送桩器将桩打到设计标高。⑤锤击施工最后三阵必须严格控制,每阵贯入度应符合设计要求。⑥停锤原则:当桩端位于一般土层时,以桩端设计标高为主控条件,贯入度为参考依据,当桩端位于其它土层时,则反之。⑦若出现严重偏位、倾斜、断桩等情况,应及时知会设计单位进行处理。4.3.2.3接桩①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宜采用焊接法接桩,接桩采用的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采用E43系列焊条。接桩处的焊缝经验收合格(必要时进行探伤检测),方可继续施工。②接桩一般在距地面1m左右进行。上下桩的中心线偏差应小于10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4.3.2.4沉桩停打1)沉桩停打标准以确定的停锤标准为准,沉桩完毕后,及时填盖送桩孔;2)沉桩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及时通知现场监理和项目部工程师,并联系地勘、设计单位,经各方研究确定处理方案;①贯入度剧变,或最后贯入度相对设计值或试桩资料过大过小;②桩身突然发生倾斜、偏移或锺击时有严重回弹;③桩顶严重破裂或桩身产生裂缝;④桩架剧烈晃动;⑤其他异常情况。3)正常情况下,压桩施工应连续进行,同一根桩的中间停歇时间不宜超过30min。4.3.2.5对于出现断桩,应会同设计等单位现场确定处理方案。4.3.2.6压桩顺序:①应按照批准的桩基施工方案进行;②当建筑面积较大,桩数较多时,可将基桩分为数段,压桩在各段范围内分别进行;③多桩台施工时,应符合桩基施工方案要求,严禁两边向中间压桩。4.3.2.7管桩混凝土填芯①施工前对应对管桩进行清孔,填芯混凝土的高度应满足各地设计具体要求。②截桩:桩顶标高允许偏差±50mm,对于直径L≥800mm的桩,桩顶进入承台的高度不宜小于100mm,对于直径250≤L<800桩,桩顶进入承台的高度不宜小于50mm,截割桩头宜采用电动锯桩器,严禁采用人工剔凿的办法施工。③接桩:桩顶低于设计标高2个桩直径以上时,可以利用现场截桩下来的短桩进行接桩;当底桩桩头离地0.5~1.0m时,应暂停锤击,进行管桩接长;接桩时,应先清理接头泥土、铁锈等至露出金属光泽,再扣上特制接桩夹具,将待接桩吊入夹具内,对接偏差不宜大于2mm,焊接完毕清除焊渣,焊缝质量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合格方可继续施工。4.4人工挖孔桩:4.4.1根据测量基准点与测量基线放样定位,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组织对基桩桩位、轴线标高进行复核,并形成记录。4.4.2桩身砼灌注量不得小于计算体积,桩孔直径偏差、护壁混凝土厚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4.4.3桩顶混凝土应高出设计标高300-500mm,在浇注承台混凝土前,需凿除桩头浮浆,以利新旧混凝土结合,并注意对钢筋的保护。4.4.4终孔验收应由地勘单位参加,基岩应留岩样及图片,成孔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4.5钢筋焊接接头质
本文标题:各类桩基础工程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15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