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937年8月-1937年11月)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开始全面入侵中国。侵华日军制定,了一个狂妄的战略目标—企图占领中心城市,迫使中国在三个月内投降。于是,在占领户津地区后,当时中国最大的国际通商和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就成了日本侵略军的首要目标。上海位于长江下游黄浦江与吴淞江汇河处,是溯长江进入中国腹地的枢纽,河网密布。上海作为当时首都南京的门户,中国最大的城市,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上海是全国经济重心,掌控国民经济的命脉,其附近一带的工厂、物资也需要向内地迁移。总司令长官:蒋介石;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下辖第八集团军(司令张发奎兼任)、第十集团军(司令刘建绪)、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庄继华);中路军总司令朱绍良,下辖第九集团军(司令张治中,后由朱绍良兼任)、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廖磊);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下辖第十九集团军(司令薛岳)、第十五集团军(司令罗卓英);中国军队此战前后总计投入步兵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宪兵1个团,以及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炮兵7个团,兵力总数在75万人以上,但因中国是极度落后的农业国,交通不便,从全国调动兵力支援前线需要时间,实际到达战场的兵力为40万人左右。中国空军的参战部队为第二至第九大队等8个大队和1个暂编大队,约200架飞机。中国海军的参战部队,为第一、第二舰队和1个练习舰队,1个鱼雷快艇大队和江阴等地要塞部队,约40余艘海军舰艇。•日本8月15日编组上海派遣军的时候,只有第三师团和第十一师团,9月11日增加第9、13、101共3个师团另2个重炮旅团等部队,这时上海日军共有19万人(同期华北日军有8个师团37万人),10月20日,华北平原战事基本结束,华北日军以一个师团继续南下,2个师团为主力攻入山西山地。除维持治安外把多余的2个半师团和日该国内的2个师团投入上海战场,11月4日在金山卫登陆,次时上海日本陆军总兵力为9个师团又2个支队,一个混编陆战队共28万人,其中隶属上海派遣军的为第三、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六、第一零一师团等6个师团;隶属于第十军的有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师团等共3个师团;另有从华北的第五师团分遣出来的国崎支队和原属台湾守备队的重藤支队。已经超过部署在华北的日军7个师团,成为对华作战的主战场。海军部队参战的有第三舰队和第四舰队,舰艇30余艘,其中航母3艘。另外参加淞沪会战作战飞机架约390架,其中陆航210架,海航180架。1众所周知,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外国人聚集区,在上海对日本主动出击有意拉拢英美卷入这场对日本战争。2.在上海对日作战,旨在挑动国际社会的神经,引起欧美的关注,寄希望英美调停这场战争8月14号以后的十天里,中国部队打得很英勇,顺着马路向日租界推进,大有把日本赶到黄浦江的势头,但由于中国部队不熟悉巷战,而日本军队的军事坚固,更有坦克在马路中间当活动堡垒,并没能完成把日本军队拔除的任务。8月24日以后,一方面,要进攻上海日军租借点;另一方面,日军两个增援师团,全面在上海以北登陆。中国军队在这种情况下两面受敌,被迫将防御重点转到上海以北,吴淞江以西,进行节节防御。但由于当地靠近海边,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又因为日本军队的航炮和航空兵容易发挥火力。当时中国军队往往是一天投进去一个师一个旅,全部被打光,可谓“以人海填火海”,一直打到九月中旬,中日双方近日僵持状态。进入九月中旬以后,日军由;两个师团逐步增加到五个师团,中国军队顽强阻击,其中争夺最激烈的就是大场,中日双方部队反复争夺,当时中央军队损失惨重,一天三个旅长阵亡两个,国民党甚至调动了桂林军,牺牲之惨烈在中国军队史上是完全罕见的。最后的阶段,从11月5日到月底,国民革命军遭到日本的侧翼攻击,向后撤退。上海于11月12日陷落。伤亡人数30万余人4万人中国日本
本文标题:淞沪会战 演示文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7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