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三物理教案电流-电路
个性化教案1第五讲:电流,电路知识点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静电产生及现象2.电流的形成3.电流的方向4.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基本作用5.通路、断路、短路及短路的危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爱科学,不断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1)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理解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教学难点(1)摩擦起电的实质(2)了解导体导电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预习本节内容:1,两种电荷2,原子及其结构3,导体和绝缘体4,电流5,电路的构成6,通路断路短路二、知识讲解课程引入:用ppt演示雷电现象,引发学生考虑雷电产生的原因;并学生同桌合作,完成摩擦起电现象考点/易错点1:两种电荷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个性化教案22.两种电荷。实验现象: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分析推理得出:(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2)正电荷:丝绸毛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3)负电荷:毛皮摩擦做的橡胶棒所带电荷。(4)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验电器(1)结构(2)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断带电体的电性(作解释)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Q)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考点/易错点2:原子及其结构1.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过程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这使人们普遍认识到,电子是一切原子构成的基本粒子,提出“葡萄干布丁式的原子模型”。卢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卢瑟福提出:“原子的质量和正电荷一定集中于在原子中心的一个极小空间里面形成的一个核,电子成群地围绕着核运动。”2.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正电)和核外电子(负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中和,整原子不显电性。3.结构示意图――核式结构饱和原理: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弱决定得失电子,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4.基本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为1.6×1019库仑,作为基本电荷。5.摩擦起电的原因: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就容易失去电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②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讨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正电)。为什么带正电?(玻璃棒与丝绸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弱,在与丝绸摩擦时,因失去电子带正电。)个性化教案3丝绸带什么电?(负电。)为什么带负电?【结果】:玻璃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因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思考】: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为什么?[结果】: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橡胶棒因带多余电子带负电,毛皮因失去一些电子带正电6.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正负电荷分开。考点/易错点3: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容易”指物体中存在一定量的自由电荷。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酸、碱、盐的水溶液。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不容易”指物体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纯水等。3.良好的导体和绝缘体的用途。(1)观察:一段导线,看看电线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电线的外皮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说一说这样做的道理。(2)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实例。4.解释导体导电的原因和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任何物体里都存在正负电荷,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里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里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5.解释金属导电原因。金属中存在大量自由电荷叫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金属导体的自由电子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考点/易错点4:电流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引导同学思考:小灯泡持续发光,表示有持续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你能否通过上述实验找到维持小灯泡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个性化教案4①必须有电源②电路要接通(合上开关)。3.电源(1)电源作用:是提供持续电流,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常见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3)介绍干电池和蓄电池:干电池、蓄电池上有正极和负极,干电池的正极是碳棒,从外表看,即为带铜帽的一端;负极是锌筒(展示干电池剖面实物)。蓄电他的正、负极通常用“+”“一”号标在电池的上部。4.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那么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反。5.在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负极流向负极。考点/易错点5:电路的构成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2.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1)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2)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3)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4)开关--控制电路通、断。3.学生看书中电路元件的符号。4.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①示范:画出图4-4的电路图(图4-5)。②让同学画出用电铃做实验时的电路图。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③变换一下图4-4实验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④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考点/易错点6:通路断路短路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1)这种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2)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叫开路。个性化教案5(3)这种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绕坏,是不允许的解释短路的含义和在电路中的实际情况在的部分短路。三、例题精析考点1.两种电荷【基础巩固】【例题1】【题干】绝缘丝吊着的两个轻质小球,静止后如图2所示。关于它们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带同种电荷B、带异种电荷C、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D、两个都不带电【答案】A【解析】两带电体排斥一定是带同种电荷.【中等强化】【例题2】【题干】有A﹑B﹑C﹑D﹑E﹑F六个轻质小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一定带电的是____________,一定不带电的是_________,不能确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定带电的为B﹑C﹑F,一定不带电的D﹑E,不能确定的为A。【解析】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进行判断如下:(1)B和C相互排斥说明两球一定都带电,并且所带的为同种电荷;(2)D和E既不吸引也不排斥,没有相互作用,说明两球一定不带电;(3)A和C相互吸引有两种情况:两球都带电,且为异种电荷;两球中有一个球带电,另一球不带电。A和C相互吸引,已知C带电,因而A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与C球相异的电荷;E和F相互吸引,已知E不带电,因而D一定带电【培优拔高】【例题3】【题干】如图所示,用带了正电荷的绝缘棒去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张开,把绝缘棒拿开后,金属箔又合上.如果用绝缘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金属箔又张开,但拿开绝缘棒后,却发现金属箔不会再合上,这是为什么?个性化教案6【答案】用带了正电荷的绝缘棒去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绝缘棒上的正电荷把金属箔上的负电荷吸引到金属球上,这样金属箔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所以会张开.当把绝缘棒拿开后,金属球上过量的负电荷间相互排斥,而金属箔又因缺少电子而吸引电子,所以电子会从金属球上转移到金属箔上,发生正负电荷的中和而又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因此金属箔会合上.如果用带了正电荷的绝缘体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上的电子会转移到绝缘体上.把绝缘体拿走以后,也带走了金属箔上的部分电子,因此金属箔不会发生正负电荷的中和现象,而会因缺少电子带正电荷而继续张开【解析】本题用于考查电荷的基本性质考点2.导体和绝缘体【基础巩固】【例题4】【题干】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A、铁钉子B、塑料笔杆C、不锈钢勺D、铁质炒菜锅【答案】B【解析】铁钉子、不锈钢勺、铁质炒菜锅都属于导体,塑料笔杆属于绝缘体.故选B.【中等强化】【例题5】【题干】导体容易导电是由于()A、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B、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C、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离子D、导体中存在大量的带电粒子【答案】B【解析】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导体之所以容易导电,靠的就是这些自由电荷,选项B解释正确;故选B.【培优拔高】【例题6】【题干】物理知识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系统()A、电工用的尖嘴钳钳柄通常都装有橡胶套,主要是为了使劲握钳柄时手掌不至于太个性化教案7疼B、电线的芯线外面包一层塑料,主要是为了保护里面的芯线不受腐蚀C、手机的备用电池不能与硬币放到一起,主要是为了防止手机电池被硬币短路而损坏D、有些电学实验室铺有掺杂着金属丝的地毯,主要是为了增加地毯强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基本电路的理解与应用,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与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电工钳钳柄的橡胶套以及电线芯线外面的塑料都是绝缘体,主要是为了防止人体触电;由于人的鞋底与地毯摩擦时产生静电,会影响到实验设备以及实验的精确度,因而实验室里铺的地毯掺杂金属丝,主要是为了防止静电。可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考点3.电流【基础巩固】【例题7】【题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B、有电源就有电流C、人们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D、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和自由电子实际移动方向相同【答案】AC【解析】A、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故A正确;B、有电源且电路是通路,方可有电流;故B错误;C、人们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故C正确;D、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和自由电子实际移动方向相反;故D错误;故选AC.【中等强化】【例题8】【题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可以形成电流B、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C、金属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是正电荷的定向移动D、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同【答案】A【解析】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故BCD均不正确。故本题应选A个性化教案8【培优拔高】【例题9】【题干】如图所示,已知验电器A带的是正电,验电器B带的电性未知。现拿一根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去接触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如验电器A,B的金属箔张角不变,验电器B带什么电?为什么?如验电器A,B的金属箔张角都减小为零,验电器B带什么电?为什么?AB【答案】(1)验电器A,B的金属箔张角不变,说明两验电器没有通过金属棒发生电荷的转移,所以验电器B带的是与A相同的正电荷。(2)验电器A,B的金属箔张角都减小为零,说明两带电体相接触后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这是电中和的现象,必定有电荷的转移。由于验电器A原来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所以验电器B一定是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解析】解释摩擦起电、接触带电和电中和现象时,必须抓住有电荷的转移这一关键,而且转移的只能是带负电的电子。验电器B是带电的,只能是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或缺少电子而带正电,现拿一根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去接触两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A、B的电荷只能通过
本文标题:初三物理教案电流-电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3954 .html