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地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离线作业-(1)答案
地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离线作业一、简答题1.简述洋务运动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答:(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内外交困,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主要内容: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第二、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第三、筹划海防,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第四、创办新式学堂,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3)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首先,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所以说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又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这些都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其次,洋务运动有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对民间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作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其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总之,洋务运动处于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它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良影响。2、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答: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无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着伟大意义,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1)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挣脱了大部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废除了帝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4)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5)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3、简述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答:(1)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①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北洋军阀政府实行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统治的反动策所造成的中华民族的严重危机。②五四运动是在世界革命高潮的影响下,在十月革命的号召下发生的。③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五四运动的意义:①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助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给予帝国主义和封建势以沉重打击。②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这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有能力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③五四运动开辟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时期,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④五四运动的指导力量是初步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始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二、论述题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主要体现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并在不同的历史环境背景下,两种矛盾相互交织、互为主次、更迭主导。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如下:(1)近代前期矛盾的变化第一阶段(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本阶段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社会两大矛盾互相转化,更迭地起主导作用.先是民族矛盾,主要是英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后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主要表现有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第二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1901年)本阶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表现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第三阶段(20世纪初到1919年)本阶段是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上.(主要表现有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2)近代中后期矛盾的变化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有国民大革命)第二阶段,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但从1931年至1937年,随着日本侵华的步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前期主要表现有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围剿和反围剿,后期表现为九·一八事变)第三阶段,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主要表现有八年抗日战争)第四阶段,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即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有解放战争)二、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期间所对应的社会主要矛盾也相应转变,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也并非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发展也是不均衡的。可以这样说: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也正是如此,才有清政府的对外宣战、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才有国共两党的二次携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如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解放战争的时期。总之,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两大矛盾地位的变化则影响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最基本的依据。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又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受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直接支配的殖民地。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特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其表现为:①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②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它并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③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④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封建势力日益衰败,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主要工具、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⑤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许多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使得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2、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答:红军长征的胜利,意义是多方面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毛泽东在谈到红一方面军长征的意义时曾形象地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首先,它宣告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红军的破产,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并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鼓舞了广大的革命人民。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以铁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红军不愧是英雄好汉,而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彻底破产。长征又是一次最广泛、最有效的宣传。红军长征所经过的地区,大部分是偏远的西南、西北地区。通过长征,他们不仅见到了共产党,见到了红军,还了解了他们的方针、政策和主张,从而使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扩大到了广大的西南、西北地区。红军长征的英雄事迹还传到了国民党统治的其他地区,也鼓舞了这些地方广大人民群众的斗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长征还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红军在所经过的许多地区,帮助各民族群众建立了革命政权,组织了革命武装,沉重地打击了当地的统治者。其次,红军长征的胜利,保留了红军的骨干,锻炼和造就了大批的人才,集中了各路红军的经验和特长,使红军成为一支更加坚强的部队。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的力量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但是,保留下来的各路红军的骨干,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大大地增长了才干。在多年的征战中,都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自己的特长。会师以后,他们的经验和特长集中到一起,互相交流和学习,使红军的各方面建设又大大增强。三大主力红军集中到一起以后,在中共中央的集中领导下,互相配合,统一行动,对于打开革命斗争的新局面,夺取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的新胜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再次,红军长征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使全国革命的重心移到了靠近抗日前线的西北,为革命新高潮的掀起、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发展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革命重心的北移,既是抗日斗争的需要,也是摆脱困境、发展革命力量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红军长征的胜利,使各路红军集中到了离抗日前线较近的西北地区,恰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正因为如此,红军长征到达陕甘地区以后,就迅速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出了重要
本文标题:地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离线作业-(1)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084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